鎧甲-S1迪拜航展執行防空任務,背後美俄中東武器出口主導權之爭

11月17日開幕的迪拜航展是本年度中東地區最大的防務展之一,在這次航展上各國主要航空裝備生產商使出渾身解數推銷自家的主打產品,眼花繚亂的飛行表演和地面展示令人目不暇接。不過,在推銷武器裝備的方式上,俄羅斯人選擇另闢蹊徑。本次迪拜航展期間,阿聯酋武裝部隊派出了其裝備的俄製“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在會場周圍執行防空任務,這無意間成為了俄製裝備的活廣告,而俄羅斯自然不會白白放過這次宣傳的機會,不但主流媒體報道連篇累牘,還就此採訪了阿聯酋國防部官員阿卜杜拉·哈希米,請用戶親自“現身說法”。阿卜杜拉·哈希米表示,俄製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表現十分出色。

圖注:迪拜航展在讓參展裝備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鎧甲”-S1這個“場外選手”火了一把,不得不說俄羅斯人的廣告意識相當精確

應該說,俄羅斯在迪拜航展期間大肆渲染“鎧甲”-S1,與阿聯酋的鄰居沙特阿拉伯不無關係。9月14日,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的兩處設施遭“胡塞”武裝無人機襲擊,當時負責防空值班任務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未能及時發現並摧毀來襲目標,這令俄羅斯方面看到了可乘之機。在此之前,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向沙特阿拉伯推銷S-400防空導彈系統等裝備,並突出強調駐敘利亞赫梅尼姆空軍基地在俄製防空系統的防禦下成功攔截了多起自殺式無人機攻擊。而針對“愛國者”在實戰中的不佳表現,俄羅斯方面加快了推銷進程,這引起了沙特阿拉伯方面的積極回應,沙特阿拉伯國防大臣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在公開場合表示有從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導彈系統及其他型號的防空武器的打算。據稱,沙特阿拉伯可能訂購12套S-400防空導彈系統以及“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俄羅斯宣傳“鎧甲”-S1在迪拜航展期間執行防空任務,顯然也有向沙特阿拉伯進行推銷的意味。

圖注:沙特裝備的美製F-15戰鬥機

沙特阿拉伯傳統上傾向使用美國和西歐國家的武器裝備,但由於俄羅斯在武器出口方面設置的門檻更低、同時又能提供一些西方國家不能生產的裝備,因此近些年來俄羅斯與沙特阿拉伯之間的軍售總體呈現上升趨勢。換句話說,沙特阿拉伯這個傳統上由西方國家把持的軍售市場,正在遭到俄羅斯的蠶食。但目前來看,俄羅斯只能算是初步敲開了沙特阿拉伯軍售市場的大門,且銷售記錄成敗兼有。2008年,俄羅斯曾與沙特阿拉伯就一攬子武器出口合同進行洽談,當時傳聞稱俄羅斯可能向沙特阿拉伯出售150輛T-90S主戰坦克、超過100架的運輸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數百輛BMP-3步兵戰車和“山毛櫸-M2E”中程防空導彈系統,但最終練過未能達成任何實質性合同。2015年時,俄羅斯庫爾幹機械製造廠方面曾聲稱將向沙特阿拉伯出口950輛BMP-3,但隨後又被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方面否認。2017年,沙特阿拉伯向俄羅斯訂購了一批TOS-1A噴火坦克,2019年4月起正式交付,這是沙特阿拉伯第一次從俄羅斯獲取重型裝備。如果“鎧甲”-S1能夠落戶沙特阿拉伯,那麼對於俄羅斯爭取中東國家的武器出口市場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圖注:TOS-1A開啟了沙特阿拉伯引進俄製主戰裝備的進程

從在對中東國家的武器出口推銷方面,不難嗅出美俄兩國爭奪訂單的火藥味。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武器進口市場之一,由於傳統安全問題與非傳統安全問題錯綜複雜、同時很多國家在財力上又足以支撐起一支規模和技術水平都比較可觀的武裝力量,因此中東地區國家一直被各個武器出口國視為“優質客戶”。自然而然,對於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國來說,爭奪中東國家的武器訂單一直是兩國武器出口方面的重點關注項。傳統上來說,由於在關係上各有親疏,中東各國在武器裝備訂貨上具有各自的傾向性。但近些年來,美俄兩國正在向對方在中東的傳統市場滲透。在這一方面,土耳其是其中的典型。早在2014年土耳其進行遠程防空系統招標時,俄羅斯就積極推銷S-400防空系統,並與美國的“愛國者”系統進行正面競爭,這在土耳其這個美製武器裝備的傳統用戶還是第一次。

圖注:土耳其已經接收俄製S-400防空導彈系統

另一箇中東地區主要的武器進口國埃及也是美俄兩國爭奪的重點。與其他國家“一邊倒”的局面不同,埃及在武器裝備進口方面相當均衡,國內同時大量裝備美俄兩國武器裝備。這一局面可能與歷史上埃及曾經是蘇聯盟國、並大量使用蘇式武器裝備,後又轉投美國、裝備體系也開始接納美製武器,造成埃及軍隊中同時存在大量的蘇/俄製武器裝備和美製武器裝備、形成裝備慣性有關。因此,在埃及出現了同時使用F-16和米格-35、M60A3和T-62、AH-64與卡-52的特殊局面。應該說,在一個國家內部同時大規模兼用美俄武器裝備的情況在世界範圍內並不多見,這種情況也很能反映中東國家在面臨武器推銷時的選擇權,以及美俄兩國對中東武器出口的競爭程度。

圖注:裝備繁雜而“均衡”的埃及軍隊是中東武器出口市場的縮影,左為陣風戰鬥機、下為幻影2000戰鬥機、上為F-16戰鬥機

從能夠向國際軍貿市場上提供的武器裝備門類來看,美俄兩國既有競爭又各有側重。美俄兩國都將戰鬥機/攻擊機、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裝甲運兵車、自行火炮、軍用直升機等裝備,且通常不存在代差問題,這使得中東國家在選擇美製還是俄製武器時往往具有很大的自主權,這種情況是中東國家區別於其他武器出口市場的重要特徵。

圖注:伊拉克也有引進俄羅斯的T-90系列主戰坦克

但另一方面,俄羅斯和美國又都能提供一些對方所不生產或不出口的武器,如美國的電子設備、中型運輸機、牽引榴彈炮、模塊化單兵系統,俄羅斯的常規潛艇、輕型水面艦艇、近程彈道導彈等等。這種局面雖然表面上讓中東國家面臨來自美俄兩國的裝備推銷時能自取所需,但事實上反而加重了美俄兩國的軍貿競爭。至於這種競爭中是美、俄、中東國家其中一方獲利、三方都能獲利還是滿盤皆輸,這就不是單純的貿易問題能解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