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墓葬“灵柩而塞之”是什么姿势(图)?——秘不发丧、杀工匠


由于古代的皇帝驾崩会影响到江山社稷稳定,如果在内忧外患,或者是皇位竞争激烈时,皇帝死了经常采用“秘不发丧”的方法来稳定边疆。在陵墓修建好之后,杀工匠也是常有之事。


1920年代,河南响堂山石窟的考古发现,就证实与北齐皇室墓葬有关,意外揭露了“秘不发丧”、“灵柩而塞之”和杀工匠之谜。
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太清元年春正月丙午,东魏渤海献武王欢卒。世主澄秘不发丧……甲申,虚藏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及齐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
这段记载比较文言,翻译成白话,“秘不发丧”是指,《北齐书》仅记皇帝高欢死于晋阳,葬邺西北漳水以西,但据《资治通鉴》所记,可知葬于漳水以西乃虚葬,实葬于鼓山石窟旁。
那么“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在石窟旁秘建陵穴,把灵柩塞到穴中。当时人心惶惶,如何警戒陵墓是个问题,故不仅虚葬,还杀群匠,以掩盖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