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相聲大師侯寶林


侯寶林,出生於北京市,中國相聲演員。 12歲時,侯寶林開始學藝,先是學京劇,後來由於對相聲的酷愛,改學了相聲。先後拜常葆臣、朱闊泉為師,曾在北京天橋、鼓樓一帶“撂地”演出,說單口相聲,與許許多多舊社會的民間藝人一樣,以此掙錢謀生,養家餬口。


1929年,在一個編制腿帶的小作坊裡學徒,後來拜師嚴澤甫學習京劇。三個月後開始街頭賣藝。其間,師父在天橋三角市場與著名藝人“雲裡飛”搭班“撂地”賣藝。侯寶林白天隨師父前往天橋,在師父與“雲裡飛”演出間隙表演京劇、滑稽二黃。 1930年,因不堪忍受師父、師兄的虐待而逃跑,後被養父送回師父處,繼續在天橋“撂地”演出。
1933年,16歲的侯寶林在西單商場馬紹箴的戲班唱京戲。毗鄰著名相聲藝人高德明、朱闊泉、湯金澄等人的相聲場子,聽相聲成為侯寶林演唱京戲之餘唯一關心的事,一個偶然機會,開始單獨表演相聲,並拜相聲藝人朱闊泉為師,從此侯寶林便與相聲結下不解之緣。

新中國成立後,侯寶林煥發了藝術青春,很快就成為婦孺皆知、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大師。此後,他立志相聲改革,一面對一些傳統相聲進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創作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婚姻與迷信》、《一貫道》等。 1962年2月,在中央電視主辦的《笑的晚會》上,與劉寶瑞、馬季三人合演《扒馬褂》。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出席全國人大第四屆代表大會。會議期間,為在湖南養病的毛澤東主席錄製了《關公戰秦瓊》、《戲劇與方言》、《改行》等12段相聲。這是自1963年以來,侯寶林第一次在電視臺錄像。也是侯寶林傳世的幾乎絕無僅有的音像作品。
1980年1月,《侯寶林相聲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刷5萬冊。1983年2月,《侯寶林談相聲》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月13日,在中央電視臺的“新春樂文藝晚會”上,將停演32年之久的相聲演員反串京劇的表演形式,首次搬上熒屏,在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裡扮演蕭何。

在他漫長的60年的藝術生涯中,潛心研究並發展相聲藝術,為相聲事業傾注了畢生精力。 他還注重培養年輕演員,當前活躍在相聲舞臺的名家不少都是他的學生。
1993年2月4日,侯寶林因病逝世。
代表作品: 《戲劇雜談》《醉酒》《關公戰秦瓊》《婚姻與迷信》《夜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