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闊步走上糧食安全之路

摘要:中國立足本國國情、糧情,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實施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本報記者 趙琳琳綜合報道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近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指出,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中國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不僅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居民生活質量和營養水平顯著提升,糧食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白皮書說,中國堅持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糧食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糧食供給結構不斷優化,糧食產業經濟穩步發展,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健、越走越寬廣。

糧食安全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關係人類永續發展和前途命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

糧食安全取得巨大成就

早在20多年前,國際上就有人發出了“誰來養活中國人”的疑問。

而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勤勞的中國人民用實際行動作出了最有力回答,那就是“靠我們自己”。

2018年中國糧食產量近6.6億噸,比1996年的5億噸增產30%以上,是1949年1.1億噸的近6倍。目前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長了14%,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209公斤增長了126%,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中國穀物自給率超過95%。近幾年,稻穀和小麥產需有餘,完全能夠自給,進出口主要是品種調劑,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基本解決了“不愁吃”問題。按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計算,2018年末,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數量1660萬人,較1978年末的7.7億人,累計減貧7.5億人。按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國家。

中國全面建立糧食科技創新體系。2018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比1996年的15.5%提高了42.8個百分點。科學施肥、節水灌溉、綠色防控等技術大面積推廣,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農藥、化肥利用率分別達到38.8%、37.8%,病蟲草害損失率大幅降低。

糧食儲備能力顯著增強。2018年全國共有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有效倉容總量比1996年增長31.9%。食用油罐總罐容2800萬噸,比1996年增長7倍。規劃建設了一批現代化新糧倉,維修改造了一批老糧庫,倉容規模進一步增加,設施功能不斷完善,安全儲糧能力持續增強,總體達到了世界較先進水平。

此外,中國與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20多份糧食和農業多雙邊合作協議、60多份進出口糧食檢疫議定書,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農業科技交流和經濟合作關係,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農業合作工作組。2013年以來,中國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與參與國建立經貿合作關係,推動糧食領域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第二個糧食安全方面的白皮書的發佈,我們向世界宣告:中國不僅在經濟發展中靠自身力量養活了中國人,也把中國市場公平地向世界開放。新時代中國托起的糧食安全責任,不僅不以損害他國糧食安全為前提,而且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糧食安全經驗,為全人類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走出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中國立足本國國情、糧情,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實施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要保障糧食安全首先要保護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要讓農民種糧有收益。為此,我國在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的同時,注重保護和調動糧食種植積極性。

“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主要是降成本、抓收購、增收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蘇偉說,在降成本方面,通過取消農業稅,從根本上減輕了農民負擔,每年為農民減輕負擔1300多億元。財政支農總體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到2018年達到1萬億元以上;在抓收購上,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抓好糧食收購,引導企業積極入市,防止出現“賣糧難”;在增收益上,通過發展產業和優糧優價增收益,讓種糧農民共享加工轉化增值收益,黑龍江省2018年加工轉化原糧723億斤,實現銷售收入1036億元,湖南的南縣發展“蝦稻共生”模式,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

產業強、糧食安。隨著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消費者對糧油消費已經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迫切需要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介紹,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糧食產業強國,我國加快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全國納入糧食產業統計的企業達到2.3萬戶,2018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各地創建了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糧食品牌,湧現出了大批骨幹企業,成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在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建設、糧食產業強國的過程中,我們把‘優’字貫穿到‘產購儲加銷’五個環節,著力提高糧食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堅持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促進種植結構優化、適度規模經營,讓好糧食賣出好價錢,暢通好糧油到消費者的‘最後一公里’。”張務鋒說。

“1996年中國糧食問題的白皮書,從歷史視角論證了中國糧食安全領域的成就非凡,中國的糧食安全也絕不會損害他國或者地區的糧食安全。20多年過去了,中國糧食生產能力從5億噸以上提升到6.5億噸以上的水平,中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高。”李國祥說道,20多年來,特別是2008年前後的世界糧食危機,中國雖然也曾出現過個別糧食品種等食物供求偏緊狀況,但並沒有到國際市場上搶糧,充分證明中國始終是全球糧食安全的積極貢獻者。

立足國內,確保糧食生產能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把解決14億中國人吃飯問題始終擺在突出位置,端牢中國人飯碗,飯碗裡主要裝中國糧食,這是新時代中國糧食安全堅定不移的立場。

深化國際合作全面加強

中國認真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不斷擴大糧食市場開放、加強對外合作,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擴大糧食市場對外開放,中國進一步放寬農業領域外商投資的准入限制,取消稻穀、小麥、玉米收購批發的外商投資准入限制。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糧食市場的廣度、深度在不斷拓展,成為促進中國糧食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與世界分享糧食市場資源,2018年進口了2000多萬噸穀物和8000多萬噸大豆,促進世界糧食貿易繁榮發展。

另外,中國還積極響應和參與國際組織的倡議和活動,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在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投資。2013年以來,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與參與國建立了經貿合作關係,積極開展糧食領域的合作。

《中國的糧食安全》數據顯示,1996年以來,中國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實施了20多個多邊南南合作項目,向非洲、亞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區的近30個國家和地區派遣近1100人次糧農技術專家和技術員,約佔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項目派出總人數的60%。

中國積極支持國內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在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投資,推廣糧食生產、加工、倉儲、物流、貿易等技術和經驗。截至2017年底,中國農業對外投資存量173.3億美元,在境外設立企業851家,分佈於六大洲的100個國家(地區),僱傭外方員工13.4萬人,為東道國增加就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中國與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20多份糧食和農業多雙邊合作協議、60多份進出口糧食檢疫議定書,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農業科技交流和經濟合作關係,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農業合作工作組。中國始終將支持非洲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作為對非合作的優先重點領域。截至2016年,中國共幫助50多個非洲國家實施近500個農業援助項目,包括成套項目、技術援助項目、物資項目等,涉及農業種植、糧食倉儲、農業機械、農田灌溉及農產品加工等領域。

未來,“中國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糧農領域的國際合作,願與各國分享農業和糧食方面的技術、經驗和成果,積極參與世界糧食安全治理,維護世貿規則,促進世界糧食安全。”蘇偉說。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進入新時代,中國人民更加關注食物的營養與健康,既要“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放心”。初心不忘,人民至上。中國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始終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儲備能力、流通能力建設,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為人民獲得更多福祉奠定堅實根基。

確保糧食安全,中國與世界命運休慼與共。中國將繼續遵循開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努力構建糧食對外開放新格局,與世界各國一道,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產經新聞

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