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伏地魔”的新片兒,絕壁是一匹黑馬啊

9年前,一部《黑天鵝》

可謂石破天驚。

娜塔麗·波特曼的美驚豔了世界。

同時,她在片中的精神分裂也驚悚了觀眾。

《黑天鵝》劇照

芭蕾舞這種古老而優雅的舞蹈,其背後的故事總是能吸引大眾的興趣。

9年後,又一部講述芭蕾舞者故事的電影備受矚目——


《白烏鴉》

The White Crow

2019.3.22


與《黑天鵝》不同,《白烏鴉》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蘇聯傳奇舞蹈演員

魯道夫·紐瑞耶夫的傳記片。

他曾經創造一場演出謝幕89次的舞蹈史上最高紀錄。

這位天才芭蕾舞大師優雅迷人,同時又高傲乖戾、離經叛道,讓人又愛又恨。

在他去世26年後,他的故事終於被搬上了大熒幕。

該片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後,大獲好評。

還入選第31屆東京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斬獲藝術貢獻獎。

魯道夫·紐瑞耶夫本人

這部劇的製作陣容,真是星光熠熠。

迷人的英國演員拉爾夫·費因斯因為《英國病人》為人所熟知,他也是《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

他沉迷俄國文化已久,這次他演而優則導,把這位芭蕾大師的故事搬上舞臺。

在擔當導演的同時,拉爾夫還在片中扮演男主角的老師。

拉爾夫·費因斯

此外,連姆·尼森擔任執行製片,編劇則是《時時刻刻》的編劇戴維·黑爾

演員中也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比如著名芭蕾舞者謝爾蓋·波盧寧,還有之前推薦過的燒腦德劇《暗》的主角路易斯·霍夫曼

左:謝爾蓋·波盧寧

右:路易斯·霍夫曼

但是男主角,導演卻大膽起用了名不經傳的烏克蘭新人演員奧列格·伊萬科

96年的奧列格雖然年輕,但有紮實的舞蹈功底。

想必導演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絲魯道夫的影子。

“白烏鴉”(White Crow),形容一個人與眾不同、特立獨行、卓爾不群。

我們的主人公魯道夫就被人稱為白烏鴉。


1937年3月17日,在寒冷的西伯利亞,一輛火車上傳來嬰兒的啼哭聲,魯道夫來到了這個世界。

魯道夫出生在小城烏法的一個軍人家庭。

小魯道夫出生的時候二戰還沒有結束,他的父親還在戰場上。

魯道夫還有三個姐姐,他的母親一個人把持整個家,可以想像家庭的困難。

在小魯道夫的記憶裡清晰得記得,母親在寒冷的清晨出門為4個孩子尋找食物。

魯道夫6歲那年,母親中獎贏得了一張歌劇門票。

魯道夫和他的母親以及三個姐姐,五個人都用這張門票進了劇場。

那是魯道夫人生第一次進劇場,但他一輩子都記得劇場裡的水晶燈、布幕、氣味和臺下的觀眾......

6歲的魯道夫心裡想:

這一切就是我的人生。


魯道夫極其幸運,他不僅有夢想,還很有天賦。

魯道夫11歲開始跳舞,17歲被列寧格勒芭蕾舞學校錄取。

對一個窮孩子來說,這樣接受正統舞蹈教育的機會實在太難得了!

可是,魯道夫不是一般的窮孩子,他是特立獨行的白烏鴉。

僅僅在列寧格勒芭蕾舞學校呆了4周,魯道夫就要求上臺表演。

從來沒有人像魯道夫一樣,面對面對學校負責人控訴。

對於“芭蕾舞是一種嚴謹的舞蹈,講求紀律”的說教,魯道夫根本不聽。

他說:墨守成規,我寧可死掉。


17歲的魯道夫沒能如願以償上臺演出。

但這次交涉為他贏得了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舞蹈導師——亞歷山大·普希金


導師亞歷山大看到了魯道夫身上的才華,他給了魯道夫極大的幫助。

他不僅教給魯道夫芭蕾舞的舞蹈技術,還啟發魯道夫舞蹈最重要的是“故事”,是“我想表達些什麼”

另一邊,魯道夫的表現也很讓亞歷山大欣慰。

他雖然狂妄,但他並不盲目自信,他認識到了自己舞蹈技術上的不足。

他下定決心,他要用3年時間練6年的功

因為芭蕾舞,魯道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的雙腳被折磨得不成樣子。

據說魯道夫曾經說這便是“使自己的身體成為藝術的奴僕”

