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什麼叫做神片,這就是

隨著頒獎季的到來,不少年度重磅傑作相繼與觀眾見面。

比如迷影君今天要說的這部,由網飛出品的黑幫史詩片《愛爾蘭人》。

作為今年的衝奧種子選手,影片至今在爛番茄上保持著96%的新鮮度。

而在國內的豆瓣上評分更是收穫了9.1的超高評分,並好於98%的犯罪片和傳記片。

什麼叫做神片,這就是!

《愛爾蘭人》

The Irishman

Part

1

這部電影是好萊塢傳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第26部長片。

說起這位馬丁老爺子,今年已經77歲高齡,在好萊塢叱吒風雲近半個世紀。

他是好萊塢為數不多能同時遊走於商業片和藝術片之間的殿堂級導演,幾乎拍遍了所有類型,並且留下銀幕經典無數。

早在1976年,他就憑藉《出租車司機》而問鼎戛納,拿下了金棕櫚大獎。

之後更憑藉著《憤怒的公牛》、《好傢伙》、《窮街陋巷》等作品,而逐步躋身當代影壇大師。

即使是新千年之後,他也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留下了不少銀幕經典。

比如:傳記史詩《飛行家》、懸疑神作《禁閉島》、翻拍自港片《無間道》的《無間行者》等。

從影四十多年來,老爺子從歐洲的戛納、威尼斯,到好萊塢的奧斯卡、金球獎拿了個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DC的爆款電影《小丑》,都得——

跟馬丁老爺子的《喜劇之王》叫一聲祖師爺。

而這部最新的《愛爾蘭人》,是老爺子籌備了十年之久的史詩鉅製。

早在2008年的時候,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就開始籌備,但因為涉及大量特效,成本過高。

加上現如今的黑幫片早已不復當年那樣賣座,導致很多公司望而卻步。

一直到2017年,流媒體巨頭網飛接手這個項目,斥資1.6億美金才促成此片能夠完成。

有了網飛的大手筆支持,才最終換來了——

影片堪稱史無前例的影帝級演員陣容。

主演之一的羅伯特·德尼羅,好萊塢演技派的扛鼎代表,兩屆奧斯卡影帝。

他可以說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御用演員,這部《愛爾蘭人》是他們的第九次合作。

另一位主演同樣是大名鼎鼎的奧斯卡影帝,阿爾·帕西諾

先後八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和四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並在1993年憑藉影片《聞香識女人》中的精湛演技,獲得奧斯卡影帝的頭銜

除了這兩位頂級老戲骨之外,影片中還有已經半退隱狀態的喬·佩西

他也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老搭檔,曾經憑藉《好傢伙》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這三位平均年齡是77歲的老戲骨——

只要往哪兒一站,就能各自肩扛一部好萊塢黑幫電影史。

光是這樣炸裂級的演員陣容,基本上只能用牛逼來形容。

Part

2 再說故事。

影片改編自作家查爾斯·布蘭特所撰寫的紀實文學《聽說你刷房子了》。

原著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一位遊走於美國黑手黨與政商兩屆的職業殺手弗蘭克·希蘭的傳奇人生故事。

書名源自一句黑幫組織內的「黑話」,暗指職業殺手的殺人任務。

因為殺手暗殺的時候,屍體鮮血四濺灑在牆壁上,房子就需要重新粉刷。

故事的主角弗蘭克·希蘭就是專門替黑幫頭目做刷房子買賣的職業殺手,而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事件則是涉嫌暗殺了美國傳奇工會領袖吉米·霍法

說起這位吉米·霍法,可以說是美國六七十年代工人運動的風雲人物。

由他一手帶領的卡車司機國際工會,從大蕭條時期開始崛起,並於二戰後期不斷髮展壯大。

在最鼎盛時期,工會的人員一度超過兩百萬,而一手掌控著這個全國最大工會的主席吉米·霍法,在當時的影響力不亞於政壇領袖。

他與美國的意大利裔黑手黨組織聯盟,不僅黑白兩道通吃,更公然對抗當時的肯尼迪政府。

即使一度身陷牢獄,卻仍然受到工會組織成員上下的尊敬和愛戴,並掌握著大權。

甚至一度被手底下的人稱為:

美國第二重要的人。

可這樣一位隻手遮天的大佬,卻在1975年的一個下午,突然神秘失蹤。

外界普遍認為他是被黑幫組織謀殺,但四十餘年來,美國警方對於此案的偵破始終沒有結論。

這起失蹤案件,也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懸案之一。

直到2003年,弗蘭克·希蘭才在臨死之前,公開坦誠了自己奉命暗殺吉米·霍法的真相。

影片《愛爾蘭人》正是圍繞著殺手弗蘭克·希蘭的生平展開講述,導演用三個半小時的時長,細緻還原了這段塵封在歷史煙雲當中的黑幫風雲史詩,時間跨度將近半個世紀。

Part

3

對於這種鴻篇鉅製的黑幫史詩,拍得不好就會容易讓人感覺沉悶無趣。

而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就在於——

影片層層嵌套的敘事結構。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段華麗的長鏡頭,伴隨著年代感十足的配樂。

