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平全國唯一沒有方言的城市?灤平特有的方言話南方人也聽不懂

不少朋友認為,

普通話就是北京方言,

但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全國最接近普通話的方言,

藏在與北京一山之隔的小縣城——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

1953年春天,

灤平第四完全小學剛剛開學。

10歲的郝潤德被叫去辦公室,

眼前坐著兩個北京來的專家。

班主任讓他朗讀一篇文章,

他本來還有點緊張,

低頭一看,原來是學過的《農夫與蛇》。

他就放心了,大聲朗讀了一遍,

聽小學生讀課文,

兩位專家竟一直在本子上記錄,

有的地方還讓他停頓一下,

把某個詞重讀一遍。

讀完後,兩位專家誇他:

“讀得不錯。”

山村小學,倆陌生人,

人們議論了一陣,就很快過去了。

讓村裡人料想不到的是,

倆陌生人是當時中央政府派去的語言專家,

為建立中國通用語言規範而採音。

念課文的少年,如今年過七旬。

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

郝潤德和幾個朗讀課文的小學生,

以及另外3名與專家交談過的村民,

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

為什麼專家要去灤平採音?

主要因為這裡與世隔絕,

“首都方言”最純正。

明朝戰亂,灤平人舉家搬到長城裡,

那一片地方,很長時間荒無人煙。

直到清兵入關後,

這裡逐漸恢復人氣。

阿哥們騎著馬跑,立個樁子,

就把一塊地方圈下來,

繼續入關前的豪放奔馳。

康熙時,建起避暑山莊,

灤平恰好在北京和承德之間。

跟著皇帝的步伐,

很多旗人到灤平建莊園。

出入灤平的多是達官貴族,

一般平民不能隨便進去。

於是欒平人講的話,

跟皇城裡講的北京話,

幾乎一模一樣。

北京城以前分內外城,

正宗的北京內城發音接近普通話。

現在人們熟悉的“北京話”,

基本是外城衚衕裡的發音。

後來北京的城牆拆了,

同時大量外來人口湧入,

俏皮的外城北京話佔了上風。

現代的北京話兒化音、吞字特別多,

動不動就是“胸是炒雞蛋”“裝墊兒臺”。

跟字正腔圓沒尾音的灤平話相比,

北京話對於南方人民不太友好,

不大適合全國學習推廣。

全國人民都知道,承德是普通話的採集地,承德人說話也基本都說普通話,但咱承德人自己知道,我們也有自己的一些小“方言”!

普通話:我看一眼!

承德話:我(lōu)一眼!

普通話:我估計他是瘋了!

承德話:我邀麼他是魔怔了!

普通話:你這個人真不好說話。

承德話:你咋那麼難揍兒!

普通話:不要絕望,天無絕人之路。

承德話:甭著急!老天爺餓不死瞎家巧兒!

普通話:外面剛下完雨,道路泥濘。

承德話:外頭剛下完雨,道兒上泥了咕揣的!

普通話:他們家生了個兒子!特別讓人喜歡!

承德話:他們家生了個帶把兒的!特招人待見!

普通話:你那個樣子讓人看了就噁心!

承德話:就你內揍性!瞅著就腦應!

普通話:天氣太熱了!

承德話:這天兒也推ruò了!

普通話:我一生氣給了他個嘴巴!

承德話:我急眼了給了他一逼dou!

普通話:真冷

承德話:這天兒冰涼瓦塊的!

北京話:你能不能看看我現在在幹嘛?別給我搗亂。

承德話:你有點眼力見兒行嘛!甭跟這添亂!

普通話:你不要以為不說話事情就能瞞過去了!

承德話:你甭以為不言語這事兒就能翻篇兒!

普通話:那天我被電到了,背部麻酥酥的。

承德話:那天我被電了一下,後背激撩一下!

普通話:我跟他也不熟悉,聽說不太好相處。

承德話:我跟他也不shóu,聽說這人特搖到!

普通話:下雨了,澆的我都溼透了。

承德話:下雨了!澆的我精溼瓜搭的!

普通話:那天我喝醉了,都不省人事了。

承德話:嗨!甭提了!我那天都喝斷片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