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就像懷孕,沒有抄了一點點…

衝著周冬雨和易烊千璽,豆子滿心激動去看了

《少年的你》,看完真是憋著一口氣想給大家安利!

電影聚焦校園暴力,講述了壓抑的安橋市高考復讀學校裡的青春故事。

無論是畫面風格,還是敘事結構,都很有曾國祥的特色。

而兩位主角的演技,和他們之間迸發出的化學反應,也真的令人驚喜。

很多人看完出來,表示“周冬雨再拿一個金雞提名沒問題”,豆子完全贊同。

不僅懟臉近景鏡頭hold住了。

周冬雨的哭戲,更是痛到豆子的心坎裡!

這個積攢了太多憤怒的眼神,內心該有多拉扯才能這麼準確又剋制地表現出來。

真·太會哭了……

看周冬雨上映前發的微博,也能看出——

對陳念這個角色,她完全浸入了。

而男主角、飾演小北的易烊千璽,《少年的你》作為他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演技驚豔到——完全不像個新人。

不僅是海報的眼神裡有故事感。

動態也能看出,對於小北這個角色,四字弟弟真的吃得蠻透。

自身氣質跟角色完美融合。

和周冬雨的對手戲也張力十足。

陳念和小北這兩個角色,對於這兩位演員來說,絕對是履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誇張地說,豆子和周圍的觀眾都是笑著進去哭著出來的!

但是……

豆子抱著按頭安利的心情,回來一查整部電影臺前幕後的資料,整個人都崩潰了。。。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困擾豆子的就是——

電影的原著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涉嫌抄襲,小說作者玖月晞也被譽為“融梗天后”。

一個作者,微博搜索關聯詞真的是……

電影跟小說雖說是兩種作品形態吧,但版權費明明白白進了玖月晞的口袋。

原著作者清清楚楚地寫著“玖月晞”,玖月晞也出現在編劇之列。

縱然一同參與的編劇發朋友圈口口聲聲說“沒有抄襲”——

但……看看觀眾買賬嗎?

原著小說跟電影,無論如何,都打斷骨頭連著筋。

--口碑有爭議?原著作者抄襲操作令人窒息--

而作者玖月晞呢?

根本禁不起深扒,爭議之多,豈止一點?

爭議之一:《少年的你》原作小說抄襲《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核心劇情。

這裡的“抄襲”,其實已經不是傳統的逐字抄襲了,而是“高級”的“融梗”

一般來說,“融梗”指的是將別的作品較為經典獨特的“梗”直接拿過來用,甚至直接到讓讀者看出抄襲痕跡的那種。

據說,“融梗”這個詞,就是因為玖月晞才出現的。

以《少年的你,如此美麗》為例,豆子給大家展示下什麼是“融梗”。

如果《少年的你》只有“頂罪”這一出,還只是跟《嫌疑人X的獻身》等推理小說撞梗而已,但是《少年的你》犯罪的劇情,實在太像《白夜行》了!

最為關鍵的是,《白夜行》最核心的梗,就是“共生關係”,雪穗與亮司共同犯罪。

很多人對《白夜行》印象最深刻的,也正是“共生關係”。

而《少年的你,如此美麗》一翻開,就是生物課對“共生關係”的詳細解釋。

後面甚至有一章節直接以“共生關係”為題。

接二連三,這抄襲操作就……實在洗不乾淨好嗎!

借用下丁墨對“核心梗”的解釋,應該能解答很多不明所以的讀者的困惑。

爭議之二,玖月晞其他出圈作品也有濃厚“借鑑”痕跡。

而如果說只有一部《少年的你,如此美麗》高度撞梗,那麼也許大概也可以說是巧合吧。

然而她的其他作品,也或多或少地發生過這些“巧合”……

比如《親愛的蘇格拉底》,被吃瓜群眾扒出劇情和東野圭吾《彷徨之刃》如出一轍。

《親愛的弗洛伊德》,也被做了跟東野圭吾《紅手指》的調色盤……

給大家看一個更清晰的調色盤——

東野圭吾:我寫書是給你看的,是給你抄的嘛???

要知道,《親愛的》三部曲可是玖月晞作為作者的招牌。

但這麼看來,玖月晞的讀者喜歡的,根本是東野圭吾本吾好嗎???

至於《他知道風從哪裡來》抄襲尾魚和Twentie,又是另外的公案了。

爭議之三,“劣幣驅逐良幣”的代表。

早年借鑑丁墨在晉江站穩腳跟;

16年《小南風》被曝抄襲導致晉江更改抄襲判定製度。

這裡要牽扯出一段丁墨跟玖月晞的舊事。

最早,晉江推理言情風是由丁墨帶起來的。

而玖月晞“親愛的系列”第一本《親愛的阿基米德》則被讀者覺得很像《他來了,請閉眼》

丁墨出走後,玖月晞上位,但丁墨還是擺脫不了玖月晞,在新網站開的《美人為餡》還是被盯上了。

2016年,玖月晞被指出《小南風》大幅度抄襲。

其實就是抄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當時,玖月晞在粉絲群這樣解釋:

“我一直覺得,成為經典的東西是可以拿來寫的,這是我的誤區。”

