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浣纱河:杭州的“丽江”?



内容整理:土哥涅夫、《城市中国》秦启菀 / 摄影:子夷设计:徐世明

插图:木伏建筑 、有声建筑 、房子和诗

7月的一天傍晚,杭州城规院的吕剑博士独自一人,骑着单车,行进在浣纱路上。作为交通领域的专家,吕博士对杭城的大街小巷路网情况可谓烂熟于胸。当他再一次打量浣纱路的时候,他发现了这条路最珍贵的地方:

“从东到西,4排参天的梧桐大树,浓荫蔽日,将一条浣纱路包裹成了一个清凉世界。虽然外面暑气正浓,这里却阴凉似秋”,翡翠似的一条路,不自觉让人眷恋,设若还有可让人“浣纱”的流水,那将是湖滨腹地最美的风景。

在后来的《浣纱消夏图》创作讨论会上,给吕博士带来夏日安慰的四排大树变成了中间段设计师们畅想浣纱消夏图的起点:四排梧桐树,无形中便将水道、车道、步道分割成了五个区域。相比延安路上那些备受诟病的硬隔离带,这种柔性区隔自然而亲切,每每让人想起一句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城景融合,水岸交辉,浑然天成,据说这是做规划的至高境界。

有人说到了丽江,刹那耳边响起了丽江湍急雪山水流出的两岸酒吧歌声,丽江现在脂粉气太浓了,我们企图恢复的浣纱河并不想成为外面的妖艳货色。

之前我们介绍了引水入城浣纱河开元路段的设计和浣纱河水意象的终点武林路圣塘路段的设计,而连接这首尾两段的部分我们称为“肉段”,是浣纱河的主体。据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基于这一点认知,当我们后来看到投入“肉段”的三家建筑设计所直接把浣纱河整到了空中,我们也若无其事地淡定接受了,让想像飞一会儿有什么打紧。

▲《浣纱消夏图》五大设计路段,今天解读的是中间蓝线 - 粉线 - 绿线三段设计路线。此图由gad·line+studio 提供

“肉段”是浣纱河所有民间记忆的呈现地:“一溪烟柳万丝垂”,两岸杨柳青青,有古旧石桥,有河埠入水,有捣衣声声,有人还能在临河的吊脚楼吃到鲜美无比现杀现煮的鸡汤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百姓,他们记忆中的这一段河流是如此美丽而深情。

这里贮藏着无数老杭州的童年记忆与青春往事,像城秘的顾问汤海孺、章胜贤老师等,要么曾在浣纱河里戏过水、捕过鱼,要么曾在胜利剧院里看过剧、追过星。

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浣纱河的面容是模糊的,浣纱河的故事是陌生的。唯一打动他们的,是城市秘密“恢复”浣纱河的执着与坚持:我们是认真的。

我们认真地想到,如果这条河真的又一次穿城而过,它将会给湖滨腹地带来怎样的兴盛景象。

河水是清浅的,不深,可以濯足可以赏玩。河埠换了形式出现,跌落的阶梯吸引了宝爸宝妈带着孩童流连,甚至孩子们还能找到一块完整的沙滩疯玩。河两岸可以方便地来往,河边有酒吧、咖啡馆,有青春版的老字号,有各种各样的城市体验馆。当你惊艳于城市瀑布凌空飞泻的时候,半空中真的有一条淙淙流淌的浣纱渠。它将带给原来的市一医院一个全新的水疗康养中心。龙翔桥大世界,它不仅仅想要恢复当年菜场的人声鼎沸,它更想让市民拥有能看到马戏和能听书看戏的开放剧院。

▲正在建的新龙翔桥公交总站综合项目工程

在路过井亭桥的时候,它不会忘记

李泌

这个神童出身的“杭州市长”给予杭州的最大福利:六井——城市公共空间里最早出现的“都市家具”,水井让居民聚居并拥有丰富的公共生活。在路过东坡路的时候,它也不会忘记苏东坡这位“杭州市长”带给杭州的最好的美学定义,淡妆浓抹,乐尽天真,可以说这里有一个学校的孩子将获得更大的审美空间和运动世界,而学校周边也会呈现出蓬勃的亲子教育体验市场。

当纸上的浣纱河缓缓流出模样的时候,正是听众们出神喜悦的时刻,那一刻城市欸乃一声,在桨声灯影里醒来。

除了认真地想了,我们还认真地做了:以邮电路、延安路两个路口为节点,将浣纱河“肉段”一切为三,分别交给木伏、有声、房子和诗三家建筑事务所。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根据各段不同的特质与现存问题,绘制出了主题鲜明却又风格统一的浣纱河。



与开元路的完全“弃陆路、改水道”不同,浣纱路作为延安路以东、中河路以西一条重要的南北动脉,即使是浣纱河还在的年代,河旁也有东、西两路,供行人车辆通行使用。

所以,在浣纱路段“恢复”浣纱河,木伏建筑研究所的设计师给出的方案是在全段塑造双“河”道系统,西侧为恢复之浣纱河,东边则为现代车行之“河”。同时,利用现有四排梧桐树,在双“河”之间及左右两侧,打造三条贯穿南北的滨“河”步行带。网友们超级担心的交通问题,建筑师们给出了巧妙的答案。当然随着地铁和慢行系统的日益完善,低碳出行将更加匹配这段最美的河道。

