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


幸存者马鸿有回忆:(在安全区上海路新华巷)我看见七个小伙子反绑着,被鬼子用绳子连在一起押出去,其中有我的大哥、二哥。约半小时后,听到阴阳营处有机关枪响声。过后,父亲带领我到山上去找大哥、二哥,只见满山都是尸体,约有几百具,血肉模糊,辨认不出自己的亲人。


幸存者赵春山回忆:日军到难民区内进行难民登记,谎称要把大家送回家,绝不伤害等。有些难民信以为真,被日军用卡车运往城外屠杀了。
幸存者许自强。其家五口搬入安全区内颐和路避难。许自强叙述道:"12月16日,四个日本兵到我们住处,将门内所有的人(集中一处),吃喝着:‘中国兵,有没有?’不管他们说什么,没有一个人答话。这时,几个日军从人群中蛮横地拖出十几个青年男子,叫他们站在一边。我的一个二十五岁的叔父也被拖了出去,并被带走,从此生死不明。”

1938年1月18日,一名侵华日军向颐和路18号搪瓷商店一名雇员索要香烟,回答说“没有”,被侵华日军用刺刀刺破头部,耳后颅骨破裂,脑浆溢出。送入鼓楼医院六天后,脑浆仍在流动,造成他半身完全瘫痪,入院十天后死亡。
这名男子和70人被侵华日军从金陵大学桑蚕系抓走,随后被用机枪和刺刀杀害,然后浇上汽油点燃。这名男子被严重烧伤。他拖着受伤的身躯来到鼓楼医院,入院20小时后死亡。
1996年5月,南京大学在南秀村南京大学天文台旁建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记载了1937年12月26日日军将在金陵大学图书馆避难的300余青壮年难民驱至五台山及汉中门外集体屠杀,以及南京红卍字会等在金银街原金 陵大学农场及阴阳营南秀村埋葬遇难者尸体774具的史实。
以上图文选自《日本侵华图志》第16卷《南京大屠杀》, 曹必宏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华图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学资深荣誉教授张宪文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并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2014 年度入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