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食“人间烟火”的古镇:住着一群慢慢老去的人,那是乡愁的记忆


苏稽古镇的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穿过漫水桥叩醒古镇的赶集村民,是叫醒镇上人们肚子的街头早餐,还是背着双手踱步到茶馆的老人。在这秋日的清晨,也许只有镇上的居民才知晓这个答案。【摄影:胡东进|来源:去驴行】


位于四川乐山市的苏稽古镇,是过去三年以来我们挖掘最多的一座千年古镇。我们试图在这里找到逝去的中国古镇影子,而当我们把镜头对准这里时,才慢慢发现最有味道的古镇在于平凡的“人间烟火”。
在中国人的理想美学观念里,人间烟火,总是要挂上“不食”才体现与众不同。在旅游业催生下的古镇,一定得是符合游客向往的小桥流水人家,甚至是“梦中的天堂”才算得上成功的古镇,但在亿万资金的改造下,属于古镇的生活气息,其实逐渐被商业代替。

与你所看到的古镇不同,拥有千年历史的苏稽古镇,并没有黑瓦白墙的江南水乡韵味,也没有修缮十分精美的古建筑,更没有柔情般的浪漫元素。有的只是一座充满岁月痕迹的老镇,住着一群慢慢老去的人们。
古镇的繁华早已远去,但这里仍是周边地区最热闹的地方。直至今天,人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赶集生活,并未受到城镇化太大的影响。
传统的生活习惯,让具有年代感的老手艺有了生存空间。在古镇长街的巷子里,你随时能够看到90年代流行在乡镇地区的老理发店,裁缝等铺子。这是最后的一批老手艺人,而与他们的手艺一样,背后都有一个平凡却回味的故事。
老李家的卤鹅铺、老唐家的米凉糕,那街头浓香诱人的翘脚牛肉,躲在巷子深处的老酒铺,能够称得上老字号的铺子,不是塑造起来的高冷品牌,而是几十年甚至是百年街坊积累下来的情感。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人与人的情感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保持着越来越陌生的距离,人们日渐患上一种“孤独症”。而在这座古镇里,街坊的情感如同这座千年古镇的历史一样深厚。
所以无论人们走得多远,对这座生于此的古镇都有着一股无法割舍的“归属”,而这样的情感我们称其为“乡愁”,它就像是根一样,让人们从未忘记从何而来。
摄影师胡东进。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现已联合去驴行,专注乐山等四川地区民间旅游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