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和书法朋友寻个共同话题,那就谈田英章;
如果你想和书法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也来谈田英章。
在中国书法界,田英章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更成为一个“书法现象”,凡学过书法的人多多少少都听说过这个名字。
他创办中国楷书网,写的字被人称为“田楷”,痛斥国展评委不懂楷书,出版了数不清的书法字帖,靠着书法田英章俨然已经成为“富豪”。
就在去年他为某公司名称题写7个简化字,润笔费20多万,很多人自然对之趋之若鹜,纷纷加入“学田”的浩荡大军。
那么,田英章到底是怎么炼成的呢?
爱好变成工作,是件美好的事!
1950年,田英章生于天津。
虽然父亲田荫亭是全国著名的曲艺家,写字却始终是家族的“头等大事”。
从很小的时候,田英章就和哥哥田蕴章一起跟着父辈学书法,哥哥比他只大5岁,正是这五年造成兄弟截然不同性格和命运。
作为长子,田蕴章理所应当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传承父亲的曲艺事业,因此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唱念做打。
在田蕴章成年的时候,又遇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人生前半段吃了不少的苦,这就形成了他低调内敛的个性。
而作为老二的田英章,一方面什么事都有哥哥挡着,另外一方面对于老二的偏爱几乎是中国家庭的传统。
因此,他能比较自由地选择,因为没吃过苦,这也让人生张扬而活泛。
1970年,20岁的田英章到北京军区参军,作为一名文艺兵,除了必备、甚至少的可怜的军事训练,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练字。
在很多人犹如梦魇的年代,田英章能够相对安稳地度过青春岁月并提升自己,在部队呆了几年后,他随后调入天津警备区宣传队。
没过多久,改革开放如期而至,全新的气息徜徉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文化和艺术又重新洗礼着整个民族。
1980年11月,经中国文联批准,中国书法家协会筹备委员会决定中国书法家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书协成立大会于1981年上半年在北京举行。
第二年,田英章参加了全军书法篆刻比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立刻被新成立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全国唯一穿着军装加入中国书协的人。
好事成双!当时,国家干部任免制度恢复,国家人事局准备招募一名书写员,专门国务院管理的干部的职务的任命证书。
放在现在直接用打印机即可,在那个时期必须手写,字体庄重大方的田英章在重重的选拔中脱颖而出。
于是,31岁的田英章就从天津警备区宣传队转业,调入国家人事局(现在的国家人事部)工作。
当爱好变成工作是一件美好的事,田英章就这样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
混体制VS混市场,这是个问题!
正当田英章一笔一划地在任命书上写着国家干部的名字,这个时代已经悄然改变。
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时代都显得生机勃勃,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喜欢谈诗、谈哲学、谈未来,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中国及世界的各种营养。
在这样的大潮下,中国书法也方兴未艾,建国前识字率不高,钢笔也没那么普及,人们学习书法都是以毛笔起步。
然而进入新时期,绝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硬笔书法也是一个机会,这时,30来岁的地质队员庞中华拿着《谈谈学写钢笔字》找到出版社,编辑们都嗤之以鼻。
不少人都觉得,“中国书法家那么多,还用你的字帖,何况这字也不好!”几经周折,庞中华认识了文怀沙,文虽然没什么学术水平,但是还是有点影响。
于是在文怀沙的推荐下,《谈谈学写钢笔字》正式出版,并成为一本热销书,一场裹挟着亿万人热情的学习硬笔书法风暴,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当庞中华端坐在中央电视台绘声绘色讲解硬笔书法时,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新闻媒体报道了庞中华其人其事时,田英章终于安耐不住了。
没有多岁传统功底,就这样的字也能被热捧?可这就是市场!在体制里混了很多年的田英章似乎醍醐灌顶——
看来混体制VS混市场,这确实是个问题!
