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隱居終南山 與山林草木同生長 瀘州也有“陶淵明”

我是祥子。90年生的水瓶女。2008 年18歲時成為人像攝影師,2010年脫離影樓成為獨立攝影師,並一個人一臺相機走遍大半個中國和東南亞數國。2013年想停止行走開始在北京做個屬於自己的固定攝影工作室時,因緣際遇遇到了終南山。這個使我瞬間決定不去北京、留在這裡與這山林草木同生共長的地方。是的,我內心深處除了行走夢,還有一個歸隱夢。

2013年9月

第一次遇到終南山,與它相遇的喜悅溢於言表。

與摯友胡老師

終南山給我的感覺,像是前世註定好的歸宿。這對於習慣漂泊的人來說,是一件及其幸運且充滿感恩的事。

暫時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小房子,就先寄住在公眾道場吧。

打水、生火 、做飯、掌握山居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2013年11月,迎來了終南山的第一場雪。

有人雪地裡吹蕭座爐燒茶。

我的背影。

2013年2月。

或許是上天收到我內心的誠意感召,2013年春季,我便遇到了屬於自己的夢中小院。

它座落在緊挨山腳下的一片桃林裡。左面是河、田野;右面是山;前面和後面是近百畝的大片桃林。

遇到小院當天和它的合影。當時它已棄用已久,裡面除了一堆廢柴 別無它有。

在房間外簡易的小棚子裡湊合著做了第一頓飯 。樹林裡採的野生薺薺菜下掛麵條。

往小院運送基本的生活物品。除了一個人搬不動的書架桌子喊人幫忙,其他全部一人搞定。

請工人做固然容易又快速,但會失去親手創造的樂趣。

小棚子裡的灶臺已經有些垮塌,索性直接拆去。

動手給房間四周扎個籬笆,有了籬笆瞬間有院子的模樣了。扎籬笆用的枝條是果園裡果農剪下的廢棄枝條。

先把扎籬笆處挖出深約30釐米的小坑,挑相對粗些的枝條豎向扎入泥土,然後拿泥土踩實壓平。再用相對細些的枝條在在穩固好的枝條上橫向左右穿插編入。注意結尾處的前後鏈接。

2014年4月初,小院四周的桃花源開花了,一隻小羊來小院旁邊吃草。

小院四周,除了桃花,還有杏樹、櫻桃花、李子花。

我也過了每天灰頭土臉埋頭做建設的最初階段,可以抽空花樹下燒壺茶、拍拍照了。

活是什麼時候都做不完的。 扎完籬笆,活泥修補牆縫和窗戶。

這裡沒水沒電,吃的水要一來一回半小時去村頭的小樹林裡接,如何儉省用水都是學問。淘米水洗菜,洗菜水洗鍋,在這裡是現實。

洗衣就方便些,可以直接在下方的河裡洗。

一年三季都有采不完的野菜,野生薺薺菜長老後,就有可以安全使用野蘑菇長出了。十分的美味。

2014年6月。

小院四周的桃子杏子都熟了。 美味啊。

自己種菜是一定要的。雖然成果產量只是農家的三分之一,但對於毫無種菜經驗的我來說已經很開心了。

2014年10月。

我收穫了自己親手種的豆角、茄子、辣椒、葫蘆 .......

別以為山居生活盡是琴棋書畫 ,在我看來,更多時候你必須親手勞作,才能全然的體驗到天地大愛與山居之樂。我熱愛與土地打交道。

2014年10月。

我媽第一次來終南山了。

很多人問:你住在終南山,父母同意嗎?

