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競婉
因為外交人員的津貼報銷問題談不攏,以色列財政部出手卡脖子,外交部頓時受不了,不得不發動大罷工以示抗議,分佈在全世界的69個大使館、23個領事館與5個特別使團無限期關閉。以色列外交部的大罷工事件,不僅反應了以色列政治的混亂,還昭示了以色列的外交部及外交活動的重要性在持續下降,對於強敵環伺的蕞爾小國並不是好消息。
10月30日,以色列外交部在官方社交媒體發佈聲明,稱以色列財政部計劃推行一項新的報銷制度,這一制度具有回溯效力,外交官和駐外武官的緊貼報銷,即使是多年前的,也要根據外交人員提供的消費單據徵收高達17%的消費稅,據此,外交人員要掏出一大筆錢,自然是不幹的。
於是,外交部與財政部談判,今年7月達成了共識:維持現狀,按照現行的財務制度執行。三個月後,以色列財政部不再遵守這個共識,準備推行新的財務制度。財政部發言人對此表達了強硬的立場:外交人員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他們應像其他以色列人一樣納稅。
面對財政部的強硬態度,外交部沒轍,只好發動全部門舉行大罷工。對此,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財政部單方面改變有關協定,除了罷工之外,別無選擇!
以色列外交部從10月30日起無限期關閉所有的駐外機構,大使館、領事館不再提供簽證、護照、領事保護等服務。同時,以色列的外交活動也將會受到影響。2011年1月,以色列外交部舉行罷工,迫使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推遲對以色列的訪問。
2014年11月,以色列外交部舉行總部及全球的駐外使領館罷工,造成嚴重後果,不僅迫使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出訪被迫取消……
除了外交部與財政部因為報銷制度的巨大分歧導致此次外交部門的全球大罷工,以色列外交部的境遇每況日下,近年來,外交部的預算不斷被政府削減,外交部的財政狀況捉襟見肘,今年9月,以色列外交部宣佈部分海外的外交活動被迫終止。
同時,以色列的外交官們對於長期以來的低工資,以及工作條件差等問題極度不滿,通常以罷工來發洩不滿,爭取權益。
外交部門的經費得不到充足的保障,外交官的工資低下,以色列的發達國家的成分大打折扣,並且由於國內政治的混亂,也降低了外交部、外交官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由此可見,以色列並沒有媒體吹噓的那麼高大上,反倒對其他國家敲向了警鐘。
飛狼
以色列外交部宣佈,從星期三早上一點鐘開始,關閉全球所有的以色列駐外大使館和領事!以色列在全世界有69個大使館,23個領事館,5個外交代表處。這意味著,它們的一切領事服務將停止!這可是聞所未聞呀!
到底為以色列外交部要做出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呢?
原來是,以色列外交部駐外工作人員工會,是為了爭取和保護會員的利益,組織了統一罷工。
他們認為,以色列財政部一改慣例,打破幾十年從不對以色列駐外工作人員的“駐外津貼”徵稅的慣例,反悔今年7月19日,以色列外交部與財政部之間達成的“駐外津貼免稅”的共識。並向以色列外交部發出“駐外津貼徵稅”的公文。公文還要求對駐外人員已經花費掉的駐外津貼徵稅。這意味著,財政部不但在未來對駐外人員的駐外津貼徵稅,還要進一步通過徵稅的方式,‘’要回‘’已經支付給他們的,並消費掉部分駐外津貼!
以色列財政部的這一“食言舉止”,激怒了外交部和全體外交部駐外人員。而以色列駐外人員工會組織因應會員的呼聲,為了維護會員的權利。就決定舉行駐外人員‘’全體大罷工‘’。
其實,以色列外交部駐外人員的駐外津貼相當豐厚,幾乎佔其基本工資的比例的一半。一旦遭到以色列財政部徵稅,那可是減少了一大部分收入。因為,按以色列駐外人員的高收入,以色列財政部已經徵收基本工資近20~30%的稅額。駐外津貼免稅,剛好可以補貼基本工資被徵收的高稅額。現在財政部改變主意,要對駐外津貼徵稅了。可以想象,駐外人員的收入馬上銳減!這也難怪以色列駐外人員集體罷工。
以色列財政部對駐外津貼徵稅,不單單是對駐外外交人員的駐外津貼徵稅,而且也對駐外軍事人員的駐外津貼徵稅。所以,相關邊界海關也關閉了。比如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周邊的海關也關閉了。
對於以色列外交部的反對,以色列財政部長卻說,是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每年增加外交預算,“掏空了財政部”,卻罔顧駐外人員的利益!
