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雖不算財富但表徵持家能力,這裡的人們對柴火很在乎很講究


地處豫鄂陝交界處的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瓦窯溝鄉李曼坪村,一位大娘在門前的鍋臺上燒火做飯。


作者在當地見到不少農戶的鍋臺都壘在屋子的外邊,因為當地人的傳統習慣是用柴火燒火做飯,鍋臺壘在屋裡,做飯燒火很燻眼,也燻屋子,更佔空間。
在這裡幾乎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都整整齊齊堆放著大垛大垛的柴火,可隨時取用,方便平時做飯、取暖。
在當地人的傳統觀念中,誰家柴火的多少、堆放的是否整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人的持家能力和家庭的生活習慣、生活水準。
如果誰家連當地最不缺的而且家家戶戶離不了的柴火都沒有,眾人會認為這家人不勤勞、不會安排,不會過日子。
當然了,備足生活必需的柴火也方便自己日常生活,並非全是做給別人看的。
有些勤勞人家把樹根也收集起來當柴火,冬季取暖用,很耐燒的。
過去,柴火是當地唯一的燃料,如今不少人家已經用電和液化石油氣取代了柴火。在現實的生活中,習慣是最有生命力的,讓柴火完成歷史使命、完全退出歷史舞臺,還需尚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