看看我媽那開心的笑臉 便知道了。

起初,他們自然是不同意的,家裡衣食無憂, 我卻跑到這水電都沒的窮地方受苦,他們也想不明白自己怎麼就生了個這麼不一樣的怪胎女兒。

直到他們一點點感知到我在這裡的快樂,看到了我的成長。到現在,終於被我感染,從不同意到漸漸支持。現在,我媽時不時就過來與我小住一段。

個人體驗:自我夢想之間若與父母觀念有衝突,那麼與父母之間搭建好能量的流動,比一味的反抗對持有效的多。

一到秋季,滿山遍野的野核桃、野板栗。最多也最美味的就是野柿子。 又甜又糯,口感城市裡賣的根本沒法兒比。

村裡的大狼狗阿黃長得兇猛,人見都躲著走。但它很喜歡到我的小院跟著我,我也很喜歡同它做朋友。

又在牆上掛上竹簾,防止落土。經過一個人蝸牛速度的雙手打造,到了秋季,房間內部大致這個樣子了。

轉眼,又是一個冬。

2015年1月。

又一場大雪瀰漫終南山。漫天雪花飛舞,人踏進雪裡彷彿落進了一個巨大的夢境裡。

即便一次次靴子溼透、襪子溼透,也要爬進那深山走一走。

原諒我找不到更合適的詞語來形容漫步這寂靜天地、與萬物安然同在時的內心觸動。

冬季的山居生活,除了基本的打水燒火等日常基本, 就沒有什麼勞動要做了。 這時火、茶、書、香 是最好的陪伴。

山居大多時候都是獨自一個人。這份看似有些孤寂的獨處,除了對於真正熱愛大自然的人,反倒是求之不得。

我很榮幸,我熱愛大自然,熱愛獨處。獨處為我帶來清醒,使我更熱忱的珍愛生命,獨處使我我集中能量只把生命花在我熱衷的事情上。

2015年3月。

轉眼,春季又到了。三月中旬 是春雨連綿的季節。

過了春雨季,終南山就到了百花季。萬物生髮,依舊如夢如畫。

最先盛開的,是白色花瓣粉色花蕊的杏花和白色的櫻桃花。

如果你問我最敬重最膜拜的是誰?

我的第一回復一定是:大自然。

三月末,李花也盛開了。李花的白不同櫻桃花的溫和,它帶著一股清寂的味道。

每每與它對視,都會被帶入一種萬般清靜的氛圍。

經過果農同意,扛了修剪下的帶著花苞的桃花枝回小院。往土陶罐裡一放加入清水,讓它們繼續盛放。

2015年4月。

4月初,小院四周的桃花便開了。 這裡,便成了一片活生生的世外桃源。

拍照之餘,也坐下同前來找我拍照的姑娘們喝喝茶。

身在桃花園,怎能不喝桃花茶? 起身摘幾片花朵,連同花蕊放進開水裡,喝到的竟是桃仁味道的清香。

只是桃花性寒,嚐個雅興即可,不益貪杯。

偶爾奢侈,烤紫薯吃。

沒有拍攝時,除了打水採菜打掃房屋種菜看書做插花,背上相機在小院四周為花花草草們拍一圈也是我每天的必修課。我一直無法理解那些身強力壯的乞討者,親身去從無到有的創造是生命中多麼美妙的事呀。即便所創造的是微小的。我膜拜大自然,崇尚勞動,頂禮一切具有創造性的人和事。

生命,因創造而不再庸常。

冬季我回家過春節時,小偷趁機把窗戶撬開,偷走了被子凳子鋸子火爐茶壺等,甚至菜刀案板和我的樂器 ,

據常年在山裡住的人們講,除了每天都在自家院裡守著的,像我們這類人群,幾乎都被盜過。報警也沒用。感慨無耐之餘,感思到這件事唯一的意義是直接的讓你斷舍離,使你物慾大降。對於生活中不可掌控的一面,我們唯有接納。

我媽活泥巴幫我糊窗戶修補被小偷撬壞的窗戶 。

媽媽很愛乾淨,下雨時為了不把鞋子弄髒都基本不出門,卻甘心為了我 親自下手活泥。謝謝媽媽,我愛您。

有拍攝時就工作賺錢養家,沒拍攝時就開荒刨地種菜賞花~

很明顯,此刻拿鋤頭比2013年第一次拿時順手多了呢。

和媽媽一起採野菜。

野生油菜開水綽後用油鹽拌之,更是好看又美味。

這幾天除了麥子長得飛快,山林和草地也變化著不同顏色,它們每天都為自己換著新衣服。春天的氣息瀰漫整片山林田野。

拍照為生的我,記錄了很多人的美,也見證了終南山大自然的美。當然,還有很多很多我無法用相機拍下的。比如百花的香味、海浪般的風聲、比樂器都好聽的鳥鳴聲、還有與這山林對視時那無法言語的寧靜至極又狂喜至極的觸動 ......

我內心最感恩的友人胡老師。 謝謝你兩年前的終南之約,因著與你的相約,我來到終南山。

又因著終南山,我遇到了屬於我的生命天堂。若不是你和終南山,我還是一個漂泊的人。

從河邊的角度看我小院的模樣。

有人問:你生活在終南山,那你也是隱士吧?

