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民工老照片:他们打最脏最累最重的工,成就了广东的繁荣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号角响遍神州大地,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土地的禁锢中一下被解放出来了,浩浩荡荡奔涌入城。


在广东能得到温饱,能领到月薪,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了。他们打最脏最累最重的工,干有毒有害的活,做巨大“工业机器”中的“螺丝钉”。
当年几十万农民涌入广东,这支劳动大军与流动人口汇成的巨流,达百万之众,相当于增加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数量。
广东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是玩具,鞋子和服装,打工者基本都是在流水线上工作。
工厂加班加点到午夜是家常便饭,每天累得要死,但谁也不敢抱怨抗议。那时候打工的多的是,你不干转头就招别人来干。
那个时候去工厂的女孩大多都是十七八岁,有的刚来,有的来了几年了。工厂接到订单后,通常做法是让工人加班赶货。
农民工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建设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广东创造出了巨大价值。其群像已深深驻留在广东的大地上,雕刻在广东城市建设的丰碑上。
他们的付出和给予,其实已经超越了物质意义,成就了广东的繁荣,成为历史符号和时代印记,这也是广东建立农民工博物馆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