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说亲戚亲戚越走就越亲,现在过年却不爱走亲戚,原因有四


小时候农村过年很热闹,孩子们终于可以捡鞭炮,可以有压岁钱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初一初二还可以跟随大人走亲戚,和很久不见朋友一起玩儿。 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农村,年味儿淡了,亲戚之间不爱来往,过年也自己玩自己的。


以前走亲戚会一起聊天,吃饭唠嗑好不快活,现在则是提着礼物来寒暄几句,饭都不吃就走了,就像是完成任务。 甚至还有很多人家,连走都懒得走。 那么现在农村为何会这样呢?这里简单概括了四个原因,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农村年轻人过于忙碌 以前的农村,一到冬天基本上粮食庄稼都收进来,农活也大多干完,农民们没事儿做有的喜欢做鞋垫,有的喜欢织毛衣,还有的喜欢去别人家闲聊。 到过年那几天更是自由,可以随意窜亲戚,几家人很悠闲地坐着聊天、嗑瓜子儿。 反正除了做这些,大家也找不到事情做,走亲戚自然成为一件大家愿意也乐在其中的事。

但随着80、90后长大,很多人早早出去读书、工作,甚至是结婚生子,年轻一辈大多没什么交情,除了老一辈们喜欢走亲戚,年轻一辈们大多没有过多来往。 加上年轻人们在外打拼,假期本来就很少。 比如我自己,过年7天假期,往返就要不少时间,真正能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 走亲戚浪费时间不说,原本大家都许久不见,大多都在尬聊和寒暄,真的没意思,当然对走亲戚这事儿是不热衷的。
二、走亲戚不再是闹家常,而是炫耀 以前农村大家都在种地,走亲戚无非都在聊这一年来的收成、农作物的长势、牲口的喂养或者孩子的事情,大家收入都差不多,坐在一起自然觉得亲切有的聊。 但现在的农村,坐在一起三句话不对头问的都是孩子的收入、对象、生娃情况。 自家孩子成才,有好工作收入高什么的,走亲戚自然能挺直腰板。 但如果自家孩子学习不好、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没有对象还没结婚等等,走亲戚就变成自讨欺辱的事情,自然不乐意了。
尤其是现在90后,过年一回家就要等待七大姑八大姨的审问,为了不丢父母的脸,要编造自己做着体面的工作,拿着不错的薪水,甚至还要虚拟出一个对象,以及不久要结婚买房等等计划。 撒谎谁都累,但不撒谎,走亲戚就是去衬托其他同龄人的,自己面子挂不住,父母也抬不起头。 正因如此,现在农村过年才不爱走亲戚,也很反感别人来自己家窜门。 比如我自己,很讨厌过年亲戚的来往,有时为了躲这些接触会自己跑山坡上、田地里玩玩。

三、人情冷漠 农村经常能听到一句话说,有钱就是亲戚,没钱哪个认你? 农村很世故,有钱的亲戚一到过年家家都想买东西去巴结,去窜门。 但没钱的那家,你买东西去人家走亲戚,人家还怕你是来借钱之类的,老远就跑去躲着。
反过来说,有的亲戚给你借了钱不换,自己却一天天好吃好喝,过年走亲戚难免尴尬,很多人自然是走都懒得走。 以前农村大家收入差不多,一个农具可以借来借去,现在农民收入上来了,要用的东西自己都买得起,根本不需要去别人家借。 于是乎,很多人自然没有来往的必要。 平时都懒得走,过年自然也没了必要,人情更加冷漠,这也是农村走亲戚习俗淡漠的原因。
四、烧钱 过年走亲戚不可能空着手去的,怎么都要买些礼物提着去,虽说不买太贵的,但要走的亲戚多的话,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你说有的人家没必要去,但农村就是这样,你去了嬢嬢家不去大伯家,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还有就是,如果遇到人家有小孩子,去窜门肯定是要发压岁钱的,一个小孩至少要给一百,有的人家有两三个就是两三百,多几个小孩,几百块就没有了。 所以走亲戚也是件烧钱的事,钱不好挣,当然不乐意。
现在农村走亲戚普遍像完成任务一样,买些吃的提着,放下礼物就说要走,连饭都不吃。 我自身也是这样的,总觉得就是去表示一下礼貌而已,留下来吃饭会浪费更多时间,要和亲戚说更多话,自己会更加不自在,当然是匆匆走掉好了。 加上工作的确忙,所以也根本没有时间走亲戚了。
以前农村常说:“亲戚亲戚越走就越亲!” 但现在,很多亲戚已经没有走的必要,也真的是走不起来。 互不打扰似乎大家生活得才更舒服,走亲戚就变成一个硬性要求,反而让人不自在。 以前农村大家关注的事情都差不多,现在年轻一辈,在外面从事的行业不同,大家关注的事情也天差地别,自然没有共同话题可聊,走亲戚也成了捆绑,我个人是非常不热衷的。

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可悲,农村少了人情与冷漠的大都市有何区别? 但又很享受自在的生活不愿被打扰,所以,能怎么办呢? 那么你们所在的村,过年走亲戚的习俗还在么?对于走亲戚这件事,大家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