由此可見,以色列政府中外交部和財政部的“內鬥”,導致了以色列的整個國家的外交事務癱瘓,這對以色列的國家利益和安全,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
顏二哥有言23
以色列的外交部怎麼可能為了駐外武官的幾個津貼而鬧罷工呢?這不讓國際社會笑話嗎?人均GDp已達4萬美元的以色列,難道掏不起這區區幾個小錢嗎?絕不是。千萬不要被以色列財政部所謂的徵稅而引起的兩大部門間的矛盾——表面現象所迷惑了。
聽鑼聽聲,問題的癥結在於:正值反對黨的藍白黨甘茨28天的組閣敏感期間,竟然鬧出這樣的天大笑話,不能說沒有貓膩,不能說沒有政治因素。更何況財政部和外交部的這點糾葛,今年7月的時候都已經鬧上了,那為何現在才爆發了呢?
所有問題的癥結,都可能是現在甘茨組閣有關。以色列是典型的議會制、多黨制國家,今年已經組織了兩次大選,右翼的利庫德集團的代表、現總理內塔尼亞胡已經兩次組閣且全部失敗後,根據憲法規定,只能轉由中間黨派藍白黨代表人物甘茨出面組閣,他能否組閣成功?以色列年內能不能舉行第3次大選?這都是個很大的未知數。
現任以色列外交部長伊沙雷爾卡茨,是2019年2月份才被任命為代理部長,4月份轉正的。他是一位資深的內閣部長和利庫德集團成員,是以色列前情報部長和交通部長。也就是說,現任外交部長卡茨是內塔尼亞胡的心腹死黨,是串在一根繩上的螞蚱,他從主管情報、到交通、再到外交,從他從官的這個軌跡可以看出,以色列掌管情報和外交這樣的要害部門的人,能是一般人物嗎?
而現任財政部長施泰尼茨,是以色列歷史上的第33任財長。他可不屬於右翼的利庫德集團,而屬於中間派性質偏左的藍白黨陣營,說穿了,他和甘茨是一個陣線上的。
如果看穿了財政部長和外交部長的黨派屬性,如果看穿了以色列兩次大選引發的三次組閣的複雜性和艱鉅性。就基本上能判斷出這次外交部鬧“罷工”風波的貓膩在那兒了!這根本不是錢的事兒,以色列根本不差錢,而是政黨爭鬥的延伸所引發的漣漪——
甘茨所在的藍白黨集團,利用掌管錢袋子的權利,想通過製造一些噱頭,給內塔尼亞胡所在的利庫德集團製造一些麻煩或壓力,從而引起輿論的關注,“逼”對方做出某種讓步。這只是政黨間的一種鬥爭策略而已。
書中有毒
國家先進,政治民主的以色列,突然關閉所有都駐外使領館,這肯定不是一夜之間跟所有邦交國都撕破臉了吧?也沒聽說以色列也發生什麼政變,政府被奪權了。那就只能猜測是其政壇內部的派系爭鬥,某一派勢力的某種政治操作因素,引發了以色列這場不大不小的外交地震。
自從溫和執政的拉賓總理一遇刺,代表以色列左派勢力的工黨便從此一蹶不振,右翼的利庫德集團執掌以色列三十來年,一家獨大並且越做越大。人多了難免嘴就雜,各種主張代表著各自的利益,在利庫德集團內部逐漸形成了各自的派系。內塔尼亞胡派系,雖然在大選中曾以微弱的優勢贏得勝選,但由於眾多派系的掣肘,兩次無法完成組閣程序,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舉行大選。
現在輪到了右翼左的,“中間派”藍白黨勝出開始組閣程序,就難免又被內塔尼亞胡派系從中作梗,內塔的心腹干將外交部長卡茨,以財政部的一項新政侵害了外交人員利益為由,竟然關閉了駐外所有使領館。哈哈!以色列外交部竟然對以色列的財政部鬧起了罷工,其實是因為這個財政的部長,是在這次大選中獲勝正在籌備組閣的甘茨派系人物。
這TMD就像講評書的口頭禪:鞍上人鬥人,座下馬鬥馬了,為了給甘茨拆臺,替自己老大內塔尼亞胡再次主政制造機會,各位外交部長卡茲拉動動用自己外交部長權利,給財政部長施泰尼茨罷工,往甘茨領導的藍白黨臉上抹黑畫鬼。其目的就是讓這個甘茨這次的組閣也別想成功,讓以色列今年年之內再來一次大選,給自己的老大內塔尼亞胡再創造一次機會,爭取繼續連任以色列總理。
