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紐約,總有一種感情戳到你

​《廣告狂人》的約翰·斯拉特里


《王牌特工》裡的“刀鋒妹”索菲亞·波多拉

《週末夜現場》的蒂娜·菲

《神探夏洛克》的大BOSS“莫娘”安德魯·斯科特

甚至還有安妮·海瑟薇

這樣華麗多變、大咖雲集的陣容,上一次見,還是 和 。

儘管今天要說的這部劇,平淡平凡,毫無爆款模樣。

可我,還是想把它推薦給你們。

因為故事的主人公,是每個你——

摩登情愛

Modern Love

亞馬遜出品的8集迷你單元劇,短小精悍,每集不超過半小時。

由曾執導過《曾經》、《初戀這首情歌》的著名導演約翰·卡尼親自操刀。

劇本改編自《紐約時報》的“摩登情愛”的專欄故事。

也就是說,每個故事都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

“Modern Love”,相比較之前“現代愛情”的譯名,我更喜歡現在《摩登情愛》這個劇名。

因為它講的,不只是愛情。

八個故事,八段情感,八個關於“love”的奇妙體驗。

每個故事的主人公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我們熟悉的影子。

或許,主人公就在你身邊也說不定。

挑兩個故事,說給你們聽——

當門衛是你最好的朋友When the Doorman Is Your Main Man

由《老爸老媽的浪漫史》的女星克里斯汀·米利歐緹主演。

這是第一個故事,也是我為什麼說這部劇“不單單講述愛情”的最好證據。

主人公瑪姬,女博士,日常靠寫書評為生。

渴望被愛的她,總是沉浸在一段又一段的戀愛中。

飛蛾撲火,無法自拔。

可是為愛勇敢的她,每一次都遇人不淑。

好在,有古茲敏。

古茲敏是個沉默寡言又敏銳鋒利的男人。

出身苦難的政治家庭,但見多識廣,對人生的體味不是常人能比。

而擁有這樣神秘過去的人,現在是瑪姬所在公寓樓的門衛。

他的愛好就是每天標槍般站在酒店門前,充當城市的守夜人。

不過要瑪姬來說的話,她想古茲敏的最大的愛好,大概就是跟她對著幹。

儘管,他是她在紐約這座陌生的這城市裡,最好的朋友。

他總是用一雙鷹眼,犀利地審視她的每任男友,然後殘酷地告訴她“不行”。

沒有證據,毫無緣由,每次都是同樣的判斷理由“你可以從狙擊距離中,很大程度上判斷一個人。”

分別時吻得難捨難分,說好第二天再約的男生,古茲敏看了一眼就定論:“他不適合你,他沒有自控能力,很軟弱,他明天也不會再約你。”

結果,那個男生真就再沒出現過。

會在她睡醒前,穿過好幾條街道買來早餐的男生,古茲敏卻表示“他頭腦空空,不適合你這個女博士。”

沒想到,交往沒幾天,她真就覺得無話可聊,為此分手。

儘管瑪姬不想承認,可每次戀情卻都按照古茲敏的預言結束。

分手後,瑪姬卻發現自己懷孕了。

可家人遠在天邊,諾大的紐約她初來乍到也沒什麼朋友。

她翻遍通訊錄,想找人訴說,卻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這個一次次給她忠告、只希望她能找到真正幸福的男人,這個總能迅速分辨一個男人是否值得託付、卻從未強行控制瑪姬的行動的男人,給了瑪姬最堅實的擁抱。

她在他面前痛哭不止,“我喜歡孩子,可我不能留下她,不然人們會怎麼想我。”

古斯敏輕拍她的後背:“沒人會評判你,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不要因為害怕而去做,在生活中你必須決定自己的行為。

他知道,年輕的女孩總要去經歷,他無法代替瑪姬行過她自己的人生。

他能做的,就是給予她支持。

從懷孕到生產,他一直陪在她身邊。

他陪她度過低谷,陪她的孩子無憂長大。

直到某一天,女孩要離開這裡,前往另一座城市工作。

古茲敏照常給予她鼓勵,只是話沒說完,他就提前走出門外。

車流與霓虹交相輝映,可古茲敏挺拔的背影卻透出一抹落寞。

五年後,瑪姬帶著新男友給古茲敏把關,他欣慰點頭:“他合格了。”

“我看的從來都不是男人,瑪姬,我看的是你的眼神。”

曾經,她面對戀情惶恐不安,古茲敏看出她的遊移。

現在,她自信坦然地站在他面前,他就知道她終於找到對的人。

與其說他在把關,不如說,他總能明白她內心的真實所想。

如果那個男人能夠讓瑪姬幸福,那就能夠過古茲敏這一關。

這是一個飽經風霜、深知世事的長輩,對一個初入大城市、青澀而孤立無援的小女生奉獻的父親般的溫暖。

這段看似“不真實”的友情,真叫人羨慕。

接受真實的我,無論我是誰Take Me as I Am, Whoever I Am

這個故事,說出來一些人的秘密。

假如你遇見一個女生,樂觀得就像初升的太陽,特別朝氣蓬勃。

你會喜歡她嗎?

