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著吐槽《上海堡壘》:如此粗糙好意思稱籌備了6年?

《上海堡壘》是一部很可惜的電影。

它講了一個外星文明入侵的時代,上海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堡壘城市,在最後幾天裡的堅守。

《上海堡壘》

它的同名原著作者,正是寫出《九州縹緲錄》的江南。

江南

電影版的導演,則是拍出過《蝸居》《裸婚時代》《王貴與安娜》《雙面膠》《失戀33天》等名作的滕華濤。

滕華濤(右)

刷完原著的我,被籠罩在上海上空的泡防禦圈、上海陸沉,和捕食者與母艦的合二為一所吸引。

被原著中,江洋與林瀾錯過的愛情所感動。

電影版的豆瓣評分出來時,我還不相信。

豆瓣評分3.4

看完電影,確實是滿滿的槽點。

《上海堡壘》的宣傳點是熱血科幻末世暗戀

預告片更是傾向於對上海這座城市的眷戀:

上海即將陸沉,這樣一座非凡的城市,希望,能為人類換取一線生機......

上海陸沉

然而,無論是熱血科幻,還是末世暗戀,它都沒有說好。

這部電影的科幻,依然是濃濃的重工業味

可是原著中的德爾塔母艦,實際上是一種生物,既可以分裂出捕食者,又能與捕食者合二為一。

作者筆下,德爾塔文明彰顯了最高程度的社會規則:

“所有單位都絕對隸屬於某個母體......它們不能有絕對的自我意識,甚至不能有太高的智商。

可是如果母體需要,所有的思維單位集合,又是遠遠超過我們智慧的超級智慧生物。”

電影中,這一點被完全抹去,母艦隻是一艘冷冰冰的機械船。

母艦

捕食者也從原著中描繪的,滴著強腐蝕性酸液,長著類似昆蟲口器的生物,變成了一隻只機器......動物?

捕食者

這樣一改,就顯得平庸了,既沒有深度也沒有新意。

本來,原著中德爾塔文明彰顯的這種生物發展的霸王強權道路,很是令人玩味,這也是江南一個文科生的思維亮點。

但電影完全摒棄了這一點,對德爾塔文明沒有一點思考,完全忽略了這個外星文明的本質,它在電影中的意義,就是“進攻”。

這是劇本的粗糙

同樣的粗糙,還體現在感情戲

江洋(鹿晗 飾)和林瀾(舒淇 飾)的感情,在外星文明入侵的戰爭年代,是非常浪漫而悽美的。

江洋和林瀾

原著中,江洋第一次見到林瀾,是在一個小餐館裡。

一個女孩在蒙著水汽的玻璃上畫畫,然後對著玻璃上的小怪獸傻笑。

從此,江洋的心裡住進了一隻小怪獸。

我看到演員名單時,心想,這個對著玻璃傻笑的女孩,的確挺適合舒淇演的。

舒淇

可惜,電影裡也沒有這一段,甚至沒有給這段感情安排一個起因。

只有結尾的一幕兩兩相望。

“你是哪個戰區的?”

“上海堡壘。”

讓我覺得無比尷尬的是,他們約會時,林瀾在沒有人詢問的情況下,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的往事。

無論小說還是電影,江洋和林瀾私下裡接觸的機會都屈指可數,更多是公事上的碰面。

換句話說,林瀾和江洋並不熟。

林瀾的性格沉穩內斂,也不是一個能夠輕易打開話匣的人。

這一段,只能說是為了推進劇情和感情而強行插入

雪上加霜的是,臺詞還像背書

老套的理想和與父親的疏遠,在舒淇的“背誦”下毫無感染力。

舒淇本人在這部電影裡也很“出離”,完全不在狀態。

更不用說鹿晗了,他的外形和江洋倒是符合了,年輕朝氣,帶點青澀。

江洋(鹿晗 飾)(右)

內裡卻是一個遲暮的老人。

一張拍雜誌的臉,蒼白而又迷茫,迷茫而又憂鬱......

雜誌臉

在移動的電影鏡頭下,尤其是熱血刺激的科幻電影鏡頭下,顯得格格不入。

好似靈魂始終遨遊在外太空,鹿晗整個人都籠罩著一股“出塵”的氣質。

臉上最大的波瀾,也就是這樣了。

依然神遊天外。

這樣粗糙的劇本,真的好意思說打磨了3年?

這樣不負責任的選角和演繹,真的好意思說製作了6年?

時間全都花在特效上了吧?

都說《上海堡壘》和《流浪地球》是在2015年前後腳立項的,兩者的科幻視效也差不多,都是蘇聯重工業美學的質感

《流浪地球》行星發電機

《上海堡壘》上海大炮

這也許會成為中國科幻未來的視覺特色,與好萊塢科幻的“輕巧”不同,重工業的力量之美更加符合中國人的審美。

但最終的結果,《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壘》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歸根結底在於,後者把劇情和感情處理得亂七八糟

除了江洋和林瀾的感情線,原著中的華彩片段——上海陸沉,也變成了上海人民有序撤離和僅僅花了五年時間就原樣重建的笑話。

被毀的上海

這不僅降低了科幻災難片的殘酷性,邏輯上也存在著嚴重的漏洞。

若沒有絕對的失去,如何讓人對過去的事物永懷眷戀之情

所以,《上海堡壘》無法讓人產生共情,即使視效還行,也只有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