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倾听民意查不足 红装志愿解民忧

【中原经济网讯】(河南经济报记者 高青坡 吉娜 通讯员 范长坡 乔培珠)非贫困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卫生条件差、少数党员使命担当意识不强……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叶县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以红装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一方面着力解决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忧最急最盼的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忘初心,直面问题。叶县曾是省级贫困县,经过攻坚拔寨,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并有序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但是,非贫困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是该县乡村振兴中的一大掣肘问题。仙台镇坡魏村位于仙台镇、廉村镇及舞阳县三地交界处,属非贫困村,不能享受贫困村政策扶持,村集体经济又弱,村民热切盼望把土路修一修。类似坡魏村存在的问题在叶县还有不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村集体经济等工作推进困难。

在主题教育中,叶县直面问题积极整改,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要让群众叫好,必须向问题叫板,用群众获得感来检验主题教育效果。10月30日,叶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田红霞表示,群众感受是一把好尺子。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该县以红装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成功探索出党建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党群共建模式,每个村都成立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参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节省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还激发了干群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坡魏村作为仙台镇首批大力开展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村子,全村人热情高涨,村里垒起大锅台、蒸上大锅馍、做上大锅菜。县、乡干部一个锅里吃饭,党员群众一个工地干活,党群关系融洽和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20天时间,坡魏村原计划157万元修路资金只花了111万元,便修成道路3272.5米,共10618平方米。目前,不仅在坡魏村,仙台镇16个采用“党群共建”模式的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高标准修建道路75925平方米。经估算,仙台镇非贫困村道路修建可以在市场价基础上节省264万元。“我们刚开始还担心群众不理解,不愿意参加劳动。但一开始干,群众支持的力度出人意料,主人翁意识也越来越强。”仙台镇党委书记虎永福说。

红装志愿,一招多效。叶县抓住红装志愿服务队来自本村、熟悉情况的特点,引导他们为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提供洗衣做饭、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帮助帮扶干部做好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等工作。常村镇通过制定每周积分管理、每季度总结表彰制度,采取悬挂优秀志愿服务队流动红旗、颁发荣誉证书、升级优秀志愿者徽标等有效措施,不断激发志愿者奉献热情;廉村镇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员带头、全镇动员,联村共建、抱团发展,积极探索“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推广种植辣椒3000余亩,辣椒产业链不断拉长……不仅如此,在整治人居环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助推乡村治理等方面,“党群共建”模式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叶县回应群众关切、解决民生难题的有效抓手。“下一步,叶县将立足目前‘党群共建’模式取得的成效,加大探索实践力度,不断赋予党群共建更多新功能,将主题教育向更深更细更实推进。”田红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