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Pro 拆解,令人驚歎的工業設計

雖然蘋果只是通過官網直接上架的方式推出了 AirPods Pro,但新款蘋果無線耳機這兩天真的是火到不行,熱度絲毫不亞於剛剛發佈時的 iPhone 11。

AirPods Pro 帶來了新的外觀設計,功能上最大的亮點是加入了主動降噪功能,並且可以在主動降噪和通透模式之間切換,IPX4 級抗汗抗水也增強了耳機的耐用性。

此外,AirPods Pro 基於 SiP 封裝設計打造,各個組件都隨著人耳的形狀進行排布,以儘可能增強舒適度、貼合度及穩定性。

按照慣例,國外拆解機構 iFxit 又是第一時間帶來了 AirPods Pro 的詳盡拆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AirPods Pro 的內部結構到底如何吧。

AirPods Pro 耳機比 AirPods 更短,但體積更大,同時重量也增加到了 5.4 克,可更換的硅膠耳塞可以更好的噪音隔離,增強貼合度。

AirPods Pro 擴大的麥克風網狀聲孔可以實現壓力均衡,提升了有風環境下的通話清晰度,底部的麥克風格柵採用了收縮的窄條設計。

AirPods Pro 的充電盒也變的「矮胖」了不少,通過 X 射線可以清晰的看到內部結構。

充電盒的底部是給耳機充電的金屬觸點。

接下來正式開始拆解。

首先取下耳機上的硅膠耳塞,這也是 AirPods Pro 唯一可更換的組件,蘋果提供了三種不同尺寸的耳塞供用戶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AirPods Pro 的耳塞採用了特殊設計,和其它耳機的耳塞並不兼容,如果不慎丟失只能通過官方更換。

接著就需要破壞性拆解了,在耳機的接縫處加熱並將其分離,然後用撬棒打開耳機。


耳機內部採用了膠水粘合固定,取下膠水就能徹底將耳機的外殼分離。


AirPods Pro 採用了紐扣電池,耳機聽筒和耳機柄之間有線纜連接,連接器上塗了一層薄薄的膠水,需要格外小心。


電池通過焊接和線纜連接,這意味著即使你能拆下電池,更換起來也非常麻煩。

這顆紐扣電池和三星 Galaxy Buds 的電池規格非常相似,同為 3.7V,德國製造,只是型號略有差異,三星的是 CP1254,AirPods Pro 則是 CP1154,可能來自於同一家電池製造商。

接著拆掉塑料支架,就能看到揚聲器和麥克風了,內向式麥克風會檢測你耳內是否有多餘的聲波,然後用抗噪聲波予以抵消進行二次降噪。


取下 AirPods Pro 尾端的排線,就能拆下蘋果自主研發的 H1 芯片了。

iFxit 試圖對這顆 H1 芯片進行分離,但並未成功。

根據蘋果官網描述,這顆 H1 芯片擁有 10 個音頻核心,實現了極低的音頻處理延遲和實時降噪。

接下來要打開耳機尾部,拆解起來很輕鬆,但耳機內部的組件無法從這個尾部接口取出來。

所以只能再次暴力拆解了,將耳機劃開一個口子,取出內部組件。

通過 X 射線能看到耳機內部的複雜程度,蘋果稱其為 SiP 封裝設計。

由於結構限制,耳機內部組件採用了條形設計,紅色部分是麥克風,綠色部分是力度感應器,它可以檢測手指按壓力度,實現主動降噪和通透模式切換等功能。

橘色部分是天線,黃色部分是 H1 芯片。

耳機拆解完了,接下來要拆解的是充電盒。

盒子的拆解也並不容易,需要用到老虎鉗等工具。



充電盒內部的電路板要稍大一些,芯片包括:

紅色:L476MGY6 A5

橘色:博通 59356A2KUBG 無線充電模塊

黃色:TI 97A4PQ1

綠色:恩智浦 610A3B KN3308 充電 IC


接下來取下充電盒的電池,電池中間頂部位置有一個銀色組件,可能是麥克風。

AirPods Pro 的充電盒內部有兩塊電池。

充電盒的電池容量為 519mAh,高於 AirPods 的 398mAh,lightning 接口採用了模塊化設計。

最終,iFxit 給 AirPods Pro 打出了 0 分的可維修分數。

AirPods Pro 幾乎不可修復,只能更換,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來說,AirPods Pro 很難在拆解之後重新還原,此外,非模塊化,粘合在一起的設計,以及缺少替換組件使得維修 AirPods Pro 既不切實際又不經濟。

不過,我們還是驚歎於蘋果的工業設計水準,在如此狹小的內部空間塞下了這麼多組件,並且實現了主動降噪功能,AirPods Pro 應該是今年最值得買的蘋果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