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再也拍不出《大闹天宫》?从上海回来,宫崎骏极度失望

中国有没有堪称伟大,甚至无法超越的动画片?

有的,比如《哪吒闹海》

先讲一个细节,动画里有一个李靖抚琴的情节。

如果懂音乐的话,你会发现,在长达40秒的李靖弹奏画面,其指法、按压位置完全跟音乐同步。

这是怎么做到的?

在制作时,《哪吒闹海》的作曲家金复载请自己的好友古琴演奏家龚一到美影厂演奏琴曲。

六位动画家围绕龚一,从不同角度速写龚一的指法。同时,还用摄影机拍下龚一演奏时的神态。

经过这样的努力,才达到了这样的神还原。

想想现在的演员,连台词都不背,全靠对嘴型,嘴型对不上,就靠切。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创作态度,反而能拿数千万一年的片酬。

而这只是匠心,更多的是这部电影里透露的思想是今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所无法匹敌的。

新的电影里少了一个灵魂式的情节:哪吒自尽!

在动画里,龙王为害地方,吐雨兴风,还强抢童年童女。

在自己的妹妹被龙王杀害后,哪吒一怒之下,打死了龙王三太子。

哪吒的行为是制暴,他是以英雄的面目出现的。

这里面的设定就有深意。龙王为害地方,为什么天庭不管?地面上的散仙也不管?任由龙王祸害人间?

更为惊人的是,李靖作为陈塘关总兵,他扮演的不是保护百姓,而是龙王利益在民间的代言人,由他负责选送童男童女进贡龙王。

而最后站出来的是一个孩子,还是李靖的儿子,这一下,戏剧的冲突出来了。

当龙王追上门问责时。李靖丝毫没有问起自己被吃的女儿,只害怕哪吒给他惹祸。

这位少儿英雄顿时陷入绝境,一面是凶狠的敌人,另一面,原本是自己依靠的父母,也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于是,他只剩下孤零零一个人战斗。

最终,杀死哪吒的不是龙王,而是父亲李靖的剑.

哪吒曾经试图改变百姓被龙王吃的命运,可最后,将他杀死的,不是龙王,而是他原本想保护的人。

于是,哪吒成了整部影片中的悲情英雄。他永远无法理解这不可理喻又无比现实的世界。

在哪吒自尽的一刻,中国最具古典悲剧特色的人物产生了。

而当他再活过来时,重生的只有躯体,而不是灵魂。

所以当我们在另一部动画里看到哪吒,他已经完全没有闹海时的灵气,而沦为了体系的一员,成为压制另一位反叛者的棋子。

这时候的哪吒浑体圆润,曾经的他梭角分明,所以才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

而新的主角在力经战斗之后,同样达成了妥协,成为了体系中的一员。

《哪吒闹海》,当年我们也许只觉得好看,很难体会其中的深意。也许,这种艺术的创作,就是千人千面,就像哈姆雷特,一万个人有一万个解读。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几乎很难见到见到这样的作品。

其原因,日本同行比我们看得清楚。

那一年,宫崎骏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访问,他赠送了自己的新片《风之谷》,希望做一些业务上的交流,但上海美术制片厂问的最多的,不是怎么制作动画,而是员工怎么分配收入。尤其是询问计件工资的可行性。

宫崎骏顿时失望了,更深的担忧是,他感觉这个曾经产出无数伟大作品的动画工厂可能再也出不艺术级的作品。

高畑勋说道:“宫崎骏对中国的失望无以复加。我在这一点上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很尊敬的,没想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高层却只关心这个。一旦计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国学派的影片了。计件付酬不鼓励创新—不断投入新的短片很费钱,而系列片只要搞好开头的部分,角色和背景定下来以后就不会花太多功夫。之前中国同行那种每一部短片都尝试新手段的创作方式,在日本就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必须要提醒他们,中国有懂行的人。但是中国一下迎来了现代化,现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都已经没有原来的风格了吧。太让人失望了。我太失望了。”

这是来自日本同行的惋惜,也许,他们希望中日的动画能够齐头并进,而不是现在,日本动画独领风骚。

事实上,中国的动画原本就走在日本的前面。

亚洲的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

它的制作人叫万籁鸣。

在二十年代,时为上海印局局的万籁鸣受美国动画《白雪公主》的启发,决定制作中国自己的动画。

他约上同爱绘画的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在上海一个胡同里租下了一个小房间,开启了中国的动画之旅。