行吧,豆子先吐為敬。

最後,晉江保了玖月晞,為她修改了抄襲判定製度。

但其實大家都知道,所謂“借鑑過度”,不過是融梗抄襲的另一個名字罷了。

2017年,丁墨在微博還轉發了這樣的句子——

(丁墨轉的這條目前已經設置為半年可見的原微博,是17年蕭如瑟《斛珠夫人》被《楚喬傳》抄襲後提出訴訟,丁墨摘出了蕭如瑟全文中的一段泣血控訴,蕭如瑟的這段話也被原創者和維護原創的人廣為引用。

Anyway,玖月晞老師的確是以一己之力,生動地詮釋了網文界的“劣幣驅逐良幣”。

這兩天,《少年的你》票房和口碑都大好,

丁墨在這個時候、在微博上點讚了東野圭吾作品相關,可能也是對當下爭議的小小回應了。

再看看玖月晞如今已經影視化的作品——

果然是搖錢樹一樣的存在,豆子很能理解作為原創作者,對這一現象內心的憤怒和無奈。

但是很顯然,爭議不爭議的,在玖月晞的眼裡,遠遠沒有恰爛錢爽快。

在這番盤點之前,豆子只知道玖月晞抄襲名聲在外,但沒想到她竟然如此劣跡斑斑。

抄襲的恥辱柱上,的確應該有她的大名!

玖月晞之流的發跡,實在是對原創作者傷害太太太太大了……

這是知乎網友義憤填膺的語句,雖然過於煽情,而且丁墨也算是主動離開,但也確實揭露了抄襲者和原創者截然不同的處境。

豆子首頁的作者們,看到《少年的你》抄襲事件發酵之後,也紛紛對此發表了看法。

《搜索》的編劇表示:寫作是需要感悟的,那種感悟是獨特的,私人的。

蕭如瑟則認為,懸疑作品被盜取的是作品的命脈,“未必違法,相當缺德”。

作者顧惜之也發現——

《少年的你》的調色盤,搜不著了。

撰稿人簡木生說得很到位——

把其他國家,特別是這樣一個善於描繪他們國家社會以及對本格推理和詭計運用到爐火純青的作品拿過來,自以為稍微去掉些元素就沒人能看出來,真的是非常愚蠢。

而玖月晞的讀者中,也有不少得知真相脫粉回踩的。

還有脫粉粉絲認真分析了玖月晞的作品之後,得出了一個令人悲嘆的結論——

玖月晞很有可能本身並不具有原創能力。

無論是原創作者,還是有良知的讀者,面對這樣一位“作者”通過“融梗”起家、“融梗”發財,都不僅僅是心情複雜一詞可以形容的。

應該在創作界接受鮮花和掌聲的是優秀原創者,而不是抄襲慣犯。

即使只是普通讀者,究竟是犯了什麼錯,才要在年少無知的時候被人塞這樣的抄襲作品呢?

而對於選擇製作、拍攝《少年的你》的曾國祥、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呢?

一邊,他們會得到一部分人的認可,認可導演的功力,演員的實力。

但另一邊,選擇抄襲作品的爭議永遠與他們如影隨形。

曾國祥因為《少年的你》的爭議,也被指出從《七月與安生》開始,多張海報“借鑑”。

海報借鑑的扒皮,也只是《少年的你》抄襲風波下順帶扒拉出來的,倒不是指責導演的能力,恰好體現的,是導演沒那麼愛惜羽毛。

畢竟,陳坤就曾經拒絕過玖月晞的《他知道風從哪裡來》。

從走出電影院的感動,到知曉背後因果的憤怒,豆子實實在在經歷了一波天堂到地獄。

豆子是首映當天看的電影,瞭解玖月晞事件始末是在週六,情緒一下子就上來了,立馬開電腦碼字。

因為憤怒和感慨,稿子寫得很快。今天白天,豆子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思考,要怎麼給這篇文章結尾。

最後豆子還是覺得,沒有必要按頭已經買票去看電影、並且深受感觸的觀眾去反踩電影一腳,畢竟電影帶給他們的感動是真實的。

《少年的你》是一部在拍攝和表演的藝術水平上本應受到更多認可和推崇的作品,卻因為原作本身的抄襲爭議,讓作品本身挺不起腰板,也讓被作品感動的觀眾不能理直氣壯地感動,這種感覺本身就很shit。

辱罵幕後團隊和演員在選作品上不慎重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質上他們都在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完成地很出色、很優秀,這點的確毋庸置疑。

真正應該持續抵制的,是抄襲行為本身。

真正應該爭取的,是從源頭上杜絕抄襲行為。

如果玖月晞的原作因為抄襲嫌疑被禁止傳播和出版,玖月晞本人因為多次融梗被封殺,就不會有那麼多知道真相後想自戳雙目的有原則的讀者,也不會有那麼多對原創逐漸心死的原創作者。

如果將其影視化的項目本身因為原作有抄襲爭議不被允許立案,拍攝完畢後因為擔心抄襲行為本身會對社會會產生不良影響、從而不被允許放映,就不會有豆子這種在興頭上被悶頭一棍打得暈暈乎乎的觀眾。

這需要大環境對版權的規範,需要普通觀眾不斷覺醒的版權意識。

我們要走的路,實在還有很遠!

寫了這麼多,如果還有人要問豆子:《少年的你》要去看嗎?

豆子只能把這篇文章發給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他,包括電影的優秀,和原作的涉嫌抄襲。

最後如何抉擇,選擇權在於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