大地在,歲月在,我在

“想來,生命之宴也是如此吧!我對生命中的涓滴每有一分賞悅,上帝總立即賜下萬道流泉;我每為一個音符凝神,他總傾下整匹的音樂如素錦。生命的厚禮,原來只賞賜給那些肯於一嘗的人。”

驀然撞見張曉風簡淨而柔情、細膩又溫婉的文字時,我正在一所中專學校裡做著“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美夢。她的散文,似一根“導火索”,頃刻間便引爆了我隱秘的品讀的渴望,令我遐思翩飛,並且刻骨銘心。

“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曾讚譽張曉風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此卷《張曉風散文精選:曉風過處》分作《情田》《文思》《曉風過處》等五輯,收錄了她的《愁鄉石》《地毯的那一端》《母親的羽衣》等諸多經典之作,內容豐美、意趣深刻。正如詩人的感嘆,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再回首,獨在異鄉求學的那些寂寞又充實的日子,如今早已是蛩音迢遙不可聞。雖說畢業後的我在廣漠的人海里浮浮又沉沉,漂泊復輾轉,但張曉風的詩意文字卻始終在我的手邊枕畔散逸著恆久的芬芳,讓我常讀常新常覺溫暖。譬如,讀《愁鄉石》,讓我感受到了她那一顆鹹澀不甘、鄉愁滿溢而又博大深沉的心:“我獨自走開去,把那七顆小石壓在胸口上,直壓到我疼痛得淌出眼淚來。在流浪的歲月裡我們一無所有,而今,我卻有了它們。我們的命運多少有些類似,我們都生活在島上,都曾日夜凝望著一個方向……”讀《林中雜想》,她教我振作,遠離頹廢,甚至不妨“在命運的賭局裡作乾坤一擲”,即使贏不了,終亦不失壯闊的氣勢!想想,時如手中沙,萬物生還滅,唯一點善一份情一片愛能長留心間,潤澤人世的荒蕪……我從教以後,每每也不忘向自己的學生推薦張曉風的散文。她恰似滿天星,以晶亮的光芒安撫著、慰藉著一個個青澀懵懂的少男少女那一顆顆躁動又迷惘的心……

平實、恬淡、情真而意切,柔婉還剛勁,這便是張曉風的語言。正若某評論家所指出的,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確如是。同是港臺名家,張曉風既不同於余光中、席慕蓉,亦與三毛等迥然相異。自然,張曉風的筆下亦少不了親情、友情、女兒情,少不了痴淚歡夢、悲喜哀愁,但是,字裡行間,穿越紙背的是典雅與豪氣,一切都沐著陽光,融著祈願,向著美好,一切都清新明朗,深摯雋永,難尋一絲一毫的矯揉造作,沒有片言隻語的自怨自艾。

你聽:“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那的傾注。”張曉風總是這樣滿懷豪情,以心的熾熱鑄就文字的永恆。歲月的河流猛浪若奔,洶湧肆意間,不知淘洗盡幾多作家,幾許作品。然而,張曉風的經典著作卻是嗜書若我者案頭書架上永恆不變的風景。

□劉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