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作为最后1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了哪些统治者?


明朝第一位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庙号明太祖,年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1398年。 在位期间:驱逐胡虏,去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中华,带领华夏民族复兴。政治上严惩贪官污吏,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文化上紧抓教育,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庙号明惠宗,年号建文,在位时间1398—1402年 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后因靖难之变而下落不明。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庙号明成祖,年号永乐,在位时间1402—1424年 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巩固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庙号明仁宗,年号洪熙,在位时间1424—1425年 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旧臣,平反冤狱,废除苛政,停止大规模用兵,百姓得到休养生息,文化得到了复兴。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后世对他评价很高,为后面的“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庙号明宣宗,年号宣德,在位时间1425—1435年 在位期间:政治清明,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继续实行仁宗亲民的政策,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在任期间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与其父亲朱高炽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仁宣之治”,功绩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
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庙号明英宗,年号正统和天顺,在位时间1435—1449年,1457—1464年(复辟) 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颇有一番作为,延续了仁宣之治,后因"三杨"年事已高淡出政坛,宦官王振专权,怂恿其御驾亲征瓦剌部,后兵败土木堡当了俘虏。从瓦剌部放回后被幽禁于南宫长达7年之久,后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拥立下复辟成功,重新当上皇帝。复辟后改过自新,任用贤臣,废除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

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庙号明代宗,年号景泰,在位时间1449—1457年 在位期间: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
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庙号明宪宗,年号成化,在位时间1464—1487年 即位之初恢复了明代宗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冤屈,任用贤明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后期任用奸邪,朝政腐败,不能说没有缺陷。
明朝第九位皇帝:朱佑樘,庙号明孝宗,年号弘治,在位时间1487—1505年 在位期间:扭转宪宗后期朝政腐败,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用自己的宽容与勤奋使明王朝恢复中兴,被誉为“中兴之令主”,史称“弘治中兴”。《明史》对孝宗皇帝的评价很高,即“恭俭有制、勤政爱民”。

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庙号明武宗,年号正德,在位时间1505—1521年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另一方面他为政期间又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荒淫暴戾,怪诞无耻,也是少见的无道昏君。虽然武宗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大事上不怠慢。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庙号明世宗,年号嘉靖,在位时间1521—1566年 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但即为后期日渐腐朽,常年痴于修道炼丹,28年未上朝,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是明朝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
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垕,庙号明穆宗,年号隆庆,在位时间1566—1572年 即位之初信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采纳阁臣高拱、张居正等建议,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朱载坖用人不疑,使得隆庆一朝及万历初年的明朝国运中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史称为隆庆新政。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庙号明神宗,年号万历,在位时间1572—1620年 即位之初前十年,在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三十年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执政晚期,党争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
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庙号明光宗,年号泰昌,在位时间1620年 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羸弱,在位仅29天即暴毙而亡。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庙号明熹宗,年号天启,在位时间1620—1627年 在位期间,纵容乳母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在朝陷害忠良,在后宫荼毒妃嫔。魏忠贤遍树党羽,排斥异己,对东林党人斩草除根,连高官杨涟被害多日,都不知道他已死。朝廷上正人君子殆尽,政治黑暗已极,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弥留之时,还不忘叮嘱崇祯帝要重用魏忠贤,然而志在振兴的崇祯在三个月后就铲除了这个大害。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亡国皇帝朱由检,庙号明思宗,年号崇祯,在位时间1627—1644年 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