▼ 示 意 图

点击图片可查看更清晰大图

通过遍布“河”上的大小桥梁,逛街的你可以自由穿梭两岸;而通过下穿将军路、国货路等支路的设计,开车的你又可以免去不少红绿灯的打扰。同时,1.5m的车道下沉,变相地抬高了中间步行带,使之成了河道和车道之间的隔离堤岸。因为浣纱河又称“清湖河”,所以设计师给它取了一个怀古向新的名字——清湖新堤。

▲水流·浣纱河 有穿越后变身的河埠头

▲车流·浣纱路

▲从开元路至邮电路的西侧滨“河”步行带

例外发生在解放路口。作为杭城东西向的主干道,如果浣纱车道不与解放路贯通,那么将导致南北向与东西向车流的完全隔断,这显然不利于城市路网的畅通。所以设计师选择将下降的浣纱路重新抬升至与解放路同等高度,并加以贯通,待过了解放路后再行下沉。

▲浣纱路与解放路交界处

▲改造意象图

只是如此一来,原本连贯的浣纱河道就面临着被切断的可能。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巧妙地启用了解放路下方的防空洞,使之重见天日,成为浣纱河上一段独特的展陈与体验空间。

资料显示,当年的浣纱河防空洞工程“自涌金门至小车桥为双孔双层,上层防空,下层排水”。构想中的浣纱河行至此段,将改走下层浣纱渠道,而上层双孔,东边的复原为当年的防空洞模样,西面的则通过铺装透明地面,形成“人在空中走,水在渠下流”的和谐景观。

一般来说,看到这儿能全盘了解设计意图的人,必定是空间感特别好的人。恭喜你,有建筑师们的潜质。

▲浣纱渠遗迹 · 防空洞

过了邮电路,浣纱路进入到湖滨的核心地段。所以接手这一段的有声建筑工作室,根据具体场景的变化,对浣纱河的局部细节进行了微调。

比如原先2车道的浣纱路被改造成仅供公交车通行的专用道,而将其西侧的浣纱河道及两岸步行带打包成为长约250米的“浣纱河条带公园”,嵌入大树茶馆、河岸沙滩、日光浴场等内容,形成六个主题区域。

沿河漫步,你会看到孩童在水中嬉戏,老人在树下品茗,爱美的女性在林间避暑纳凉,健身的男子则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一幕幕生活的画面如电影般徐徐展开。

▼ 示 意 图

▲空中浣纱渠示意图

行至平海路口,画风为之一变,市一医院、龙翔桥工地、工联大厦这“三座大山”的重重阻挡,使得浣纱河还想像之前那样走地面或地下都已不太可能。于是脑洞大开的设计师想出了修筑“空中浣纱渠”的解决方案——

在平海路上架一座浣纱渠天桥,南端连着浣纱河条带公园,北端接着杭州图书馆(生活主题分馆)及妇产科医院。两端人流就如这地上的浣纱河水被水泵抽上空中浣纱渠一般,被引导至天桥之上。

▲浣纱河条带公园效果图,带河边沙滩的哦

▲空中浣纱渠意象图

漫步这长长的空中走道,一侧是潺潺浣纱渠水从身旁流过,另一侧是植满绿化配有座椅的护栏。南眺,可以鸟瞰浣纱河条带公园全景;北望,则是由市一医院3、4号楼改造而成的“水上健康中心”二层屋顶花园。

▲空中浣纱渠起点及水上健康中心效果图

▲与空中连廊连接的屋顶花园意象图,护士和病人、家属可在此聊天

作为整条浣纱河起承转合的重要节点,市一医院的改造让设计师们颇费了一番脑筋。一方面要尊重现状实际,另一方面又想部分恢复当年浣纱公园的公共属性。几经权衡,设计师们决定将现有3、4号楼底部进行架空处理,建设“水上健康中心”——空中浣纱渠,地面水景区,散步有花园,往来连廊接,可以咨询问诊,可以聆听讲座。从而在视觉上,打破了医院的固有高墙,实现了空间景致的共通外溢。

▲水上健康小讲堂意象图

穿过市一医院,沿着故浣纱河的历史走向,穿过平海旺角与工联二期的夹缝,缝合周边三栋建筑的上下商业空间,空中浣纱渠继续飘向西北,最终抵达延安路与学士路口。

▲在学士路远眺市一医院、修建中的龙翔桥综合体

这里,是人流密集的下沉广场,但设计师巧妙地为其加盖了一个屋顶平台,用以承接浣纱渠水口的落水。由于高差,使起始于条带公园北端的空中浣纱渠,最终以小型城市瀑布的特殊景观形式回归地面。