但所有的付出都沒有白費,3年之後,20歲的魯道夫終於如願以償,他被列寧格勒

基洛夫歌劇院錄用。

之後,魯道夫很快就成為了基洛夫歌劇院的臺柱子。


可是,魯道夫的野心從來就不止於此。

芭蕾舞是一種歐洲的古老舞蹈,孕育於意大利,成型於法國,鼎盛於俄國。

魯道夫一直對歐洲懷有強烈的憧憬。

可是那個年代蘇聯和西方之間的冷戰阻礙了藝術文化的交流。

魯道夫是幸運的,1961年他終於等到機會跟隨基洛夫劇團赴歐洲巡迴演出。

但是,舞蹈團裡規矩森嚴,舞者甚至被禁止和外國舞者交流。

但是“白烏鴉”魯道夫一身叛骨,從來不把這些放在心上。

他早年就私下偷偷學英語,現在更是敢在宴會上當著眾人的面與外國舞者交流。


在巴黎,魯道夫有了跟藝術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他流連在巴黎的美術館裡。

繪畫、雕塑等等都是他舞蹈靈感的來源。

他漸漸悟出了導師亞歷山大教誨的真意,他說:

除非你有故事要說,否則就沒有跳舞的理由。


傳統芭蕾中女舞者們旋轉、跳躍,優雅迷人,吸引眾人目光。

而男舞者則淪為陪襯,動作單調乏味。

但魯道夫不是一般人,他敢於問:

為什麼男舞者不能像女舞者一樣?

魯道夫大膽創新,向女舞者借鑑。

很快魯道夫的大膽革新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大獲成功。

就這樣,他讓人們重新領略了古典芭蕾的男性魅力。

他重新確立了男演員在芭蕾舞中的重要地位。

魯道夫雖然是一個天才舞者,但他的性格無比任性乖戾,讓人又愛又恨。

或許舞臺上的光芒永遠無法抹去他貧寒帶來的自卑感。

魯道夫曾經多次當著友人的面強調自己不是鄉巴佬。


他曾經無理拒絕與巴黎一家俄國餐廳的服務生交流,還因此對友人發脾氣。

原因是他從那名俄國服務生的眼神中看到了不尊重。

事後,他甚至拒絕為自己的無理而道歉。

像很多藝術家一樣,魯道夫的私生活也很混亂。

他生活放蕩,遊離於雙性之間。

片中著重講述了他和恩師亞歷山大的妻子之間的不倫關係,這段關係讓他疲憊不堪。


同時,他沉迷同性關係,對外國情人尤其缺乏抵抗力。

這種混亂的私人關係使他染上艾滋病。

1993年,這位天才舞者因艾滋病逝世。


石頭姐被魯道夫傳奇的一生所震撼。

這樣出身貧寒的人,本來應該與藝術沒有什麼緣分,最後成為一代大師,實在是一個奇蹟。

他的一生讓石頭姐想起一個詞——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一詞,越來越多的被人討論。

關於原生家庭這件事,英國科學家曾做過一件瘋狂的事。

在過去70多年裡,英國科學家跟蹤調查了成千上萬個孩子的一生。

1946年,二戰剛剛結束,英國科學家調查了1萬4千個孩子的相關信息。

隨後科學家又分別在1958年,1970年,90年代早期和千禧年前後都抽取了大批孩子,進行跟蹤調查。

這項調查數量極其龐大,總共有超過7萬個孩子參與,橫跨了五代人。


科學家們每隔幾年會重訪這些孩子,他們收集到的信息龐大到難以置信,包括數千份問卷調查和海量電腦數據。

科學家們還建立了巨大的標本數據庫,裡面存有頭髮、指甲、嬰兒牙齒和DNA。

世界上從來沒有人做過如此細緻而龐大的針對孩子們的調查。


這項瘋狂的調查產生了超過6000篇論文。

這項調查產生的最吸引人注意的消息恐怕是:

不要出生在貧困落後的家庭,如果你出身不好,很可能你的整個人生都會很艱難。

調查顯示,出身不好的孩子,從小受的教育就落後別人很多,長大後找到的工作薪資也較低。

甚至,上了年紀以後,高血壓和其它疾病的患病率也比別人高很多。

但是,這一研究也有好消息傳出:

並不是所有出身卑微的人,最後都會陷入困境。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很大。

如果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作息規律、快樂閱讀等等好習慣,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極大的積極影響。


可是,遺憾的是,即便父母做到了正確教育,也只能將富孩子和窮孩子之間的教育差距縮小到一半。

也就是說,貧窮會留下持續的創傷。


TED演講上這位科學家用這個殘酷的研究結果告訴大家,消除兒童貧困迫在眉睫。

今天這部魯道夫的傳記片再次讓石頭姐想起這段演講。

魯道夫一個人同時證明了出身的侷限性和每個人都擁有的無限可能。

貧寒的出身給他的內心深處留下了永遠抹不去的自卑。

冷戰的時代背景,導致他的成功更加艱難。

但他的藝術天賦和特立獨行的性格,使他擺脫所有的桎梏,讓全世界看到他的舞蹈,最終成為一代大師。

因為魯道夫的天賦和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也因為他卓爾不群,才有了別人口中天生屬於舞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