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的角度帶你弄明白三種木材的鋸切方式

木材是個神奇的東西,在砍下來切割好之後,它會一直變化,會出現收縮/膨脹/扭曲等狀況。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桌面有1米寬,在膨脹或者收縮的影響下,2%的變化就等於2釐米了。

除了對外觀的影響外,其變化可能會破壞桌子的結構,導致整個桌子散架。

同一根木材,內部結構和紋理排列是固定的,但是不同的切法,將會讓我們看到不同的木紋得到不一樣的物理性能,而且對木材日後的變化,有會有很大程度上的影響。

木材的切割方法主要:弦切、刻切、徑切。

【弦切】

即順著樹幹主軸,或木材紋理方向,垂直於樹幹斷面的半徑所鋸切。

弦切優點操作最簡單,浪費最少最具成本效益,鋸出的木板寬,會有“大花紋”“山水紋理”等,這些好看的木紋,所以市面上多有實木弦切板。

缺點容易變形,收縮膨脹比較大,是刻切或徑切的1.5~2倍,容易出現捲翹或扭曲,加工時要注意。

【徑切】

即將木樁切割成四部分後,再進行切鋸,遠離心材的部分稱為徑切木板,徑切木板多為直紋,性質穩定,截面與年輪夾角為30-60度。

徑切優點是穩定性高,直紋為主,價格較適中。

缺點耗工時久,耗材料多。

【刻切】

即將木材切成四等份,再將每個部分進行割鋸,這些接近心材的木板,便稱為刻切木板。

年輪與板面夾角,一般處於60-90度,所得的木板紋理通直,常有優美的虎斑木紋。

刻切優點是穩定性最強,變形是3種切法中最小的;

缺點是耗時耗材,是3種切法中最高的,所以價格也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