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水利局抓好河湖“清四乱”再现生态美景

本报讯 (记者 彭慧 通讯员 李晓磊)今年以来,太康县水利局以河长制落实为抓手,以河湖“清四乱”为引领,坚持“四个注重”“三个到位”“两个结合”和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加强水生态建设管理工作,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该局全面落实“河长分包、属地主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目前,省市交办的33处河道“四乱”问题全部按期整改,查处非法采砂29次、非法取土24次,拆除违建房324间6578平方米,拆除违建厂棚3处4160平方米,封堵排污口7处,清运河道垃圾3400立方米,修复护堤路肩1.4万米,多年遗留的违法占地、环保问题彻底解决。水利部、省水利厅领导到该县调研时对该县河湖“清四乱”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加强统筹,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抓“改”。该局坚持把河湖“清四乱”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群众满意度达标工程,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年度考核内容。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河湖“清四乱”领导小组,明确任务,督导进展,把整改贯彻到“清四乱”全过程。二是注重抓“早”。召开全县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千人视频会,及早部署推进。三是注重抓“细”。坚持“明确清理范围、明确清理任务、明确清理方式、明确清理标准和明确清理时限”,做好任务分解,落实属地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四是注重抓“心”。加大宣传力度,在河流通过的村庄、路口、桥头设置河长制公示牌300多个,发放宣传单20万份,严格实行日通报、周调度、月总结制度,及时曝光河湖“清四乱”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定期总结工作成效。

严格执法,做到“三个到位”。该局重点对辖区13条骨干河流、47条支干沟渠进行摸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确保问题信息登记完整准确;结合自查和省市反馈问题,进行逐条梳理,建立“四乱”问题台账33条、自查问题台账29条,落实责任到人,限期销号整改;县乡河长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按照“自拆为主、强拆为辅、强拆促自拆”的工作思路,积极与水利、公安、交通、环保、农业等部门协调联动,狠抓重点问题整治、重大问题协调、重要矛盾化解,累计出动协助搬迁人员1500人次,动用工程机械230台次,有力保障了河湖“清四乱”工作有序推进。

常抓不懈,做到“两个结合”。该局建立“县乡河长+村级河长+河道管理员”的巡护管理体系和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组织724名河长、选聘712名管理员参与河流管护工作,形成“竖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网格;各级河长牵头抓好巡河及“四乱”问题整改工作,到村庄参与问题化解,到河道定期查看整改,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实现辖区河流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有力推进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建管并重,做到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该局对水生态治理坚持建管并重,实施老涡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城市污水管网截污纳管工程、河滩生态园建设工程等水利工程项目。同时,与省里积极协调,建立“引黄补源”长效机制,每年引黄河水不低于400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县境河流枯水期无水问题。

随着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县域河流中鲫鱼、鲢鱼、鲶鱼等野生鱼类数量逐年增加,先后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和白鹭、灰鹭、野鸭等多种野生动物栖息,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创了全县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新局面。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