回:不,我不是隱士,也不是修行者。我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並衝破一切阻難和考驗、將自己的夢想照見現實的普通人。

對於我個人來說,對個人內心無畏無怨的追逐、活出對生活本身的熱愛,便是最大的修行。

有人說:心靈美好就可以。而我追求身心靈皆美好。身不單是身體健康。我過著物質極簡的山居生活,同時崇尚勞動願意努力工作為自己帶來充足的金錢能量,以確保自己人身自由之基本,同時也有了能力回饋父母友人;心是心靈的成長與探索,山居的獨處為我帶來很好的感思條件。 在這裡,我可以更清晰的聆聽自己的內心,這份清醒帶給我力量。靈就是自我的生命狀態,我一直創造著自己想要的生命體驗。

有人問:你自己的照片裡有很多身著古式衣服的,你平時在山裡就這麼穿嗎? 你自己的照片也拍的蠻好是延時自拍嗎?

回:我17歲考大學時因不想按照父母意願學自己不想學的專業,就主動脫離學校,開始從攝影最底層幹雜活的助理學起,18歲就在北京應聘成為職業人像攝影師。除了為別人拍攝,記錄自己的日常也自然而然成了習慣。

同時我也一直是傳統服飾的愛好者,即便前幾年在全國各地行走時、平時拍照工作時,也都是身著盤扣衣、裙裝。

翻翻這幾年我一直在即時記錄的新浪微博,能找到的我穿著是褲子的照片不會超過五張。

我一直不習慣用三腳架自拍,你們所見的我個人照片都是隨手抓身邊人幫我拍的。家人朋友在時就喊家人朋友,只有村民或路人在時就喊路人幫忙。我把相機設置好,調好角度,告訴好把我放畫面哪裡,教好怎麼按快門,然後人家幫我抓拍。

這些被記錄下的還僅是個別片段,很多難忘或有趣的時刻沒人在就沒拍了,所以可能以後開始嘗試用三腳架自拍也有可能。

有人問:我也想像你這樣在山林裡生活,可以嗎?

回:抱歉,這不在我的預知範圍內,不能回答。這樣的生活狀態,並非有一座山有一處房子那麼簡單, 其背後還有你個人的意志力、對大自然的熱愛程度、你在脫離城市生活便利條件後的應變能力 ...... 我一直認為,我們內在無形的事物,可以改變甚至創造我們外在有形的世界。每一生命狀態如何,不取決於他人的判斷,而取決於他自己本身。有夢想且願意為之一步步前行的人,終將到達他的夢想之境。

最後想說的是: 無論在城市還是在山間,活出自我對生命的熱愛才是最重要的。

我見過滿身煩惱心念不正的住山人, 也見過發光發熱綻放自己也溫暖他人的城市人;有的人內心裝著一片山林,有的人就是愛著高科技的現代生活……美好的活著的方式有很多,依照自己的本質去活就是最好的。 在過好自己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去力所能及的創造使自己身心統一結合的一種,就已經應心懷感恩。其餘的,便都是生命的神聖的饋贈。

都市“陶淵明”隱居瀘州天仙洞

李芳、李洋姐妹倆

集“驚、奇、險、秀、幽”特色為一體的瀘州天仙洞風景區, 距瀘州城區19公里的。境內飛瀑高懸,山石奇異,修竹翠茂,古寺深藏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了各地遊人。從2006年以來,這裡陸續從廣州、深圳、重慶等來了一批都市白領麗人,她們離群索居,在這裡“安貧樂道”,當起了當代“陶淵明”,她們的出入,也為景區添上了另一道亮麗風景。

偶然機會 李洋成當代“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1600多年前,東晉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憤然遠離世俗喧囂,寄情山野鄉間,成為千古佳話。這種隱匿的生活似乎成了古代文人名士的心結,從“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的“竹林七賢”,再到明清三大學者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都寄情鄉野田陌,從最淳樸的自然中汲取心靈的養分。最早遠離都市,來到瀘州天仙洞景區尋找悠閒的都市女性,李洋應該算是第一人。