在四年后,靠着自己的摸索,他们做出了一个新颖的动画广告:《舒振东式华文打字机》。

到了1941年,万籁鸣制作出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这比日本的第一部动画长片《桃太郎 海之神兵》早了4年。

而当时日军侵华,从上海拿走了这个拷贝,在日本播放后,很快引起了轰动。

里面的设计在当时看来,可谓惊为神作。

在无数为之疯狂的日本人中,有一位十四岁的原本立志要当医生的少年。在看完这部中国的动画片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志向。

“当时我还在读初中,也有幸观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影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就是我们的动画片啊!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连影院的走廊都挤满了观众,场场爆满……大人、小孩,外行的、内行的都入迷地观看电影,这就是我想做动画片的原因。”

这位少年是日本的动画大师《阿童木》之父冢治虫。

此后,手冢一到中国,一定到上海拜访自己的动画启蒙师万籁鸣。

而他去世时的最后一部作品就是《我的孙悟空》。

《铁扇公主》只是万籁鸣动画计划里的一步,他最希望的是把西游记里最经典的一幕大闹天宫搬上屏幕。

可当制片商发现把资金用在别的地方能够赚取更多利润时,万籁鸣的《大闹天宫》梦只好搁浅了。

“在旧社会,我饱尝辛酸,始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我为之苦闷过,因为终日奔波,到处‘游说’,确实遭到资本家的白眼;我为之欣喜过,有某资本家愿意投资拍摄,我经之营之,花了半年多的心血,但到头来愿望还是成为泡影,资本家突然改弦更张,下令停止拍摄,因为物价飞涨,出售胶片药品比摄成影片获利还要多;我为之绝望过,因为动画事业到后来已经夭折,感到此生再也没有可能把‘大闹天宫’绘成动画了。”

万籁鸣此后去到香港,在香港,他颇受欢迎,当时在香港跟一位明星跳一个舞,需要花费五元,而请万籁鸣剪一个人影,则需要二十元。

而万籁鸣还是选择回到了上海。因为他知道,只有这里,才有可能实现他的《大闹天宫》梦。

回到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六年后,万籁鸣终于有机会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那么,惊艳世界拥有永恒之美的《大闹天宫》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

工匠之心。

为了寻找动画里的天宫,60岁的万籁鸣带着画师来到北京,从故宫、颐和园到西山碧云寺、大慧寺,寻找着辉煌天宫的影子。

请京剧演员给大家上课。

拜访了擅长猴戏的京剧武生,为“孙大圣”设计动作。

每个画师都要学京剧,每个画师的桌前都有一面镜子,画师要首先做出剧本里的动作才能下笔。

又请来了中国现代艺术开拓者之一张光宇为人物设计动作。

看看他画的手稿,就知道《大闹天宫》是一张张艺术堵积起来的东西。

孙悟空造型

哪吒

龙王

二郎神

太白金星

巨灵神

王母

李天王

太上老君

玉帝

土地

花果山水帘洞外景

花果山水帘洞内景

光孙悟空的形象,张光宇就数易其稿,最初是偏丑角的猴子。

虽然脸不太对,但鸡心形的面部装饰、大耳朵、帽子、以及最关键的豹皮裙留了下来。

第二稿,孙悟空头戴鸡毛帽,披竹盔甲,生动活沷,大王派十足,但太过复杂,不合适做动画。

第三稿,做简化,但造型有点方,没有了灵气。

最终,上影的首席动画师严定宪根据张光宇先生的三稿综合出了孙悟空的最终形象:脸似蟠桃,红鸡心,绿眉毛。鹅黄上衣,翠绿围巾,豹皮短裙,红裤黑靴。

这一形象,成为孙悟空最为经典的形象,就是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的六六老师也没有脱离这个形象。

众多大师的合力,才制作出了艺术级的动画。

不仅是主角,连配角都活灵活现。

被打倒了还不死心,蹑手蹑脚想偷袭的虾兵。


抬着 7200斤重的兵器方天戟进场,龟将们垂头丧气。

众猴儿奋战天兵天将。

孙悟空与哪吒的战斗,孙悟空拔出三根毫毛变出三个分身,连同真身四个攻击哪吒,光这一个镜头,只有五秒钟,却要画一百多张画稿。

而五十年后,当有人把《大闹天宫》放到外国的网站,立马让外国人惊呆了。

“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我不能相信我有幸看到这个令人惊叹的文化作品,哪一个工作室?哪一个年?谁是导演?告诉我或帮助我,我要赶到那里去。”

“上帝啊,这是1960年代制作的动画片,那时候动画甚至还没有那么发达。嗯嗯嗯,而且它是中国制作的还不是日本。”

“当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还是个小女孩。那时候英国4频道开播,它开始播的那些节目中有一个就是这个电影。我后来再也没有看过它,我曾经怀疑了很长的时间,它是否只是我曾经做过的某个好到难以相信的奇异瑰丽的梦境。现在再看到它,它就象我曾经记忆的那样华丽壮观。太谢谢你上传了!”

