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市東山區 開啟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曆程

黑龍江經濟網訊(宋世卓 記者 陸鐵男)19日上午,在鶴崗市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系列東山區專場新聞發佈會上,東山區委書記付延海,區委副書記、區長王肇才回答了省市媒體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記者:加快轉型是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重中之重的任務。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東山區轉變的70年,特別是近十幾年來,東山區逐步從“一煤獨大”向“多條腿走路”的重大轉變。請問付書記,能否介紹一下東山區在轉型發展中都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付延海:首先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東山區是一個擁有百年曆史的煤炭資源型城區。在發展初期,走的一直是單一消耗資源的發展之路。特別是近年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了“資源依賴症”的危害,立足實際,探尋改變之策,奮力實現產業轉型。特別是在解放思想大討論中,圍繞市委確定的轉型發展思路謀篇佈局,全面落實“解放思想先行區、產業轉型示範區、城鄉融合標杆區、黨建創新先鋒區”的建設目標,堅決落實省市改革事項,不斷擴大開放和加快合作步伐,強化幹部作風轉變和擔當,著力把東山區的資源、產業、生態、區位等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2016年以來,我們以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四頭四尾”為牽動,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在我區建設的兩個現代化產業園區,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擴大精準有效投資、大力推進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招商引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中走出了一條“依託煤、不唯煤”的發展道路。我們著力打造生物科技產業園區,推動“糧頭食尾”“煤頭電尾”落地,發展循環經濟,園區已入駐企業7戶,可實現年產值4.3億元。強力推進新一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園區建設,抓好“農頭工尾”“糧頭食尾”銜接,園區現有企業30戶,可實現年產值6億元。我相信,只要按照既定目標走下去,我們在轉型發展中一定能走出符合東山發展實際的新路徑,爭取通過五年努力,兩個園區GDP在原有基礎上增長20個億,再造一個“東山”。

記者:東山經濟從“一煤獨大”向“多條腿走路”的轉變,離不開非煤產業項目的支撐。我記得在今年三次全市產業項目檢查推進會議上,第一名被東山區獨攬三次。請問東山區在項目建設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王肇才:區域發展,項目為王。作為全市最大的城鄉結合區,我們牢牢抓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始終圍繞建鏈、補鏈、強鏈、延鏈開展招商,狠抓產業項目建設,著力提升城市品質,驅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全力推動區域發展轉型升級,奮力打造一流的現代化產業新區。一是招商落地切換快進模式。我們在園區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使園區的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為了“好酒不怕巷子深”,強化全員招商意識,活化招商形式,進行多維度、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推介。在每年參加全國各大型招商活動的同時,還派出專業隊伍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招商,將招商大旗插遍祖國大江南北,吸引眾多大項目紛至沓來。近年來,全區已累計上馬28個千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總投資額達14.5億元,為東山區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二是項目建設調入精準頻道。近年來,改造升級宏源食品、康維生物、龍鶴肉灌食品等“老字號”企業,深度開發經緯糖醇、華信科技、春鷹米業等“原字號”企業,培育壯大經緯生物質發電、佳禾腐殖酸、六公里掌上超市等“新字號”企業,並精準定位項目謀劃和產業發展方向,新一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園區主要承接機械、電子、建材、糧食深加工、外貿物流等類項目,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定位為綠色食品和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不斷讓農業、礦產、生態、冰雪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推進“五大產業”中取得突破。特別是今年我們實行了煤礦整治整合轉型發展兩個“6年計劃”,萬隆熱力、可口兒大豆、航軒食品、和禾生物質發電等項目你追我趕,羅蓋特不飽和脂肪酸發酵基地、如柏科技、康仕電子、200萬噸煤焦化等項目蓄勢待發,新一輪轉型已經在路上。

記者:東山區的社會各個層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特別是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請問老百姓產生這種昂揚向上精神風貌的動力主要來自哪裡?

付延海:在這裡,我想說的是老百姓的精氣神不是憑空產生的。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東山區經濟持續向好、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百姓生活越發幸福的70年,這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離不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發揮和保障支持。近年來,我們堅定不移的推進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通過科學規劃布點、提升建設標準、規範功能佈局、有效開展活動、聚焦作用發揮等硬辦法、硬招數、硬措施,增強了黨建陣地“磁力屬性”。全區3個鄉鎮和5個辦事處、11個社區和34個行政村文化活動室和文化廣場達到了“全覆蓋”,1000平方米以上標準化社區有7個。特別是今年,我們建廣場、建綠地、建公園,全區32支文藝團體常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努力讓群眾享受到發展的成果。尤其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級黨組織堅持以特色活動推進主題教育踐行見效,共開展“共產黨員戶掛牌亮身份,我是黨員我帶頭”、東山區首屆全民健身運動大會、“黨員之聲”大型文藝晚會等一系列志願者服務和各種積極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80餘次,吸引了大量黨員群眾踴躍參加,贏得了居民的廣泛點贊,有效激發了“有溫度、聚人氣”的黨群磁場效應。

記者:東山區是鶴崗市最大的城鄉結合區,一提到城鄉結合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在城區建設上肯定沒有中心城區建的好。可實際上,東山區近年來城區基礎建設上卻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市民們都說,這裡的道路更寬了、公園更多了、環境更美了。請問,東山區在城區建設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實施的呢?

王肇才:城市是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載體。新中國成立70年來,東山區城區確實實現了從“破舊不堪”到“面貌一新”的轉變。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們打好棚戶區改造、城郊村示範行動、綠色礦山建設、違法用地清理等城鄉建設工作“組合拳”,城區建設追趕了步伐,改變了東山從前邊陲煤區的面貌。更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以來,我們堅持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我市啟動“城鄉品質提升年”活動的要求,結合東山、三街、新一三個街道辦事處轄區位置,科學佈局,於2018年規劃實施了東山區生態修復工程,共平整修復土地100餘萬平方米。相繼建設了新一體育公園、東山花海、綜合體育場、籠式多功能運動場、輪滑廣場等一批精品工程,不斷完善城鄉功能、提升城鄉品位,努力讓群眾生活環境更加美好,百姓更加舒心。眼下,雖然已進入寒冬,可建設者們依然奮戰在施工現場,在不久的將來,礦工廣場的建成將使新一體育公園與東山花海相銜接,一個集運動、觀賞、休閒、遊樂、科普等功能於一體的自然景觀綜合體一定會如期呈現在市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