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头纪事」时代的见证!广西灵山县两处水利遗迹—引水渡槽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为了贯彻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精神思想,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那时起,灵山县全面兴修水利工程,经过70多年的艰苦努力,至今全县共建成了各种水利工程大约4600处,有效灌溉(农田灌溉)54.855万亩,其中,蓄水工程1981座(其中大型1座—灵东水库,中型1座—思明水库,小(一)型41座, 小(二)型113座,山塘1826座),图为石龙村水利渡槽。


因为在当时这些重要蓄水工程的建成,对全县农业生产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水利渡槽作为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引水灌溉大面积农田,确保农业丰收增产。在灵山县有两处水利渡槽遗迹,可以反映出当时修建工程的艰辛,如三海街道石龙村、檀圩镇村心村的水利渡槽,如今,虽然被地面上“三面光”水渠取代了,失去灌溉农田的作用,但是,它如同一位年暮的老人,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图为三海街道水利石龙村渡槽的石柱墩,已经杂草丛生了,布满了各种藤蔓植物在。

图为三海街道水利石龙村渡槽的石柱墩,已经杂草丛生了,布满了各种藤蔓植物。
图为檀圩镇村心村的水利渡槽下面修建了“三面光”水渠,正在有效发挥灌溉农田的作用。
图为檀圩镇村心村的水利渡槽下面修建了“三面光”水渠,正在有效发挥灌溉农田的作用。
在秋天灿烂阳光下,一起和石龙村渡槽合影,但愿时光逝去,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