坐在記者面前的李洋,高挑的身材,扎著一條麻花辮,身穿一件深藍色寬大體恤,宛如鄰家大女孩,非常健談,記者表明來意後,李洋就對自己的經歷敞開了話題,滔滔不絕,獨自談了兩個多小時,她那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對生活的獨到見解,讓記者暗暗佩服。李洋的父親是江蘇人,母親是四川人,北京某大學新聞專業畢業後,就留在了北京,之後去了廣州,1998年成為南方都市報的一員,主要從事廣告和人力資源工作,同時,還支持家裡人做起了生意。讀書和旅行成為了李洋的最大愛好,她把自己比作一隻鳥,一隻在籠子裡是關不住的鳥。都市白領的生活是每位女孩的夢想,李洋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物質上得到了滿足,但是精神上的需求是那些昂貴商品換不來的,她毅然辭職,開始了自助旅行,沒有錢了就在當地打工,然後繼續行走,先後到過印度、尼泊爾、西藏等地,去尋找心靈的慰藉,精神的滿足和刺激。

在旅行途中,李洋見到了各色各樣的人,拓展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對人生也有了更多的見解,明白人要活出真正的自己。她認為以前的都市白領的生活固然光鮮亮麗,但是活的都是別人的標準,所有的言行舉止都是為了取悅別人,這樣的生活讓她感到非常困惑,需要一個清靜的環境來深思: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她開始練習瑜伽,想借此來平衡生活心態,獲得安全感。一次巧合,她來到了天仙洞,她忽然對這裡有了一種潮湧的感覺,這裡非常安靜,生活簡單,沒有大城市的浮華,她覺得自己應該試著在這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這一住下便是三年多。每天與青山作伴,與明月清風對話,用讀書打發時光,有時間就到附近的寺廟裡幫助那些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李洋漸漸褪去繁華都市的生活習慣,不再化妝,戴耳環等裝飾品,過著返璞歸真的生活。這樣的平淡的生活,使得李洋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對人生也思考的更加徹底,小時候的願望也越來越清晰。現在的李洋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儘管平凡,卻應該對他人產生幫助,生活是平凡的,我們要如實接受生活,活在當下。

羨慕妹妹 李芳深山開博客

李芳是李洋的大姐,採訪當天她並未接受記者的採訪,只是將她的博客地址給了記者,她希望我們能從博客中去解讀她,認識她。我們從妹妹李洋處瞭解到:李芳曾經是一名幼師,在珠海電視臺當過記者,2007年才來瀘州天仙洞景區,幫組景區的一個天全寺當司機,偶爾到城區當一回採購,剩下的時間就在山上讀書,寫博客,自己學習做菜做飯。

從李芳的博客裡,我們瞭解到,因某些原因對生活充滿了困惑,沉重的生活壓力讓李芳的身體不堪重負,精神狀態非常差。在家人的建議下她也自助旅行,李芳開始沿著李洋曾經走過的線路行走,這種自助旅行的方式只是讓李芳的身心暫時得到了放鬆,卻沒能在根本上解決心理壓力,李芳的深層次的精神需求依然無法得到滿足。2007年4月,在妹妹李洋的影響下,李芳也來到了天仙洞景區,想通過遠離喧囂的生活來獲得的安然歸屬,從而能夠讓過去的困惑和迷失得到解釋。過去在喧囂的城市中生活,李芳從未真正靜下心來深度思考過生命的意義和為什麼會有那樣多的困惑、不滿足和不快樂。而現在她終於明白了,挫折和問題不可能逃出我們生活,除非我們能找到一條全新的和以前所知所用完全不同的路,在人的一生中什麼時候遇到什麼人什麼事都有定數。她認為,惟有透過自我修煉出的堅韌能量,才能淡然地享受孤寂的清淨,以旁人無法覺知的歡喜心,瞭解生老病死苦樂的無常,以通達無我的境界,才能對一切事物泰然處之。