美國的小跟班兒以色列,追隨美國追得夠緊,連政黨惡鬥的方式也都學的惟妙惟肖。唯獨這種手段也忒新穎,一個國家的外交部竟然對自己國家的財政部罷工,也真夠地球人笑個半拉月的了。
鐵嶺鋒
據中新社30日報道,10月30日,以色列外交部突然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聲明,宣佈自10月30日當天起,將所有駐外使領館無限期關閉。
導致以色列關閉所有外交領事館的原因是因為該國財政部和外交部之間的矛盾,財政部決定撤銷在7月份與外交部達成的共識,單方面撤銷了外交部駐外人員的“津貼免稅”的有關協定。簡而言之,就是外交部不滿意財政部的政策,於是他們罷工了。
據悉,這已經不是兩個部門之間第一次鬧矛盾,早在2014年以色列外交部就和財政部交上手了,外交部長期抱怨自己的工資太低,他們要求財政部給他們漲工資,把他們的月薪漲到1700-2600美元,但這一些要求沒有得到財政部的回應,一氣之下,外交部選擇了罷工,關閉了102個駐外領事館,導致連以色列的總理的出訪都沒有成行。
看了這則消息後,真是令我們哭笑不得,原來以色列的部長大人們這麼任性,連總理都管不了他們,想什麼時候罷工就什麼時候罷工,一點政治意識、大局意識都沒有,我都懷疑他們是怎麼當上的部長的。
其實,這並不是部長權力任性,能不能罷工部長決定不了,而是有外交部的工會決定的。以色列實行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抄襲美國的,因此兩國在工會制度上也是非常類似,在以色列每個企業都會有工會,連政府部門也有工會,只要有勞工的地方就會有工會。而工會的權力非常大,甚至大到可以綁架企業的地步,稍不如意,工會就可能組織罷工對抗企業主。
最近奧巴馬拍了一部紀錄片非常火,名字叫《美國工廠》,曹德旺到美國開工廠,企業要求建立工會,曹德旺堅持只要工會進來,他就退出,可見在美國工會的力量有多麼強大。同樣在以色列也基本如此,只要是工會決定的事情,就是連以色列總理也沒有辦法,因為這個權利已經是寫進憲法了,只要干涉就牽扯到違憲。
由此看,這種制度還是有很大的弊端,你可以罷工,但不能以犧牲公眾利益來換取你自己的利益,這種將個人利益凌駕於集體利益,甚至是國家利益之上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大國縱橫
透過現象看本質,以色列外交部突然罷工,無限期關閉所有的駐外大使館,是以色列內部的“黨爭”,是內塔尼亞胡和甘茨之間的鬥爭,是藍白黨和利庫集團之間的鬥爭,是在爭奪組閣的權利,是在針對以色列的最高權利,內塔尼亞胡不甘心就這樣失敗,內塔尼亞胡還想當以色列總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利庫集團的代表內塔尼亞胡不夠爭氣,有兩次組閣的機會,均以失敗告終。利庫集團辜負大眾的期望之後,內塔尼亞胡的大權旁落,利庫集團的大權旁落,藍白黨撿了一個大便宜,獲得重新組閣的資格,甘茨非常積極,已經做好成為信任以色列總理的準備,最後意外還是發生了,利庫集團開始反撲,和藍白黨作對,財政部和外交部的矛盾爆發!
藍白黨和利庫集團“打架”,最後卻變成了以色列的財政部和外交部“打架”,原因是財政部和外交部的一把手是兩個不同的陣營,外交部部長是內塔尼亞胡的人,是利庫集團的人,財政部部長是藍白黨的人,是甘茨的人,當內塔尼亞胡和甘茨鬥得水深火熱的時候,手底下的蝦兵蟹將們就會展開競爭,大打出手,製造混亂,支持自己所在的政黨。
政黨矛盾爆發,以色列外交部就找了一個藉口,說財政部違反了7月份達成的共識,違反了兩個部門之間的協議,改變了最近幾十年一直擁有的補貼政策,傷害了外交人員多正當權益,外交部因此舉行抗議,關閉所有的大使館,逼迫財政部妥協。誰都很清楚,財政部改變7月份達成的協議就是一個幌子,外交部不是針對財政部,外交部是針對正在組閣的甘茨!
