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消防逆火前行——为“星城”长沙经济发展和群众幸福安康保驾护航

长沙消防逆火前行

——为“星城”长沙经济发展和群众幸福安康保驾护航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玺

岁月静好,总有人负重前行;危难时刻,总有人无悔逆行。火灾、洪灾、车祸、冰雪灾害……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消防指战员的身影;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是他们的战场。

今年的119消防日,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一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踏上新征程后的践行训词年、创业启航年。这一年,支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精神为指导,在长沙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长沙和“三个中心”的发展战略驱动下,着眼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速推进“长沙消防”品牌创建,始终为省会长沙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保驾护航。

消防队伍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长沙消防擎起跨越发展的旗帜,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不断强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聚焦省会灾害事故特点,组建高层、地下、石化、地震、水域、山岳、工程机械等救援专业队,大力提升复杂灾害事故处置能力。紧紧围绕建强国家队、壮大专职队、规范指挥协同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政府专职队伍建设,积极打造政府专职干部层级培育、政府专职中队“单编”执勤新模式。真正走出了一条政府专职队伍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长沙路径”。在作战指挥协同能力方面,出台各类型灾害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手册,固化预警预报、应急响应、组织指挥、联勤联动、综合保障等应急工作机制。开发消防车辆动态管理APP系统,实时提供全市所有消防车辆油水电气等基础信息。购置专业绘图无人机,灾害事故现场绘制二维、三维图像,灭火救援时为全勤指挥部提供更为精准、科学的指挥决策,实现从业务指导机关向实战指挥机关的转变。

消防安全发展环境不断

保卫一方、建设一方、热爱一方,是长沙消防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行动指南。在“星城”大地蓄势待发、科学发展的热潮中,支队始终坚持精准施策、依法治火,以实际行动为长沙地方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保驾护航。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举措,全面启动“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模式,狠抓各项重大活动消防安保措施落实落地,确保了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期间长沙社会面火灾形势的高度平稳。历时三年推动市政府正式颁布《长沙市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让全市住宅小区消防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常态化开展冬春、夏季两个时段消防安全整治,联合各行业开展电气火灾、电动自行车、文博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易燃易爆、物流仓储、KTV场所等消防专项整治,联合各部门开展大规模拆违控违行动,全面消除了东岸、捞刀河、黎托等区域性火灾隐患,平安长沙安全指数明显提升,构筑了坚强有力、齐抓共管的“长沙防线”。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升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支队主动作为、多方借力,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全力支持,首次将各类消防站建设标准纳入《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连续三年将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写入《全市“两会”政府工作主报告》,在“星城”核心地带,“五大战区”的12个中心消防站拔地而起,“四站两中心”的地铁消防站紧紧跟随轨道交通呼吸脉搏应运而生,超过4000个微型消防站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大街小巷、高楼大厦,“一江五河”消防取水设施为长沙城市安全注入不竭动力。与此同时,一台台城市主战、登高平台、高倍泡沫、化学事故抢险等“高精尖”消防救援车辆投入执勤,一批批灭火机器人、卫星电话、远程供水等“全灾种”消防救援器材配备到位,构建功能齐全、结构合理、专常兼备的装备建设新体系,为迎接新时期的新挑战蓄足能量。后勤保障日新月异,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创造了前所未有、风驰电掣的“长沙速度”。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矗立在新的起点,长沙消防全体指战员正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心态,积极探索建设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新路子,坚定不移地扛起“省会责任”、树起“省会标杆”,将省会意识融入日常、贯穿始终。这支拥有百年光辉历史、传承英雄血脉的红门劲旅,正承载着2000余名长沙消防人的光荣与梦想,乘风破浪,直济沧海,走前人未走之路,创前人未创之业,以豪情开启新征程,凭实干谱写新篇章,在长沙全面建成现代化城市和“三个中心”的历史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