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十四冬 魅力内蒙古】备战“十四冬”,我们在冲刺

 

 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冰球冰壶馆外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新军 摄

  嘀嗒嘀嗒……随着时针的转动,转眼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走进“十四冬”筹备现场,瞧!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大家正争分夺秒,以工匠精神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运动健儿:闭门苦练整装待发

  时间紧迫,各个运动员队伍的备战工作也进入到了最关键的冲刺期。

  奋战在备战前线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正厉兵秣马,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迎接“十四冬”的到来,力争将最佳状态展现在“十四冬”的赛场上。

  在庞大的备战军团中,不少队伍选择了闭门苦练,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攻坚。

  在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陆地冰壶训练馆内,内蒙古陆地冰壶队正在紧张地训练,每天训练8小时以上早已成为他们的必修课。队长刘洋说:“我们很有信心,在本土作战,我们肯定要向冠军发起冲击,争取登上最高领奖台。”

  在多伦县冰上龙舟赛比赛场地,每天早上8点半,以多伦县、正蓝旗两地为主要队员的内蒙古冰上龙舟赛代表队,准时地开始一遍又一遍的集合训练。

  与其他队伍屯兵一处不同,巴彦淖尔市备战比赛的运动员兵分两路,一部分队员正在赤峰市备战高山滑雪项目,另一部分队员在呼伦贝尔市备战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射击)项目。

  与闭门苦练者截然相反,也有部分队伍选择参加各种赛事,通过以赛代练的形式,寻找最佳状态。

  日前,直通国际比赛选拔赛速度滑冰项目在北京收官,内蒙古参加“十四冬”的运动员韩梅以4分15秒93获得3000米冠军,并获得世界杯席位。韩梅认为,比赛过程让选手们收获经验,而积累经验正是备战“十四冬”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场馆建设:“翻滚”吧,“十四冬”!

  领略“十四冬”的美从哪里开始?当然,要从场馆开始了。据介绍,“十四冬”已确定在我区设定的比赛场馆有7个。

  只要去看看这些漂亮的场馆,去建好的场馆里感受一下激烈的测试赛,包你马上就可以“翻滚”起来。

  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十四冬”主场馆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卷云”和“哈达”为外形的主场馆建设大受好评。“执教31年,去过很多地方参加比赛,呼伦贝尔的场馆建设在全国来说都很棒,训练设施一应俱全,为运动员们训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赵淑琦教练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为了提升办赛能力进行了升级改造,聘请专家设计了国际流行的“蝴蝶型”赛道,建设了7500米长、8米宽的越野滑雪赛道,3200米长、6米宽的沥青路面夏季轮滑场地,已达到举办国际、国内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滑轮比赛的标准。

  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连接昂勒小镇至主路附属道路、原进入滑雪场高压电线路改造、绿化和景观工程、停车场排水沟护坡、安全网杆和室内大屏幕安装、饮用水净水和锅炉除尘工程、15条雪道山顶2、3号平台岩石平整和2号索道钢结构均已完成。

  位于凉城县的岱海国际滑雪场的“十四冬”分赛场,走进客服中心大楼服务大厅,只见业务窗口上已贴好相关标注,滑雪所需的用具、衣物、鞋、帽等用品整齐摆放。停车场、路标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好,滑雪场滑道基本成型……

  后勤保障:吹响保驾护航集结号

  办好“十四冬”——这是内蒙古的坚实承诺,更是2500万草原儿女的不懈追求。

  卫生、公安、交通、供电等部门已吹响了“十四冬”的集结号。各个部门围绕各自分工,从组织接待、场地安排、后勤保障等方面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每一位工作人员也绷紧了神经,不敢有丝毫懈怠,为赛事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在呼伦贝尔分赛区的“十四冬”医疗卫生保障专题部署会上,呼伦贝尔市卫生健康委、人民医院、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等机构对保障筹备进行了工作汇报,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针对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海拉尔区市场监管局评估“十四冬”接待酒店4家;联合工信局专项检查“十四冬”供货商企业;开展“十四冬”兴奋剂类药品专项检查,共排查27户。

  在“十四冬”赤峰分赛区筹备工作中,赤峰市公安局与铁塔公司完成了对接工作;执委会进一步细化了“十四冬”卫生应急保障工作进度表,开展了“十四冬”赛区水源地水质监测,制定了救护车及配套设备方案。

  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公安厅就开展“十四冬”安保工作进行实地调研督导。调研组一行实地踏查赛场、驻地及沿线安保情况,并现场召开座谈会,就全面做好“十四冬”安保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细致的安保措施,为“十四冬”顺利举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志愿者:微笑、站姿、手势,一个都不能少!

  在呼伦贝尔学院,一场针对“十四冬”志愿者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开始了。

  志愿者们一个个全神贯注,专心听着红十字会老师们的耐心讲解,认真地做着笔记,按照老师的讲解进行现场演练。

  “这次的医疗培训,我的收获特别大。”培训过后,今年大三的马艳婷发出了感叹,“过去,对很多急救知识都不是特别了解。现在,我可成了半个专家,心肺复苏、AED的使用程序、止血包扎方法以及骨折处理措施等内容我都掌握了。”

  谈起来当“十四冬”的志愿者的初衷,马艳婷显得很激动:“大学期间,能参与这么高规格的活动,感觉特别有意义,有自豪感。所以,今年2月听说要招募志愿者,我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线上测试及线下面试等环节,得知被确定为志愿者的那一刻,我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着!”

  除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志愿者们还按照每天练习、每周考核、每月测评的训练考评机制,进行微笑、站姿、走姿、蹲姿、引导手势等各项练习。

  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志愿者们却感觉很充实,很有成就感。大家纷纷表示,“我们会持之以恒地努力练习,钻研服务知识,苦练服务技能,提升服务本领,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服务水平,展示出我们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我们满怀信心地发出宣言——我们,准备好了!

  2500万草原儿女众志成城,向全国人民发出热情邀请:内蒙古欢迎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娜)

   [小百科]

  北欧两项

  北欧两项起源于北欧,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组成,故又称北欧全能。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地区冬季雪多,适于开展滑雪运动,但因缺乏阿尔卑斯山脉那样的高山,高山滑雪不够普及和发达,而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却得到较好的开展。于是出现了既要求越野滑得快,又要求跳雪跳得远的北欧两项比赛项目。

  北欧两项1883年被列入霍尔门科伦滑雪大奖赛,20世纪初开始向世界推广。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1984年以前只设个人赛,1988年起增设团体赛,仅有男子项目。比赛按跳台滑雪、越野滑雪的顺序进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开始又增设了大台男子短距离项目。目前冬奥会北欧两项比赛共有3个小项,分别为男子个人标准台+10公里越野滑雪、个人大跳台+10公里越野滑雪、团体大跳台+4X5公里接力越野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