“我自从七八岁以后就没有看过这个电影,BBC2曾经有一季亚洲动画。试图获得这个电影有许多年了,它让我保持安静了45分钟”

事实上,中国又何一个大闹天宫,一个哪吒传?

《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画动画,流动的齐白石。

《聪明的鸭子》第一部折纸片

第一部彩色宽荧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今年大热的魔童哪咤也很不错,但我必须得说,那是成功的商业片,而这个是艺术。

黑猫警长

骄傲的将军

《神笔马良》

《葫芦兄弟》

《阿凡提的故事》

《天书奇谭》

《九色鹿》

《邋遢大王》

《舒克和贝塔》

1999年,上海美术制片厂第一部市场化的动画片《宝莲灯》上映,当时以为是中国动画的新开始,却没想到是一个结束。

自此之后,上海美术制片厂再也没有出过匹配艺术两个字的作品。

在那之后 ,中国的孩子只能看《喜羊羊》《熊出没》这些刚过及格线的作品,更不用提什么洛洛历险记,蔬菜宝宝,以及一堆动画扶助政策下出来的奇怪动画片。

这些动画片只能用辣眼睛来形容。

你能想像,这是少儿台放出的动画:

要么,就是模仿日本动画

可以前,中国动画是日本学习的对象。

《千与千寻》里的龙

灵感就来自哪吒闹海。

而没看过《哪吒闹海》,看到中国新动画出来的龙,还表示是抄《千与千寻》的。

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是比我们那时候要丰富,但在动画上,他们确实错过了中国动画的巅峰时代。

中国的家长应该让孩子看看我们国家以前的这些作品,这是中国老艺术留给中国的魄宝。

我特地找来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授权的《中国经典动画珍藏版》。

这套书特别全,包括上海美术电影的33部优秀获奖作品,一共70册图画书:

《葫芦兄弟》、《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金猴降妖》、《宝莲灯》、《三个和尚》、《猴子捞月》、《大闹天宫》……这些都能给每个孩子带来特别美好的回忆。

这些原画的艺术性很高,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里的水墨画插图,原画出自齐白石;

《鹬蚌相争》有国画大师林风眠的风格。不仅仅是读故事,还是一种美学养成,而且是中国自己的美术,其实,只有民族的,才有可能是世界的。

排版采用孩子喜欢的半文半图,故事跟图片兼具。

这些经典的故事里,不但向孩子传递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审美,中国的故事,还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观。

3到10的孩子都可以阅读这些中国国宝级的动画故事。

让经典在我们孩子的心灵里继续传承下去。

人物形象设计,故事的启迪性,都是中国不可复制的颠覆存在。

还是很好的亲子阅读,给孩子讲这些故事时,可能爸爸妈妈们自己都有不少美好的回忆吧。其实,就是成人也可以收藏一套,做为自己童年美好回忆的一种纪念。

送给朋友,也一定能带来会心一笑。

《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作品还是教育部推荐给青少年的必读书单。

虽然有七十册之多,但相信好多中国人都熟悉这里面的故事,就是我们的孩子可能多看欧洲动画,日本漫画,对我们中国这些魄宝级的动画反而不了解了。

▲狐狸打猎人

因为是给孩子准备的书,所以印刷方面,采用了进口大豆油墨,绿色认证印刷,绝对安全。

关键价格特别好,双11特惠,只要99,一本才一块多钱。

第一批开团,书很快就被订光了,跟出版社联系,再开一团。

数量不多,需要把这些中国不可复制经典带给孩子的,可以点下面的横条参团。

参团细节

团购产品:《中国经典动画珍藏版》(共70册)

团品价格:原价160元,团购价99元

包邮,新疆西藏地区需补运费20元。

适合年龄:3-10岁

团购周期:10月5日~11月07日 数量有限 团完即止

参团方式:按下面的横幅条参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