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里90岁独居老人,纳的鞋垫送游客,给钱都不愿收,听她怎么说


晋豫交界处有个古村,叫赵沟村,它隶属于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是河南历史文化古村,村内以赵姓人居多。赵沟古村以其山水秀奇,历史久远,特色民俗,革命老区,石头古建筑群为显著特色。周末在相约几个影友到古村拍摄,在村中老戏台前空地上的阴凉处,看到有三个妇女坐在地上做活计,于是走上前搭话。


图中白衣服大姐姓王,今年五十多岁了,坐在地上的老人是她九十岁的姑姑,板凳上的是她们的邻居李大妈。听她们介绍,地上的植物是黍米也叫黍子,也就是大黄米的茎秆,常种植于北方地区,黄米糕就是黍米碾的面做成的。现在超市里也卖大黄米,但我们没见过它长在植株上的样子,这下可算是看清了。大姐说,这是姑姑在自家一小块地上种的黍子,不为吃黍米,就为了扎笤帚使。
九十岁的王奶奶耳不聋眼不花,说话吐字清晰,她说自己除了牙口不好以外,其他都美美的。王奶奶的侄女告诉我们,别看姑姑都九十多岁了,还下地干活呢,不干活时候自己还在家纳鞋垫。王奶奶干起活来利索的很。我们问老人,这笤帚咋做啊?老人说,趁着这杆还绿着,把黍子从根部连着杆割下后,把穗子在这个尖头锹上刮蹭掉,只留下细杆儿,一定要刮干净,要不然扫地的时候就会掉一地黍子壳,最后晒好扎起来做成笤帚。

王奶奶说着话,就站起身,说你们到我屋里来,我带你们看看这笤帚做好后是啥样子?说着就往她住的房子走去,她住的房子就在戏台对面。王奶奶虽然看起来很瘦小,目测她体重至多也就70斤吧,不过她走起路来倒也稳稳当当。她边走边说,自己住的房子是村里的,以前是学校。她原来住的地方在村里靠山上的地方,因为年纪大了,一个人住那不安全,村干部就把这早已空闲下的房子让她住进来。
进到王奶奶住的屋子里,老人从床下拿出一把笤帚让我们看。笤帚外形像是公鸡的尾巴,手把也很短,扫地的时候得一直蹲着。王奶奶说自己这么多年就一直用这种笤帚收拾家,这些笤帚都是用自己种的黍子做的,用坏了就再扎一个。其实现在卖的笤帚也各式各样,用起来也方便,但是像王奶奶一样的老人们还是钟情于旧时的东西。一把小小的笤帚,从种到收,再到制作成功,虽繁琐,但是能打发时间,有成就感,它承载着的更多的是老人的回忆。
这时一个影友看到老人床上放着一个针线篮子,便问老人,奶奶您现在真的还能做针线活?老人说咋不能做?我现在就是牙不好,再就是不能走远路,怕腿疼。这针线活我可是做了一辈子了,现在我还纳鞋垫呢,我给你们找找,让你们瞅瞅。

说着王奶奶就从她身后的箱子里翻出了几双鞋垫,拿出其中的一双让我们看。细看鞋垫上的针脚很细密,花样精美颜色鲜艳。我们顺口问老人这些鞋垫卖不卖,王奶奶不好意思的说,这咋能卖呢?这就是我平时没事的时候顺手做的,卖都不知道该卖多少钱?你们要看中了,我送你们。这几句话一下就看出来王奶奶是个爽快人。
王奶奶纳的鞋垫都偏小,我们其中的女影友挑了半天才挑了双比较适合的,拿出20元钱给老人,王奶奶是死活不要,非要白送。我们几个人一起和老人推让半天,老人才不得已把钱收下。然后老人就从桌子下拿出个用红布包着的篮子,她说咋都觉得收钱太多了,那鞋垫不值二十元,你们再拿几个鸡蛋,我心里才觉得好受点,这王奶奶是真朴实啊。
见我们连鸡蛋也不拿,老人就张罗着要给我们做饭,说自己也没吃呢,要我们一起在她家吃顿饭。说家里有肉有馒头,还有自己种的蔬菜,马上就能做好。说着,让我们看她案板上放的馒头和煮熟的肉。我们问老人这肉是自己买的?王奶奶说,是孙子们前两日过来买的,她自己煮好慢慢吃。

我们几个是刚吃过午饭,就对老人说,奶奶你别管我们,你光给自己做吧,不用管我们。老人不再坚持给我们做饭,从篮子里拿出两个鸡蛋,在洋瓷碗边上磕开。她说自己老了没牙了,装的假牙也戴不习惯,平时就靠牙床吃东西,吃东西最好是比较软烂点。所以就喜欢吃冲鸡蛋,这样也有营养还不用牙。她说自己养了七八只鸡,所以鸡蛋绝对够自己吃。
王奶奶用开水把鸡蛋冲开,又拿出两包豆奶粉,她说自己每次喝冲鸡蛋,都要放上两包豆奶粉,她说孙女给买的,说这样吃更有营养。老人说自己17岁嫁到这家里,一共生养了四个子女,自己60岁时老伴就因病去世了,儿女们都成家后,自己就一直单独生活。几个儿女们有的身体还不如她自己,她自己身体到目前还不错,也不指望他们照顾自己,倒是孙子孙女们平时放假会抽空来看看自己,给自己带些生活用品。
王奶奶边往鸡蛋汤里放豆奶粉边说,想想自己小时候真是没吃的,父母去世的早,结婚时候还没解放,家里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所以自己不到17岁就嫁过来了。现在社会多好吧,不愁吃喝,不交公粮,种地国家还发钱,自己每个月还有养老金领。自己平时还种的有地,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去年种的油葵还榨了几十斤油,两个孙子回来看自己还给他们每人带了十斤呢。

说话间,老人的侄女从外边进来了,和老人说把笤帚扎完已经放窗台上在晒呢。问老人还有啥活没有?王奶奶说还有些玉米面生了虫了,得用面箩过一下。说着拿出一张大塑料单和面箩,从案板边上的面瓮里舀出生虫的玉米面,王大姐蹲在地上,就筛起面来。王大姐说这些玉米面这样处理下,筛好的面姑姑还要吃,人老了,更是舍不得浪费粮食。整个面都过完后,王大姐把面箩里那些生虫子的玉米面装进塑料袋里,说姑姑还要把这些不好的面喂鸡呢。
王大姐说我就这么一个亲姑姑,两家也离得近,没事就过来帮姑姑干点小活。姑姑年龄到底大了,前两年腿疼,村里有人劝老人信教,说信教能治腿疼,结果姑姑就信了教,最后腿真的不咋疼了。所以姑姑每天祷告,还劝我们也要信教。王大姐说想告诉老人这腿不疼就是个心理作用,有病还是去医院,可看看姑姑年纪大了,又是一个人生活,心里面有个寄托也好,所以也就不和她说这了。
为了不打扰老人吃饭,我们就和老人还有王大姐告别了。走时候,老人还一再叮嘱我们,下次再来时候,一定要在她家吃顿饭,要不她心里会觉得欠我们什么似的。多好的老人啊!九十岁的人了,劳作了一辈子,该享福了还是不愿意麻烦儿孙,还总想着为儿孙做点什么,这就是天下父母的共同的心思啊。在这儿也希望老人的子女们也能尽量多陪陪老人,毕竟年龄大了最需要的是陪伴!最后祝老人健康顺遂!【更多百姓图文故事请点击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