至少會被她吸引和感染吧。

如果她像超市裡那個穿著華麗、手舞足蹈的女孩的話。

於是,男人對興奮地挑著桃子的萊克西直言坦白:“你照亮了我。”

一見鍾情,果然看臉。

他們從超市聊到咖啡廳,從桃子聊到彼此的生活,相談甚歡,相見恨晚。

最後,約了第二天晚上一起吃晚餐。

可是下班後,一股怪異的感覺向萊克西襲來。它讓她不想笑,不想哭,只是渾身無力,動彈不得。

她知道怎麼應付它,躺著就好。

可天色從白到黑,桃子從嬌嫩變為腐爛,約會如期而至。

她只能匆匆披上衣服,蓬頭垢面地出現在超市男人面前。

判若兩人的模樣顯然讓對方吃了一驚,“你不會有個雙胞胎吧?”

吃晚餐、吃甜品、聊天、散步。

本該甜蜜的約會,她卻像在敷衍執行一套程序,根本打不起精神。

自然沒能得到“下一次”的邀約。

可是第二天清晨,醒來的萊克西又立馬變得生機勃勃。

心情飛揚,就像四周的一切,都在為她而起舞。

她再次聯繫了超市男人,道歉並再次約了晚餐。

這一回,是在她家。

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她賣力地將混亂的房間收拾乾淨,美美得洗了澡,精心地準備了晚餐。

一切就緒,只待人來。

可是當門鈴響的那一刻,她卻只能頹廢地倒在地上。

因為那種感覺又來了。

它總像黑暗中的怪物,悄無聲息的突襲,無論她跑得多快,它都能追的上。

只要它來,她就不再受自己控制。

即使她拼命想要對抗,想要爬起來,卻依舊無能為力。

萊克西患有雙向障礙。

雙相障礙:又稱鐘擺病,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英文名稱為Bipolar Disorder,指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疾病。

患有這種病症的人,會表現的十分矛盾,一段時間會很狂躁,思維跳躍,精力旺盛到不用睡覺;可不知哪個瞬間,卻又感到特別沮喪、孤僻、想死,只想一個人待著。

就像冰與火一樣,都藏在同一個身體裡。

萊克西就是這樣。

上學的時候,她曾連續21天打不起精神,從床上下來都難。

但當她來勁兒了,就能立馬把落下的功課給補回來。

工作了之後,她每個月總是會缺勤,窩在床上抑鬱寡歡。

可當有了精神,她又會精神奕奕,把業務做的高效而漂亮。

她的節奏生活就是沮喪時休息,痊癒後奮力追趕。

不過再優秀,也沒哪個公司能受得了這樣總是缺勤的人吧?

而且當她情緒低落時,電話都沒法兒接,無故缺勤更嚴重吧?

所以,她不得不常常換工作。

心理分析、藥物治療、電擊療程....她試過無數種方案,但無一能夠治癒。

她隱藏自己的缺點,沒人知道真正的她。

只在完美自己出現時,才會出現在眾人眼前。

畢竟,連她自己都無法接受這樣“善變”的自己,又怎能指望別人喜歡她呢?

無數次,她想要剋制,可就在她準備迎接快樂時,那隻怪物又會突然出現。

她丟失掉無數喜歡的工作,沒有一個可以親近的朋友,前任對善變的自己誤會重重......

她做錯了什麼?她只是病了呀。

超市男孩離開了,她再一次錯過了愛情。

她想,她該離職了。

可這一回,面對貼心的上司,她終於對前上司說出了自己的病症。

上司聽完她的坦白後,她拉著她的手:“你是我遇過的最有趣的人,我不會讓你溜走的。”

她一愣,像是卸下了最重的包袱,她失聲痛哭,卻無比輕鬆。

原來,做自己,一點兒都不難。

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

我們害怕人們見到真實醜陋的自己,唯恐他們看到我們的不完美后,嘲諷笑話或者轉身拂衣遠去。就連我們自己,都不喜歡自己的缺點。

可一輩子那麼長,怎麼能一直戴著面具活呢?

不要怕,總有人會接受真實的你。

而前提是,你要接受這樣的自己。

除開這兩個故事,這部劇裡的“Modern Love”還有親情、友情、陌生人的情義,它包含了同性家庭、破鏡重圓、失而復得與父女和解......

一座城市,不同的角落,同一個時間,上演著不同的愛的羈絆。

雖然被稱為摩登、現代,但這八個故事中的情感並沒有海誓山盟,跌宕起伏。

它很樸實,因為故事主人公都是普通人,劇情似乎隨處可見,也許你身上就發生過。

它很動人,因為平凡的故事,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能感同身受,沒人比我們更懂我們。

反而像片頭的照片一樣,講述的是最平凡,簡單,純粹的情感,有點兒美國“知音”的意思。

我很喜歡主編關於《Modern Love》專欄的一句評語:

“探索當代人複雜的感情生活,以及愛的痛苦與歡愉”。

愛在紐約,愛在當下。

希望在每個在都市漂泊打破你的你,都能收穫一份真摯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