正在組閣的甘茨遭到攻擊,正在組閣的藍白黨遭到攻擊,既得利益者是誰呢?是內塔尼亞胡,是利庫集團,很顯然,外交部罷工就是內塔尼亞胡暗中策劃的,是利庫集團暗中策劃的,目的就是防止利庫集團成為在野黨,利庫集團想做執政黨!
另外,以色列財政部和外交部的爭端由來已久,外交部和財政部的主要矛盾在於新的“報銷制度”,說直接一點,外交部一直是財政部改革駐外武官津貼的反對者,內塔尼亞胡組閣的時候,財政部和外交部鬥,甘茨組閣的時候,外交部和財政部鬥,一直是這個兩個部門再鬥,唯一不同的是,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
多黨制國家都是這樣,議會制國家都是這樣,在野黨和執政黨之間的政治鬥爭永遠無法避免的,執政黨想一直執政,在野黨想成為執政黨,這一點韓國最為明顯,執政黨的每一屆總統都給搭進去了,總統不得善終!
老鱷魚觀天下
中新社10月30日報道,以色列外交部在10月30日當天,將無限期關閉所有駐外使領館。並聲明關閉的這段時期內,使領館不再提供領事服務。以色列外交部也給出的理由:“財政部違反了今年7月份與外交部達成的共識,單方面改變了已經實施幾十年的補貼規定”。這不是以色列外交部第一次罷工,2014年三月份以色列就關閉了全球102個駐外使領館。是何種原因致使此事件的發生,我們剖析一下。
事情的起因。
以色列財政部最近推出了一項新的財政報銷政策,推翻了以前舊的報銷政策。裡面主要的一條就是,以前報銷制度下所報銷的多餘款項,必須無條件的返回到財政部,這就無疑損害到了外交人員以及駐外武官的津貼,補助等涉及到自身的實際利益。外交部針對這一項財政新政策聲明:“我們除了罷工,別無選擇,但是期待事情能夠得到圓滿的解決。”
矛盾方的癥結
財政部跟外交部是平行的兩大機構,這項政策是由財政部起草提議,然後送至兩大機構的共同領導機構裁決下發。所以以色列外交部針對的矛盾點並不是單指財政部。以色列現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連續兩次組閣失敗,他希望通過不斷的變革,犧牲小部分人的利益,來換取更多人的支持的方式使得組閣如願。結果事與願違,當新政策真正觸及到一部分人利益的時候,如果沒能處理好善後關係,那麼就會適得其反。這件事讓以色列政壇又添了一個敗筆,同樣也影響了國家的對外形象。
反思
任何事情都需要辯證地看待。外交部作為一個對外展示國家形象的一個機構,承擔了更多更大的責任。如此倉促地關閉對外使領館合適嗎?有沒有考慮對國家造成的影響?2014年首次關閉使領館,導致一切訪問以色列以及以色列總理對外的活動都被取消。那麼,對於普通民眾有什麼影響呢?移民、對外勞務以及遊客,都將面臨被暫停簽證的窘境。沒有簽證,就出不了國,回不了國。
總結
任何一項新政策制度的推行都會面臨不同的聲音,這個時候就需要整體把握,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究竟是利大於弊呢?還是弊大於利呢?不斷的革新是去除跟時代不相符合的頑疾來更好地前進。另外,特別是當我們個人的利益跟集體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有所擔當,因為集體的利益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維護的,特別是國家形象。我們有句俗話,家醜不外揚,家裡有矛盾不可避免,那我們就關起門來,自己人協商解決。以色列的這一做法確實有點過火。
迷彩營地
最近以色列突然發佈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消息,也就是在星期三的開始的時候,關閉所有的駐外大使館和領事館,而且是無期限的。會讓人感覺到非常的詫異,因為中東那一塊的局勢一直都很亂,而最近確實也相當不對。難道以色列碰到了什麼大麻煩,不得不把所有的駐外部門全部關閉掉。
後來再仔細深究,根本不是那方面的問題。據說是因為以色列財政部打算對以色列所有外交部門駐外機構人員的駐外津貼進行徵稅,這讓那些駐外的人員感到非常的不爽,所以駐外部門的工會集體組織進行罷工。
一般說來,一國的外交人員都是收入非常豐厚的,再加上比較豐富的駐外補貼,他們的收入還是相當不錯的,在任何一國都可以佔到中上層階級。以色列也同樣如此,而且以前以色列財政部是不對他們的駐外津貼徵稅的。只是最近財政部又改變了主意,要對這一塊進行徵稅,這就讓這些人收入會少掉一截,所以他們就起來反抗,組織罷工。