歡喜卓瑪是一位藏族格西給李芳的名字。她喜歡簡單稱自己為歡喜,把自己的博客命名為“歡喜的天空”,她說歡喜是一種自己喜歡的人生態度。 有的說她深山開博是想要獲得智慧了,也有人善意的問她是不是有病?李芳說,都是都不是。我想開個博客告訴大家自己的許多人生感悟,省得自己總要回答這個問題。她讓記者也到她的博客中去尋找答案。記者瀏覽了一下李芳的博客,內容十分豐富,有50多篇博文,既有感情方面的記述,也有景區的描寫,有人生的感悟,也有對都市的解讀。她在博客中對瀘州這樣寫道:“瀘州靠近重慶火爐,相距不到200公里。前幾天連續38度高溫,鹹魚歡喜騎著笨重的“長安”在城市的海里穿行。瀘州是國家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歡喜雖然已經在此居住近三年時間,卻不瞭解這城市。非常意外的收穫是濱江路的茶肆,那是歡喜最愛的休閒地,坐飲長江水,懷擁蜀南情。生於斯或長於斯,不是詩聖便為酒仙。”談到美麗,她這樣寫道“雖然美麗是歡喜不曾拒絕的誘惑,但是歡喜更加渴望內心的寧靜和安詳。寧靜是長久扮靚的粉底。”談到“寧靜”,李芳這樣感悟:“寧靜的臉上定然是保持清爽微笑的,是源自內心的真情。那微笑的靜是粉彩胭脂,裝飾著純潔的心。”。“寧靜是最有效的放鬆,心不張不弛,不浮不沉。倘使假裝出來的靜,內心中是會有溝溝坎坎躁躁仄仄的,塗在臉上的顏色是有陰暗的,浮於頭上的顯示則是成M或W形的髮式。假裝的靜終究不徹底,但作為寧靜前的輔助練習,有存在的價值。假裝久了的練習,會形成自然的,這取決於你內在的意識品質。靜是長生不老藥”

在天仙洞景區的一處普通廚房裡,一位理著寸頭,光著腳丫的女士正在她人的指導下,學習做川菜。有人告訴記者,她叫劉錦,是廣州來的一位都市白領麗人。眼前的劉錦,與記者印象中的白領麗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好奇心驅使記者想探過究竟。

劉錦上世紀70年代中期出生在山東棗莊,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喜歡旅遊的原因,做過導遊,後來,因為自己恐高的,放棄了導遊,南下到了深圳,成為某報社廣告公司的業務員。這裡由於自己的努力,每月提成加工資都在萬元左右,在這裡,名也得到了利也得到了,還處處受人尊重,一度時間,劉錦為此感到滿足。

由於提成高,工作壓力也相對加大,劉錦感到自己就像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根本就無法停下來休息。每天的高度緊張,對很多事物劉錦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從劉錦的談話中記者瞭解到:她曾經耍過男朋友,總希望在感情上找到一種依靠,但這裡美女太多,根本就沒有一種安全感,除了滿足僅有的虛榮外,搭上透支的健康外,什麼也沒有得到。一天偶爾翻報紙,看到一則故事說,一位乞丐與一位富翁都在海灘上陽光浴,富翁質問乞丐:你為什麼也可以享受陽光啊?乞丐反問富翁:難道享受陽光是有錢人的專利嗎?從這則故事,劉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她渴望著有一天,自己也能走出城市的怪圈,走出市場概念,讓自己也走出城市的喧囂,到一個清幽的地方透上一口新鮮空氣。

2006年下半年,聽朋友談起瀘州天仙洞景區環境很清幽,適合於修養。於是自己一個人揹著行囊隻身來到了這裡。原來只是抱著來玩一玩的心態來,到了這裡生活了一段時間,還真習慣了,一住就是三年多。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做飯做菜,讀《弟子規》等傳統經典名著,光著腳丫在大山山行走,親近自然,據說這種做法,可以吸收地氣,有益於健康。每天的飯菜也十分簡單,由於北方人的生活習慣,一個饅頭,幾顆黃豆就算上一頓。劉錦告訴記者:她在廣州時,也喜歡唱卡拉,買名牌,化妝,到了這裡,完全沒有那種為別人刻意去打扮自己的想法,喜歡穿棉布衣服,也不在乎品牌,只要穿起舒服就滿足了。劉錦說,南北方自己都生活過了,廣東太熱,山東太冷,瀘州的氣候最好,不冷不熱,空氣也很乾淨,天然的環境就是最好的美容。自己已經習慣了這裡的一切。從劉錦那裡,記者瞭解到:前後有幾十人像她們這樣來天仙洞作”當代陶淵明”的,時間有長有短,她們是堅持得最長的。

記者問道他們什麼時候離開,都說:目前還沒有時間表,什麼時候不想住了,就可以離開。

都市的便捷已經讓現代人再也無法還原鄉野時代的生活,都市人已經不可能像農民那樣“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像劉錦、李洋、李芳這種追求心靈自由和豁達的行為藝術,一種簡樸的“陶淵明”式“歸隱”生活,從某一種角度來說,不失為都市人減壓的一個“範本”。至於這個“範本”有沒有參考價值,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