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十万个为什么,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求甚解却成了我们的常态。
接受,接受,总是习惯性的接受,即便心里有质疑却还是接受,为什么不提出来呢?
只是去多问了一下,就退了我23块钱
上周末,去超市买东西,因为平时上班也没时间去,所以一般都是休息日会去超市买够一周的东西。
已经9月份了,天气渐渐转凉,想着要买个保温杯,在超市看了一圈,不是太贵,就是太大,挑选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两个我喜欢的,一个标价是89.9元,另一个是118元,既然两个都比较喜欢,也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理所当然的选了性价比高的。
买完其他东西,到了收银台,周末果然人多,结账的队伍已经排成了长龙,我也加入队伍之中随着人流慢慢地挪动着,终于轮到我了。
原本,我每次买完东西结账之后,拿完东西就走,从来不拿小票,因为超市小票一般都打印的比较慢,我嫌麻烦懒得等。
可是那天我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就莫名其妙的等着拿了小票才走。出了超市,到了车上,我又鬼使神差的瞄了一眼小票,这一瞄就瞄出问题来了。
小票上面打印的保温杯的价格是112.9元,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我拿错杯子了?然后,赶紧在一大袋子东西里翻出保温杯来,一看没拿错。
我就跟我妈吐槽,我说这保温杯和刚刚在超市看到的标价不一样啊,我妈问差多少,我说差二十多,然后我妈拿过小票,又对了一下杯子底部的标签名说没错。即便错了也才二十多块钱,今天周日超市那么多人,懒得去扯,到时候别人还说你斤斤计较。
可我还是心里不甘啊,要是我没发现也就算了,可是我发现了啊,我得去问问去。我不管我妈说啥,就是要去问。
回到超市,我向收银员说明了情况,还好这个收银员态度比较好,又扫了一下这个杯子底部的标签还是112.9元,然后她打开杯子,从里面又拿出一个标签扫了一下是89.9元,然后叫了理货员去确认。
结果,这个杯子确实是89.9元的,她解释说可能是在整理货物的时候,把标签弄混了,然后退了我23元的差价。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还挺高兴的,虽然我明明知道这23元本来就是我多付的,退还给我是应该的。可我的兴奋指数比我白捡了23块钱还高。
因为我有质疑,敢于勇敢的提出来,而且还获得了小胜利。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在我们勇敢的提出质疑之后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他们部门的人能多4小时的存假,全是他能提出质疑的功劳
我有个朋友A,他们公司加班是算调休的,可是要记调休也是要加班超过一个底线小时才可以算存假的。
前段时间,他们公司很忙,他又在主要部门,所以整个部门都在加班,大家的加班小时都超过了底线,可是他最后发现,行政在统计调休时间的时候,却少给他们算了4小时。
奇怪的是其他同事没有一个人提出质疑,然后他就问其中一个同事是否觉得调休存假时间计少了,那个同事居然说他不知道怎么算的,行政说多少就是多少了,反正有打卡记录为证,行政的人也不会乱来的。
可他还是不甘心,又跑去问行政,结果行政的算法是把底线加班时间提高了4小时,他又去找他们部门经理,最后经理也出面为他们抱不平,最后处理结果就是他们整个部门加班小时统一再加上4个小时。
后来,他才从小道消息知道这都是套路,并不是行政失误记错了加班底线,而是故意为之,要是没人提出来就会按照提高底线时间来计算。
好在他发现了及时提了出来,才让他们获得了原本应得的调休时间。
即便有这么多积极的例子摆在面前,但还是有很多人心存质疑而没有勇气去求证。
为什么我们不去把心里的质疑提出来呢?我想应该是: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
就像我之前买那个保温杯,我跟我妈说了我要去找超市问清楚,结果我妈第一反应就是别人会说我斤斤计较。是的,如果换做我妈,她肯定就不会去问的,因为她怕别人谈论她。更害怕是她自己弄错了,招来别人的异样眼光。
就像前面说到的我那个朋友A 一样,我认为,他们部门肯定是有人知道计算错了的,只是所有人都在等那个“出头鸟”去提出来,因为他们不想得罪别的部门的人,影响人际关系。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老师讲了一个题的答案,如果学生有质疑,他一般是没有勇气去提出来的,因为老师是学识渊博的,怎么可能出错呢,自己知识浅薄,一定是自己弄错了。
可是事实却未见得如此。
当然,我在上面指的质疑都是有根据的,有缘由的,前后关联相矛盾的质疑,而不是单纯为了质疑而质疑。
我觉得正确的质疑应该是通过了自己的积极思考,加上了事实根据而产生的,而不是天马行空的,凭空捏造的。
最后,希望大家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将自己的质疑勇敢的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