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摆渡24年分文不收 今年78岁的我还想再渡三年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万其珍,今年78岁,大家都叫我“义渡艄公”。今年,是我在湖北建始县大沙河渡口义务摆渡的第24个年头。年纪越来越大的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但只要能多撑一天,我就会在这里多守一天。


这个我坚守了24年的渡口,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三里乡,这里是个三面环水的三角洲地道。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会守着这个渡口24年,义务摆渡这么多年,却分文不收。在我心里,这是感恩,是承诺。“万家一诺”传承了一百多年,不能断在我这一代。
我们义渡的故事,还要从祖父那个年代讲起。1877年,清朝光绪年间,为躲避战乱和水灾,祖父万作柱逃难来到了大沙河村,被当地人宽容接纳。大沙河水流湍急,许多村民家在河这边,田却在河那边,过河全靠小木筏,经常有村民落水。看到这种情况,祖父坐立不安。祖父熟水性,为了报答当地村民的恩情,他卖掉了两头猪,做了一艘木船,开始为村民义渡,并承诺:不向村民收取一文钱。

1949年,祖父病重去世。临终前,他把父亲和叔叔叫到床前,叮嘱他们:“我死后,承诺不能变,船一天不停,钱一文不收。”就这样,船桨从祖父手里传到父亲、叔叔,手里,又从叔叔手里传到我这里,现在我又传给了儿子万芳权……1989年,我从叔叔手中接过篙竿,继续为村民义渡。义渡是我们家族不成文的约定,从小跟着父亲一起摆渡,接过那根蒿杆时,我已经很熟练了。
后来,村里的经济条件稍微好了点,但很多村民还需要到对岸去种地、砍柴,我的船既渡人,又“运物”。也有人曾建议在大沙河两岸修座桥,但因为河面宽,桥的跨度大,造价高,一直都没能如愿,摆渡依然是村里人过河的唯一选择,而我也很乐意为他们摆渡。每当听到有人叫“老万唉!过河啦······”的吆喝声,我的心里都暖暖的。
从叔叔手里接过木船到现在,我撑坏了3只船,小木船也换成了铁船,数不清换了多少根竹篙。村民过渡没有固定时间,我就一直守在那里,只要有人喊"过河",我就摆渡,哪怕一次只渡一个人。春节和除夕我也守在这里。每天渡了多少人,渡了谁我都记在心里。天色暗下来,我就会想是否还有人没回家,如果有,无论多晚,我都要等在这里。以前不通电的时候,我会在屋檐下挂一盏煤油灯,一来引路,二来导航。如今,煤油灯变成了电灯泡,但一

虽然大沙河摆渡这一段的河水,时而浅,只有数尺,时而又深过60多米,但从我们万家开始撑船到现在,142年来从没出过一起事故,风霜雨雪也从未中断。
现在,村里很多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了,盖起一座座新房。大家看到我依旧还守着这个渡口义渡,靠着几亩山地过活,就有人劝我收费。他们说过河每人一块钱,他们也愿意给。我最终还是拒绝了大家的好意,我知道大家的建议是为了我好,可祖父说过的是免费渡河,收了钱,这承诺就变了味道。
2006年7月,一场大病之后,我没法撑船了,于是我便把在广州打工的大儿子叫了回来,替我撑船。回到家里后,他忙完农活,都要到河边来帮忙,护送上下船时的老人和孩子。最忙时,他每天来回撑船五十多次。

因常年风寒侵蚀,我的双腿酸疼,现在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渡口。这几年,河对面的村民陆续搬走了,只剩下两户人家。虽然河这边还有些村民,需要到对岸喂鸡、打柴,但摆渡的人少了很多。但我想,只要有一户人,我都要守着这渡口,为他们摆渡。我摇了一辈子的船,要我放下,真还舍不得呀!能撑一天就多撑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