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仅存唯一金代密檐式塔,“圆觉寺”砖塔


圆觉寺塔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县城内,圆觉寺砖塔,俗称小寺塔,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山西人手册·大同卷》介绍,该塔为大同市金代密檐式塔的孤品,也有人认为它也是山西省唯一的一座金代砖塔。


乾隆版《浑源州志·寺观》载:“圆觉寺,在州衙东面,金海陵王正隆三年创建,明宪宗成化初年重修。”关于圆觉寺的重修时间,塔上石刻题字的记载是这样的:寺重修于至正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及成化五年二月初十,奉训大夫知浑源州事南宫关宗修,周璃刻。
《浑源州志·拾遗》中又说:"释迦塔'在圆觉寺内,为金海陵王正隆三年僧人元真所建。共九层,是用砖砌成的。从近处看,它高不过百尺,在几十里以外了望,它却好象高入云端。
原先是建在全寺的中央的,塔前有寺门,寺门内建殿,塔两边为东西配殿,塔后建有佛殿,即大雄宝殿,整个寺院以砖塔为中心,形成了一组奇特的“殿的中央是塔、塔的四周是殿”的众星拱月般的寺院建筑群。因塔是寺内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故砖塔使得寺内其它殿堂的地位相对地都降低了。
八年抗战期间,日寇把圆觉寺改为粮库,各殿堂的塑像被拆除,壁西被破坏。解放后,东西配殿、山门又被拆毁,塔后的大雄宝殿被改作它用,唯砖塔保存完好,为金代遗物,不过,它已成了无任何殿堂陪衬的孤塔了。
砖塔通体砖砌,高九层,平面呈八角形,总高约30米左右,全仿木结构建筑。整个砖塔分为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塔的基座是高约四米的须弥座式,最下部重叠数层,逐渐内收。
上下两道壶门式束腰,四周雕满歌舞仗乐以及力士和动、植物花纹。所刻莲花简炼逼真,兽头卧狮细腻娴熟,金刚力士威猛雄壮,歌舞使乐多姿传神,尤其是那四十个舞彩人像,她们有的作长袖舞,有的作长绳舞,有的抱琵琶,有的拍擅板,有的敲羁鼓,有的吹美笛,姿态各异,动作优美,十分姆娜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