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依存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离不开妥协,如果不懂得屈伸,只知道遇到分歧就失去理智和风度,只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人生的路越走越坎坷。
大家都知道喜鹊有一手筑巢的绝活。它筑的巢坚实、温暖又漂亮。
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冬日,喜鹊的巢被暴风吹落在地,摔坏了。好心的麻雀邀喜鹊一家住在农夫的草垛里,可喜鹊毫不领情,嫌草垛丑陋、肮脏。最后,喜鹊被冻死在寒风中。
喜鹊的悲剧令人深思。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顺利,在逆境中要学会“能屈能伸”的道理,这也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
不懂得屈伸的人,往往是由于他们太固执,认为我堂堂一个七尺男儿,怎么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弯下我尊贵的腰呢?在困境面前不低头没错。不过,如果不论什么事情你总是固执己见,那再容易解决的问题,对你来说,都会比登天还难。结果是你的腰保住了你的尊严,你的头却被撞得鲜血直流。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一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年轻气盛,每当和同事或朋友之间发生一些分歧,就从此争执不下,最后决裂时恶狠狠地说:“从今以后,咱们一刀两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或者气呼呼地说:“谁怕谁啊,没有你地球照样转!”
其实,这是非常幼稚而又冲动的行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依存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离不开妥协,如果不懂得屈伸,只知道遇到分歧就失去理智和风度,只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人生的路越走越坎坷。
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待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这个故事体现的是一种胸怀,体现出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懂得屈伸。如果不懂得屈伸,两家最后只能闹得越来越僵,谁都过不好日子。
《史记》有句话:“非大贤人,不知退让。”范仲淹说:“贵退让而黜骄盈,得天道益谦之义。”这其中“让”的,就是“屈”的意思。
生活中,懂得屈伸能够使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使生活和谐而又欢乐。但是,很多人学不会放下,做不到豁达。他们总觉得自己曾经如何辉煌,如何成功。现在要他们“屈下身子”,可谓难上加难。
中国有句古语:“好汉不提当年勇。”一个总留恋当年“勇”的人,自然称不上“好汉”,也不会有更大的作为。可以想象,一个总是留恋曾经的辉煌的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只会越来越悲观,越来越怨天尤人。本来心情就低落,一味地抱怨,无疑是雪上加霜。有些人可能曾经飞黄腾达,也许他们很富有,也许他们心气很高,总之,他们对于那些看似卑微的事情总是怀着偏见,认为做这些事会被别人看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又怎能学会“屈伸”呢?
当我们面对逆境时,如果我们能做到能屈能伸,就能顺利地通过困境之门,原本如同大山一般的困难也会变得一马平川。
所以要想让你的人生道路顺畅通达,要证明你是一块赤金,那你就要能屈能伸,坦然接受现实,而不是悲观地抱怨,抱怨只会让你的内心更痛苦,生活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