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没有道德底线的小人,居然被传颂了千年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三战三捷大败吴军,迫使吴王夫差自尽,灭吴称霸,跻身春秋五霸之列。这个故事,众人皆耳熟能详,越王勾践更是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百折不挠,终于逆袭成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成为英雄的化身,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千百年来受到世人称赞。“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其实仔细分析勾践的所做所为,我们会发现称赞他的,歌颂他的,是以一种“成王败寇”的功利主义为判断标准的。勾践的确赢了,但其实赢得并不光彩。勾践的胜利,甚至可以说是以突破人类道德的底线为基础,没有人性和良知的胜利。越王勾践的本性,从根本上来讲,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狼子野心,蛇蝎心肠”。

勾践兵败,自愿带家属,携百官到吴国为奴。勾践负责管理马匹,夫差用马时,总是亲自为其牵马,而且毫无怨言到夫差都不忍心。夫差生病,勾践亲自察色、闻气、尝味,令夫差十分感动。三年后,夫差放勾践回了越国。这情节是不是有点熟悉,和春秋五霸之首齐恒公的宠臣竖刁易牙烹子割腿效忠齐恒公的故事如出一辙,而竖刁易牙是何许人,是把齐恒公活活饿死的人。

回国后,勾践开始了他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得复仇计划。充满着血腥与残忍,属于彻头彻尾的下三烂手段。勾践靠此取胜,显然是完全打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贿赂收买大臣为已用,劝吴国大兴土木耗损国力,离间君臣有关系逼死吴子胥,使用西施美人计这些不算,都是两国交战的常规打法,可以为人所接受。但是勾践将煮熟的稻种还给吴国,导致吴国颗粒无收,饿殍遍地,典型的不择手段的小人行径。

当越国闹灾荒,向吴国提出了借稻种的请求时,夫差毫不迟疑地满足了对方的愿望。可是,风水轮流转,等到吴国遇上同样的困难,向越国借稻种之时,越王勾践不出借也就算了,竟然还能想出最恶毒的招数,将稻种煮熟了之后再行出借。这样的种子播种在大地上,当然不会发芽,更不会成长,使得吴国饱尝错失救荒赈灾的最佳时机、进一步加重灾难的苦果。这样的手法,显然不是正人君子干的事。可越王勾践就这么做了,而且做得如此从容,如此自然,丝毫没有流露半点道德上的愧疚。

当年项羽威胁刘邦,要烹其父。刘邦答道,你我兄弟也,我父即你父,如果你把咱们爹煮了,麻烦你分碗肉给我。后刘邦被称为无耻之流氓,其实刘邦是了解项羽性格的,知道项羽是不屑于做这种欺凌弱小的小人行径的。果然,项羽并没烹食其父,而是照顾有加。刘邦固然算是流氓,但和勾践比无耻,实在是侮辱了无耻这一称号。

范蠡说他“长颈鸟啄”,可谓非常到位,十分传神。对社会普遍道德观的破坏,对人类良知的挑战,其危害尤其严重。应该说,勾践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毫不掩饰地释放了这种邪恶丑陋的能量。早在携李之战中,面对强大的吴军和身经百战的前辈吴王阖庐,他居然能剑走偏锋、匪夷所思地采取迹近极端的招数,在阵前勾践让数百囚徒排成三列当众自刎,并趁着吴军将士目瞪口呆、惊魂未定之际发起进攻,一举而克,凯旋而归。这种做法更让人切齿痛恨的是,越王勾践“食髓知味”,在后来的吴越角逐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使出类似的招数,将阴险毒辣的小人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越王勾践毫无道德底线,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最终成为了人生的大赢家。而后人对此不仅没有丝毫的谴责,反而津津乐道他的“卧薪尝胆”成就的霸业”,不加区别地一味否定吴王夫差,这可能是造成“成王败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思想的泛滥的原因之一吧,这可能也算是历史的扭曲与历史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