▲屋顶水池意象图

▲水口落水瀑布意象图

▲下沉广场及屋顶水池效果图

闭上眼睛,我们仿佛能听到哗哗的瀑布声,看到驻足仰面观赏尖叫的人群。在此炎炎夏日,流连于湖滨的人们实在太需要这样一抹人造的清凉。

“不来龙翔桥,等于没到过杭州城”。作为湖滨曾经的“人气之王”,龙翔桥留给人们的记忆是七彩的。对青年来说,这里有二手西装;对煮妇而言,这里有龙翔桥菜场;而对七八十岁的老小孩来说,他们的童年记忆多半被“杭州大世界”里的各式杂耍所填满。

只可惜,随着菜场的搬离,汽车站的改造,龙翔桥曾经的烟火气逐渐消散。为了恢复童年的记忆,同时挖掘学士广场的空间价值,房子和诗工作室的几位杭州本塘设计师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将原先位于仁和路东坡路口的杭州大世界搬到红泥花园附近,打造一个属于新时代的龙翔桥大世界。

▼ 示 意 图

手机横放可看得更清晰

按照他们的设计,如今混乱不堪的“自行车停车场”将变身为“城市水剧场”,一个向南逐渐升起的V形桥型广场将矗立其中。广场的上部设有曲线形的屋顶,为行人遮风挡雨;下部则是亲水主题广场,可游可憩。夜晚时分,人们还能在此观看到投影在胜利剧院南侧墙面上的露天电影。

▲俯瞰东坡路朝北段,此段改造的起点

▲城市水剧场效果图及广场意象图

而在胜利剧场的西侧,是一座螺旋上升的人行步道。

▲螺旋步道意象图

沿着步道环绕上升,可以直接来到南面的屋顶花园。花园里可以种菜,也可以种水稻。这里,曾是民国杭州第一座菜市场,后来又诞生了赫赫有名的红泥花园大酒店。

▲俯瞰红泥花园


虽说往事并不如烟,但相比起来,还是过街天桥另一端的石库门历史风情区,更为触手可感。

▲湖滨历史建筑整理图。《城市中国》供图

▲“石库门历史风情区”场景效果图展示

对于曾经几度遭遇大改造的湖滨来说,石库门风情区能够保留下九星里、湖边邨、劝业里、大庆里、星远里等众多历史古建筑群,委实难得。比起延安路的喧闹与繁华,这一带多了些历史的宁静与安详。

唯一的遗憾是,建筑界面稍显混乱。不过这难不倒我们的设计师,通过在沿街南段规划石库门特色的商住综合体,在北段营建湖滨历史博物馆,并在浣纱河上恢复长生、嘉乐及丁家三座古桥,使之由一片快被遗忘的城市角落,一跃而成为西湖与延安路之间的又一IP节点,并与北面的西湖时代广场、天长小学等,有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与教育”主题区域。

石库门历史风情区中湖滨历史博物馆、住宅区街道、景观带等场景图

走出石库门街区,便来到了这部分浣纱河的最后一段。

▲至天长小学和西湖时代广场段

这里原先是天长小学和西湖时代广场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空间,但由于浣纱河的“织补”,在亲水空间的上面,出现了一个多功能空中环形跑道。这个犹如日本东京富士圆形幼儿园的空中跑道,让苦恼于学校太小、活动空间不够的天长小学学生,再也不用跑到西湖边去上体育课了,也为西湖时代广场带来了久违的人气。

▲“趣味亲子教育长廊”场景效果图展示

▲“趣味亲子教育长廊”意象图 疯狂的环形跑道将让好动的孩子们释放能量

▲“趣味亲子教育长廊” 可以让孩子们亲水玩水的浣纱河

一场接一场亲子教育主题的展览和集市,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并改变着西湖时代广场的业态结构。最终,历史与现代,商业与文化,全都交融在了浣纱河的一汪清水里。顺着武林路的地下通道,往北流去,和我们的最后一段设计相遇。

至此,“恢复”后的浣纱河已经完整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从涌金闸而入开元路,沿着当年清帝游湖归来的路线,摇一叶扁舟,看两岸人来人往,听市井喧喧人语,悠哉悠哉地便到了延安路口的码头。

弃舟上岸,继续向东,越来越酷。竟然有男儿在水中冲浪,也或许会遇到从定安路天桥过来的新鲜面孔。在浣纱路口乘兴北上,一路穿洞过桥,绿荫蔽日,谈笑风生,竟不自觉地上了“天”。

回首来处,条带公园芳草萋萋;眺望前路,空中廊道如梦如幻,而不时从市一医院水上健康中心出走的人们,脸上带着更美的笑容迎向由平海旺角汇入的人们。

但苏子云:“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于是,行至东坡路口,便翩然落地。马路对面,龙翔桥大世界热闹依旧,劝业里湖边村日子照常。唯有天长小学的孩子们,由于环形跑道的添置,每天不知不觉多跑了6公里。

看着一张张无邪的笑脸,你会想:再过几年,他们可能就会转而投入北面圣塘水剧场的怀抱吧?或者在城市阳伞下自拍,在乐浪雨棚与有情人漫步,至于究竟是哪一种情况,谁说得准呢?生活的意义,不就隐藏在这无穷的可能性中吗?

而这,也正是我们绘制《浣纱消夏图》的价值和动力所在。这一切,虽然目前还只是纸上谈兵,但六公园英语角的那位造梦者不是说过吗,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