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当选“世界美食之都”,这里不仅风景美,还有舌尖上的美味


扬州最近频刷存在感。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最新一批加入“创意城市网络”的66座城市名单,古城扬州顺利入选“世界美食之都”。2013年,扬州开始酝酿申报美食之都,并于2018年全面启动。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扬州位于长江下游,濒江近海,地理位置造就了她汲取包容的性格。她精致昂贵,有着作为千年古城“稳”的一面;她也有烟火气息,穿街过巷的小馆子中藏着它“皮”的一面。2015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世人看到了淮扬菜的“绝世刀工”。经淮扬菜大师之手,一块细软的豆腐经276刀均匀切割,瞬间化为“发丝”,如白菊般绽开,缓缓沉入清澈水中。至此,文思豆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功成名就。
扬州历史悠久,但在唐朝之前,它并不出色。到唐一代,南方的粮食、茶叶等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京杭大运河北上,大运河远离军事使命,变成了商业、漕运的要道。至此,专属于扬州的繁华,终于开幕了。“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垂柳和桥,莲步笙歌,苏轼叹这里的风流道不尽,唱不绝。而让一个吃货能在此流连忘返的,绝不止惊艳的美景和风流的美人。

扬州水系复杂、通达,绝佳的地理位置为她的海纳百川埋下了伏笔。包容的扬州文化影响着这里的饮食文化,扬州美食甜咸适中、南北皆宜,它们有着江南水乡的“甜美”风情,也藏着不可一世的“傲娇小吃”。
“上午皮包水吃早茶,下午水包皮去泡澡。”这是扬州人平凡生活中的高光时刻。而早茶时点上一盘烫干丝,是每个老扬州的尊严。所谓干丝,是扬州特产的豆腐“大白干”切成极细的豆腐丝,吃的时候在水里汆烫一下。在盘子里码成锥型,浇上卤汁,调料,顶端以香菜,虾仁或海米稍加点缀。干丝的好处是不占肚,又吃得慢,串在整个早茶里,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百食不腻。
民以食为天。扬州美食的兴盛与扬州城千百年的繁盛与传承不可分割。元朝时,历史上最有名的外国人——马可·波罗来到这座城,在他口中扬州“广大富庶,商业兴盛”。淮扬菜带着一身贵气,一直是各大宴席、宴会的主唱,满汉全席最早记录在《扬州画舫录》中,《红楼梦》中描述的菜肴不少都是淮扬菜。

文思豆腐、狮子头、三丁包、蟹黄包……淮扬菜让无数名家赞不绝口。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称“扬州菜香,举国口馋”,书法家、画家冯其庸也写过“天下珍馐属扬州”,出生于扬州高邮的汪曾祺在离乡后对家乡菜念念不忘。
关于扬州美食,有着“扬州炒饭炒遍全球,扬州包子包打天下”的说法。扬州炒饭又叫扬州蛋炒饭,配料丰富,颜色上红黄绿白橙俱全。标准的扬州炒饭色泽金黄,炒制时需要炒到米粒能够在锅中弹跳,这样证明米饭水分刚好,食客的口感才能达到最佳。
扬州的包子种类花样繁多,日常的有豆沙包、鲜肉包、素菜包、蟹黄包,独创的三丁包、五丁包、豆腐皮包,还有应季的馅心,春天的荠菜包,夏冬的茯苓包,秋冬的野鸭菜包。而如今在各大早茶馆里被热捧的菜品五丁包据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御膳早点的必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把天下月光分作三分,自作主张地给了扬州两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绣口一吐,自此三月下扬州势在必行。总有一种原因,能让人不由分说地爱上扬州。扬州美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城市文化的变迁,一食一蔬中,可以窥见扬州的历史与现代、佛系与倔强、温柔与泼辣,它们共同搭建了扬州的城市肌理,道出这座城最接地气的人间风味。(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