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黑人,竟然是白種人!印歐語系,被西方人認作親戚


一談及印度人

多數網友的第一印象便是眉心一點紅痣,皮膚黝黑,翩翩起舞的印度女郎

“皮膚黑,眼睛大,當然是黑種人啊。”

多數網友陷入了這樣一個以膚色定人種的誤區

現從三方面看看,到底是咋回事兒?

觀感上的印度黑人及白人

“白種人優越”的論調

血緣與文化上的白人

一、觀感上的印度黑人及白人

別看印度人長得黑,但他們不是黑種人,專家給出正確的答案!

現代印度人怎麼衍生出來的?

可能是淺膚色的遠古歐亞人群、印歐人群和比較深色的古亞洲人、南亞土著融合的後代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印度父系近一半的人是印歐人類型

印度人膚色有大部分是偏黑的,但又沒有像非洲的那樣黑,又有部分印度人,膚色是偏白的

整體上來說印度人的膚色比非洲人的更白,卻又比我們中國更黑點

其實這有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祖先的原因

在印度還沒有與世界接觸之前,其實印度的原住民膚色是普遍較黑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的環境漸漸改變了印度人的膚色,也就是熱帶人種

關於印度的人種問題,其實非常複雜

但是,無論是哪一人種,我們本質上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二、“白種人優越”的論調下的印度黑人

印度人皮膚那麼黑,為啥被稱白種人?原因很簡單

近代以來,因為西方列強的崛起和主導,產生了“白種人優越”的論調

提出了除了白種人,其他都是有色人種的論調

而亞洲的黃種人就被看做是有色人種,不會管你的皮膚有多白

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南亞的印度人,我們平時在電視上也能看到,那皮膚黑的跟非洲人有的一拼,但是,在西方人的眼中,他們卻被看做是白種人,而且不管有多黑,那都是白種人,這到底是為啥呢?

歐洲觀念,東亞人再白那也是黃種人,而印度再黑也是白種人

原因很簡單,這個跟膚色無關,而是文化,因為印度跟歐美是親戚

英國人踏上印度大陸的時候,發現這裡的人皮膚黝黑,也認為他們是有色人種

英國人研究了印度的語言,發現印度的語言跟歐洲的語言很是相似

無論是印度的梵語、印地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孟加拉語等等,這些語言跟西歐語言十分的相似

提出了一個“印歐語系”的概念

將梵語、印地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孟加拉語等等跟歐洲的額語言統稱為“印歐語系”

而且認為既然語言相似,那麼推斷人種的起源應該是一樣的,來自同一個地方

在印度河西歐考古發掘,也一再指明瞭兩者的聯繫

後來衍生出了原始印歐人的概念,認為歐洲白人和印度人來源於同一個民族

這個民族產生於哪裡,現在還在爭論

有的說來自伊朗高原,有的研究來自中亞

但是呢,原始印歐人的概念算是定了,也就是說印度人和歐美白人那是同一個民族,幾千年前那是一家人,是親戚,當然是白種人了

而這個研究出來後,在19世紀的人種論中,認為白種人最優越,而其他的稱為有色人種

而此時的歐美將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這些皮膚很白的人排除在白種人的範圍之外,因為他們的語言、文字跟歐美大不一樣

反而是一直承認,印度那是歐美民族的親戚,那是純種的白種人,儘管現在變黑了,也依然是白種人

看誰是白種人,並不是看皮膚,而是看語言、文化、文明

從這一點看,西方國家一直支持印度,也就可以理解了,這在他們看來那是自己的實在親戚,不幫他幫誰呢?

三、血緣與文化上的白人

真正的黑白顛倒:那麼黑的印度人,竟然是白種人!

不少人看到這張人種分佈圖時都會感覺很詫異,一直感覺印度人長得都黑黑的啊!

為什麼標註的印度區域是白種人呢?

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只有某一人種,我們之所以一直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主要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通過圖片見到的印度人大多數膚色較深。但是,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是一張從印度著名演員阿米爾汗的《真相訪談》節目中截取的劇照,阿米爾汗也就是《摔跤吧,爸爸》中的主演

那麼,從你的直覺判斷,阿米爾汗屬於哪一人種?高而窄的長鼻、波狀發、長臉型,這不是典型的白種人嗎?

