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课特辑之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四中全会,基本经济制度增加了两块内容,即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那么,下一步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需要在所有制、分配方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大领域着力。

一、所有制领域: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如何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经过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公有制经济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里,公有制经济牢牢占据主体地位。但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需要在一些重要领域继续深化改革。一是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出更大优越性。二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完善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推进骨干员工持股制度,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四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加大对企业授权放权力度,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二)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毫不动摇鼓励和推动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放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使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推动其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二是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推动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交往既坦荡真诚、真心实意靠前服务,又清白纯洁、守住底线、把握分寸,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三是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在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完善金融体系、平等放开市场准入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政策落准、落细、落实。

(三)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有多种,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形式。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林权等产权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是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抵押、担保等权能,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权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丰富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分配方式领域: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一)完善初次分配制度

我们讲的初次分配,具体是指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完善初次分配制度,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强化工资收入支付保障制度,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了“知识、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反映了现代经济中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首次增列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反映了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凸现,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新生产要素的重要变化。要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术、管理人才,建立健全数据权属、公开、共享、交易规则,更好实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价值。

(二)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再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对部分国民收入进行的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起作用。

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重点领域有:一是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关系。其中,强化税收调节很重要,特别是要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更好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二是重视第三次分配的调节机制。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全社会公益慈善意识日渐增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构建良好的分配秩序,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有助于全社会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从而引导大家主动通过自身劳动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生活。为此,必须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将分配制度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之上。要遏制以权力、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收入,将收入获取建立在公平竞争和要素贡献基础之上。

(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十分重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好发展质量效益、扩大人力资本、发挥企业家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建设技能型劳动者队伍等重大问题。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三、经济体制领域: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多年发展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下一步,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制度

产权清晰是进行市场交易的基础,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良好的产权制度,市场经济就无从谈起。只有产权得到平等、有效保护,市场主体才能放心投资,市场交易才有前提条件。要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近年来,党中央推动一批典型涉企产权冤假错案得到纠正,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和改善预期作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侵权赔偿标准低等问题,要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

整体上看,我国商品市场发育较为充分,市场决定商品价格基本实现全覆盖,但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存在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要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重点是在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健全制度规则,深化市场化改革,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决定》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明确了健全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点和方向。

(三)完善公平竞争制度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只有竞争是公平的,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要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以竞争政策为基础来协调相关政策。为此,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国际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在国内外发展环境条件变化新形势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五)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也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是国家治理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区域协调发展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重大思路性要求,对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六)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建立在对处于深度调整期的经济全球化近年来又出现一些新形势、新变化和新问题的科学研判基础之上的。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推动建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周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