然而,田英章一直写毛笔字,对于硬笔一窍不通,看来还要给理想一点时间,这时他能做的只要好好学习《九成宫醴泉铭》。
在对艺术刻苦的钻研下,田英章的名声也逐渐起来,八十年代末,他和哥哥田蕴章受邀到日本举办展览,并为日本创写印刷字体楷书、行书两套,约五万余字。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田英章不断寻找市场与书法结合的最佳方式,他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理工大学、日本国艺书道院等地教授软硬笔书法,出版各种录像光盘。
在那个年代,他用各种媒体将书法营销到极致,因为有着深厚的功力,他在市场逐渐打败了庞中华、司马彦。
经过多年的蚕食,后发制人的田英章终于霸占了硬笔书法市场。
得到了名利,却失去了艺术?
从古至今,学习欧体书法的人数不胜数,但是写出特色的人却凤毛麟角。
其中宋代词人姜夔是把欧体写小,清代黄自元是将欧体与颜体结合,民国出生的康雍是在欧体融入魏碑。
与田英章同龄的卢中南是在欧体中融入虞世南,增添了不少温润,“那么我的书法艺术要怎么发展?”田英章不禁思考。
从古至今,太多艺术家穷困潦倒,为了所谓的艺术过得根本不像个人,为了艺术就要付出这些代价,未必太惨痛了。
随着市场的深入,田英章就发现,你要是写的太有韵(fu)味(za),初学者肯定难以接受,相反你要是写的简单点,就会得到大家很好的反馈。
既然赵孟頫把王羲之的字简化了,那我何不将欧阳询的字简化!事实上,在八十年代中期,田英章的欧体已经惟妙惟肖,与《九成宫》几乎重影。
可是为了市场,田英章将欧阳询的“险绝”完全去掉,将欧楷中的各种笔画进行了全面的统一,并在其中加入少许的赵孟頫。
这样的书法自然千人一面,但是你却无法否认,他的字确实符合老百姓的审美,并且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简单易学。
人生嘛有舍有得,为了市场,或许只有暂时牺牲艺术,这或许是一个艺术家最理智的选择。
于是,在书法市场的道路上,田英章一骑绝尘——
1987—2002年,他出版书法字帖光盘七十余种,著有《田英章系列书法字帖》《田英章作品精选》《田英章最新书法专业教程》等150余部书法教材。
除此之外,他还与哥哥田蕴章于2002年4月21日创办蕴英书法学校,以古碑贴为临摹范本,以二田编写的论著为主要教材。
同时,田英章准确地嗅到了互联网的巨大趋势,2004年10月12日,就创建了中国楷书网(论坛),这种对趋势的把握能力在书法界几无二人。
2009年10月,中国楷书网在河北石家庄举行了第一届全国网友大会,他们倡导,“坚持传统,反对盲目创新,打着‘笔墨当随时代’的幌子随意书写。”
在纸媒、电视、网络“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整体宣传下,田英章的名声也前所未有的推向了高潮。
与田蕴章截然相反的是,田英章表示,我的学生必须要写我的楷书,不然要我这个师傅就没用了。
因此,中国楷书网评出“欧楷十杰”美其名曰欧楷,实际都是千篇一律的田楷,在盛名之下,这样玩自然得到行内人的一致诟病。
某时某刻,田英章或许也想改变,可是市场就是这样,当对你的字一旦形成认可,你能做的只是不断地复制和重复。
如果你胡乱创新了,自然会被遭到唾弃,想到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下场,田英章最终还是放下了改变的想法。
最后,到底应该从怎么评价田英章呢?客观而言,他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市场地位,并且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书法的普及和发展,这都是他的三十多年的功绩。
当很多人对田楷大加贬斥的时候,觉得误人子弟,我总觉得艺术就要博约多取,以此入门未尝不可,只是不要沉迷其中。
为了市场田英章放弃了艺术,最后市场也绑架了他的艺术,艺术家始终逃脱不了这种尴尬的“宿命”——
要么创造的艺术不被认可,要么得宠于市场却没了自己的艺术,每个艺术家都艰难地做着这道选择题。
从这样看,田英章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却是一位让人生怜的书法家。
作者简介:85后文艺鬼才,非著名诗人,和王羲之的字睡过觉,跟王阳明山下悟过道,专注文艺,商业两大领域,只输出最有洞见和高能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