沒錯,你說對了。阿米爾汗是白種人,屬於馬拉地族,印度少數民族之一,該族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語言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

白種人不是一般在歐洲和北美洲嗎?為什麼印度還會有白種人呢?這裡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雖然目前大多數白種人生活在歐洲以及原歐洲殖民地,但是實際上,白種人祖先並非完全來自歐洲

好好好,不能跑偏,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南亞次大陸上的歷史,這裡插入一張人種遷徙圖

對於印度最早的土著人種,不同的學者具有不同的觀點

其中有一派學者認為,印度的土著人種是原始澳大利亞人

這是因為印度土著人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身材特徵非常相似,才由此得名,並非意味著印度土著人來自於澳大利亞。從上圖的人種遷徙圖中,你是不是也能看出點蹊蹺呢?

原始澳大利亞人的特點是:長髮型、身材矮小,頭髮烏黑而捲曲,鼻寬唇厚,膚色為褐色,中印度大多數土著部落民屬於這類,南印度也有分佈

達羅毗荼人

還有學者認為,印度土著人種是達羅毗荼人

這種人的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捲髮呈淺褐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

不管兩派學者如何爭論,達羅毗荼人在印度西北部發展了印度河文明,這一點是無從否認的。印度河文明,實際上指的就是達羅毗荼人創造的文明

印度河流域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址,歷史學家將它們稱之為哈拉帕文化

在考古發掘中已得到證明:達毗荼人從事灌溉農業、以大麥、小麥為主要作物,同時也馴養牛、羊、豬等畜類;他們處在石器、金屬並用時代,已經可以冶煉青銅器;此外,其城市建設和手工藝品特別值得注意,房屋用燒成的磚砌成,已經可以建造樓房,城市擁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統,這在當時都是首屈一指的

因此,達羅毗荼人對印度文化曾做出過相當大的貢獻。這一時期,大約在公元前2350年至前1750年,大致與我國的夏朝同期,屬於新石器時代後期、青銅時代初期

公元前2500年左右,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古老遊牧民族——雅利安人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雅利安人的長相明顯具有歐洲人特徵:身材高大,長頭型,鬍鬚多,鼻樑細高,頭額寬及皮膚白晰等

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其中的一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這就是印度古文獻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們往南驅逐古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建立了種姓制度,也把他們的語言帶到了印度。而另一支則由中亞進入歐洲,成為今天部分歐洲人的祖先

近代的基因組測序也證明了這一點,從基因角度看印度人,父系祖源高加索類型佔近一半,Y-DNA中具有4成印歐人類型R1a,這與歐洲人是相同的

除了基因組測序,上世紀八十年代,人類學家還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贊斯卡谷地發現一個在人種類型上屬於純種白種人的土著民族—米納羅人,這是當今世界上白種人各民族中唯一仍處於原始社會發展階段的民族,這也間接說明了雅利安人歷史上的人口大遷徙事件

此外,印地語作為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屬於印歐語系。解釋印歐語系可能太麻煩,那麼我告訴你吧,英語、德語、法語都是屬於印歐語系,所以,印地語與這些語言可以說是同宗同源的

進入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依然擺脫不了遊牧民族的好戰本性,他們與同在此居住的達羅毗荼人時常發生激烈爭鬥,後來逐漸征服他們

達羅毗荼人大部分被趕往南方,一部分則淪為奴隸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古印度河文明就已經中斷了,或許你不會相信的是,古埃及、古巴比倫也是被雅利安人或者說其後人入侵所中斷的,三大古文明,就這樣失落了

印度古文獻中上有關於雅利安人入侵的記載,印度的種姓制度起源於這一時期,起初按膚色深淺而設置,其中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就是來源於征服者:淺膚的雅利安人

種姓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負責壟斷文化教育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賦稅的特權;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佈施和納稅來供養前兩個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大多數從事低賤的職業

雖然種姓制度的嚴苛妨礙了各民族之間的通婚,但是終歸難以完全阻止。在數千年的人類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種姓之間仍然存在通婚的現象。因此可以簡單說,很多印度人是白棕混血人,大多數印度人是源自歐亞人群(雅利安人)與古亞洲人群(土著人,主要是達羅毗荼人)的不斷混血而成

當然,還有許多進入印度的其他民族,例如亞洲的蒙古人,他們約在公元前100年從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南亞次大陸,構成了蒙古人種成分,由於不佔主要部分,這裡不再陳述

現代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中,種姓越高,雅利安血統就越純正,反之則是達羅毗荼血統較多。雅利安人從北方進入印度,因此印度人大致上是越北邊越白,高種姓的比例也越大

關於印度的人種問題,其實非常複雜,同時還有許多爭論,這裡只是簡單地進行了分析,可能還有許多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但是,無論是哪一人種,我們本質上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