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央行降息了

央行今日開展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 利率從3.3%下調至3.25%。

是的,央行降息了,非常突然。畢竟央行之前一再強調要有定力,珍惜貨幣政策的空間

很多人目前還不知道MLF對於我們普通人的意義,這麼說吧,從今年開始,以後房貸和對公貸款都要以MLF為基準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告》(公告[2019]第15號),自2019年8月20日起,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按新的形成機制報價並計算得出。

改革後,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其中,LPR由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行報價計算形成。每筆貸款具體的加點數值由貸款銀行按照全國和當地住房信貸政策要求,綜合貸款風險狀況,在發放貸款時與借款人協商約定。加點數值一旦確定,整個合同期限內都固定不變。

而LPR的形成,就是以MLF為基準形成,每個月生成一次,每月20日公佈。

所以,你應該能明白這個路徑了,房貸參考LPR利率,LPR利率是MLF加點形成。

現在,MLF降息了,問題是,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降息呢?

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豬肉價格的超預期上漲,帶動了包括牛肉雞蛋蔬菜等生活資料價格的上漲,2020年CPI超過4%幾乎可以確定。

也就是說,通脹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在高通脹面前,貨幣政策收緊是正常的操作,但是考慮到目前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央行也不敢輕易收緊貨幣政策。

因此整個市場的預期其實是:央行面臨兩難,既不會收緊貨幣政策,也不會放鬆貨幣政策。

整個市場沒有人會預期央行在這個時間點降息。

實際上在美聯儲前幾輪降息時,中國央行選擇降息是最好的時間窗口,但是央行並沒有跟隨降息,反而出人意料的表態:我們要珍惜現有的貨幣政策空間,要保持定力。

讓市場對央行的降息預期落空,債券市場反應是最快的。

自9月份以來的債券市場調整,讓很多人認為債券熊市要來了,最近市場也是空頭氣氛濃厚。

預期最強的時候不調,心如止水時下調了。看得清的聯儲,猜不透的央媽。

為什麼央行在這個時間點降息呢?

現在央行細心培育的LPR利率,主要是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基準利率一年期MLF利率,另一部分是點差。

由於MLF利率由央行來決定,那麼商業銀行能決定的就是利差。

央行希望的局面是:MLF儘量保持不動,讓商業銀行降低報價的利差,以實現降低風險溢價,從利差降低的方式實現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目的。

但是銀行並沒有買賬,上個月各大商業銀行LPR的報價利率仍然沒有降。商業銀行有自己的考慮,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貸款資產的收益率仍然是利潤的主要來源,如果就此調低LPR的利率,那麼對銀行來說,貸款的收益會很低,這對銀行來說會有非常大的利潤壓力,商業銀行其實是在LPR利率上與央行博弈。

最終銀行們贏了。

央行發現,與其屏住不降息,讓商業銀行去降低LPR利差,不如自己直接把MLF利率降了,這樣簡單直接又有效。

但是央行降息非常剋制,這次只降了5BP,信號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既顯示出央行對於通脹的擔心,也顯示出央行呵護經濟的努力。

而且只降息5BP,證明央行仍然在意貨幣政策的空間,並不意味著進一步降息會很快到來,更不能說開啟了新一輪降息週期。

所以你會發現,降息後,債券市場其實相對比較剋制,多頭並沒有增強太多。因為大家明白,市場風格並沒有轉向,通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仍然高懸頭頂。

但是不管怎麼樣,降息對於實體經濟、對於房地產市場仍然形成實質性利好。

接下來,仍然要觀察央行7天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會不會調整,如果7天OMO利率也確定調整,也可能對市場是另一劑強心針了。

我們認為調低7天OMO利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債券市場仍然維持原來的觀點:配置盤大膽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