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看古代九大“天府”


【古代中国九大天府地图】天府,本为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天,天空,指上而言。府,聚集处。鼻通天气,聚处为府为库,后引申为“天子的府库”,比喻某地物产丰饶。也曾用作官职,如《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后,天府又被扩展为“天府之国”,比喻及其富饶之地。今天提到“天府之国”,被视为成都或四川盆地的美誉,其实它一开始并非川地的专利,最早也不是指四川地区。


【北京湾,核心:北京城周边平原,年代:战国、明】:“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於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史记·苏秦列传》;"京师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大明一统志》
北京城市景观
【关中平原,核心:西安周围一带,年代:战国至明】“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史记·苏秦列传》
西安城市景观
【益州,即古蜀地,核心:成都平原,年代:秦至今】“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三国志·诸葛亮传》》“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
成都城市景观
【并州,即古代山西中部,核心:太原盆地,年代:南北朝】“帝尝登童子佛寺,望并 州城,曰:‘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北齐书》 国’。
太原城市景观
【凉州,即古代河西走廊,核心:武威绿洲,年代:唐宋】“得西凉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西夏书事》
武威城市景观
【江淮以南,即太湖平原,狭义的江南地区,核心:苏杭,年代:唐代至今】“ 江淮而南,天府之国。”——《盱江先生全集》
苏州城市景观
【闽,主要指福建沿海平原,核心:福州盆地、闽南平原,年代:明代】“闽故神仙奥区,天府之国也,并海而东,与浙通波,遵海而南,与广接壤。”——《闽中海错疏》
福州城市景观
【台湾,主要指嘉义-台南平原,核心:台湾府,今台南一带,年代:清初】“荷兰甲螺何斌负债走夏,盛陈沃野千里,为天府之国,且言可取之状。”——《台湾通史》
台南城市景观
【盛京,即今沈阳地区,核心:沈阳市,年代:清初】“盛京山川浑厚,土壤沃衍。盖扶舆旁薄,郁积之气所钟,洵乎天府之国,而佑启我国家亿万年灵长之王业也。”——《钦定满洲源流考》
沈阳城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