財政部對外交人員進行徵稅,遭到外交部長的反對,但是財政部長反唇相譏說是因為以色列總理增加了以色列外交部門的預算,所以導致財政赤字。總之這一次罷工似乎是以色列財政部門和外交部門之間的鬥爭,不外乎是為了雙方之間的利益。
看到以色列外交部門,都能為這件事進行罷工,確實也感到外國的相關工會組織都是非常健全的,能夠爭取自己的利益。
平安國際
這事兒木叔10年前就採訪過它們,現在報紙上還能找到呢哈哈!所以很有發言權。
簡而言之,問題出在:以色列外交部、財政部之間的預算撥款問題沒有談妥。或者說幾十年的老問題如今發酵了。
在以色列,他們政府所有部門在前一年都要做出第二年的預算,然後上報給財政部,財政部同意的話,第二年就按照這個預算來執行。除非很特殊的情況,會追加預算,否則一般財政撥款管理很嚴格。
外交部的員工工資就包括在每年的預算當中。但是由於過去工資基數定的比較低,導致每年的增幅並不大,所以外交官們普遍不滿。
再加上以色列的外交部是有工會維護權益的,所以談不攏的話,外交官就罷工了。
結果當然就是沒有辦法工作,導致駐外使領館的簽證啊、活動啊都只能暫停。
1個月前,已經鬧了一次罷工了,結果財政部和外交部乃至工會緊急達成了一個協議。也就是說要給外交官增加待遇。所以罷工最終平息。
但如今財政部又說要改之前的協議,而且不只是外交部的外派外交官受損,連國防部派遣的駐外武官的待遇也要受影響。因此這次罷工的波及面不僅是外交官了,還包括軍人。
以至於以色列外交部國防部和財政部之間圍繞待遇的糾紛演變到最後就成了關閉領事館的問題。
以色列這個,其實有點像美國政府關門,就是因為國會不給撥款,政府運作受影響,只能關門。
不過既然木叔說,10年前採訪時,以色列就發生過這個問題,因而這對以色列不算稀奇的事情。雖然簽證等業務受影響,但本質上不會對該國外交活動帶來根本損害。畢竟這10年誰也沒覺得以色列外交和軍事出什麼問題嘛!
但必須要說的是,如果這種糾紛和罷工過於頻繁的話,讓以色列外交官越來越不滿,可能會讓很多人都不願意涉足外交部門,這對以色列外交長期來講是有很大影響的。
舉個例子吧!
記得10年前以色列使館的參贊在接受採訪時大發牢騷,說他的工資不高,不僅和以色列的平均工資沒法比,就是在我們國內開銷也緊張,所以他很支持。
當時以色列的人均GDP應該也已經3萬美元了,他的工資可能還不如這個高。
你如何看待這個話題?
歡迎交流討論!
木春山談天下
10月31日,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報道,從10月30日凌晨1時起,以色列包括駐聯合國代表在內的全球69個使館丶23個領事館及5個特別使團,將無限期關閉。以色列國防部也加入了這次罷工。
以色列所有駐外機構的罷工,影響最大的是以色列海外工作人員和僑民,他們如遇困難需要使丶領館幫助,將無法實現。
2011年1月,以色列曾發生外交部駐外所有機構罷工事件,導致原定的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的對以色列訪問被擱置。所有駐外機構的罷工,表明以色列所有的外事活動將停止。包括首腦或相關部門領導人之間的國事來往都將無限期推遲。
以色列國防部的加入,將影響以色列與他國既定的國防事務合作。
《以色列時報》報道:以色列外交部在申明中說,以色列財政部違反了7月份與外交部達成的共識,要求外交人員在駐外期間產生的費用憑票報銷,並加增40%的稅額,增稅額從他們的工資中扣除。外交部表示,財政部單方面改變了幾十年形成的有關規定。
以色列外交部的決定是利益之爭!
以色列外交部無限期關閉對外機構的決定,反映在外交部的身上,是維護自身權利不受到侵害;反映在財政部的身上,是要求以色列所有的人員一視同仁的一項工資稅收改革。
以色列總統裡夫林授權藍白黨領導人甘茨在28內組建新政府。
目前的以色列,內塔尼亞胡已經兩次組閣失敗,以色列總統裡夫林已經授權以色列第一大黨藍白黨領導人甘茨在未來28天內組成新政府,甘茨剩下的時間還有21天,如果組閣失敗,以色列將舉行第三次大選。以色列財政部與外交部丶國防部的費用報銷納稅從個人工資帳戶扣減之爭,正是發生在總理空缺的“空窗期"。
要解決這一問題,要等到新的總理誕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