鏡頭從療養院內的走廊穿梭到了大廳,似乎是在跟隨一個人的視角,最終來到了一個輪椅上的背影前。

而他正是影片的男主角弗蘭克·希蘭(羅伯特·德尼羅 飾)。

此時的他已經人到暮年,風燭殘年的他獨自蝸居療養院,還要忍受著病痛的折磨。

跟隨著來訪者的探訪,早已垂垂老矣的弗蘭克操著有些含混的口音,回憶起年輕時的往事。

故事跟隨弗蘭克的回憶而徐徐展開,而晚年弗蘭克的口述不斷作為旁白插入其中。

晚年弗蘭克的視角,是影片的第一層敘事結構。

跟隨弗蘭克的回憶,影片閃回到了1975年的夏天。

此時的弗蘭克年過半百,已經在黑手黨組織內頗有影響力。

他正要跟隨黑手黨教父羅素·布法利諾(喬·佩西 飾)一起驅車去往底特律,參加羅素的侄子的婚禮。

就在這趟長途旅行中,兩人路過了一家加油站,而這恰好是兩人當年意外相遇的地方。

就在加油站休息的間隙,兩人回憶起了當年,從意外相識到一起到入夥做事的往事。

這段在旅途中的回憶,是影片的第二層敘事結構。

而透過五十多歲的弗蘭克的回憶,時間又閃回到了1950年代,他的中年時代。

年輕時候的弗蘭克,是一名經歷過二戰的老兵。

在告別戰爭之後,他回到家鄉娶妻生子,並做起了運送牛肉的貨車司機。

迴歸和平社會的他感覺到迷茫與困惑,加上與妻子育有三個女兒,讓他的生活壓力不小。

不得已,他只能做一下投機倒把的行徑。

因為涉嫌私自偷盜倒賣自己要運送的優質牛肉,結果被僱主給告上法庭。

也就是這時候,他尋求律師威廉為自己做出庭辯護。

而這位律師威廉正是出身布法利諾家族,他的表哥羅素·布法利諾正是赫赫有名的黑幫大佬。

正是由於這段關係,讓弗蘭克意外結識了羅素,他一眼就相中希蘭。

弗蘭克曾經在戰時學過意大利語,並且有在戰場上虐殺過戰俘的前科。

這種嗜殺好戰的個性,加上迫切想要改變現狀的渴望,讓他急切想要找到脫離底層的出路。

而羅素手下的黑手黨組織——

恰好給了弗蘭克一個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的機會。

從一開始討債威脅的小事,到後來升級成炸彈襲擊,再到暗殺一些大人物。

就這樣,通過參與一系列殘酷激烈的犯罪活動,希蘭向眾人逐漸證明了自己的業務能力,也似乎找到了後半生所擅長與熱衷的事物。

他在黑手黨內贏得了一個綽號:

愛爾蘭佬。

圍繞著弗蘭克的黑幫發跡史,這是影片的第三層敘事結構。

而在弗蘭克的人生中,另一位重要的領路人則是工會主席吉米·霍法(阿爾·帕西諾 飾)。

在黑手黨組織內展露頭角之後,弗蘭克被大佬羅素引薦給了霍法。

此時的霍法正面臨著競爭對手的壓力,急需一名得力馬仔幫忙擺平對方的人馬,於是弗蘭克就親自帶領人馬,幫霍法立了威。

此事之後,兩人成了多年合作伙伴,而弗蘭克也在霍法的提拔之下成為了工會的官員。

從當年落魄的貨車司機,到犯案無數的職業殺手和呼風喚雨的政府官員。

“愛爾蘭佬”弗蘭克,彷彿在一夕之間改變了人生軌跡。

可問題是——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隨著霍法不斷狂妄膨脹的野心,讓黑幫感到了壓力,雙方一時間鬧到了劍拔弩張的階段。

弗蘭克作為黑手黨與工會組織之間的中間人,面臨著兩難抉擇。

一個是為利益不擇手段的人生導師,一個是異常信任和提拔他的老友。

這場抉擇就發生在1975年,弗蘭克的那場長途旅行的途中。

至此——

由1950年開始的弗蘭克發跡史和1975年的旅行回憶,兩段時間線在這一天重合。

弗蘭克即將迎來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殺戮。

而這次要被刷牆的對象,正是多年來亦師亦友的合作伙伴霍法……

Part

4

這部《愛爾蘭人》並非一部簡單的好萊塢式爆米花黑幫片。

它既沒有慣常的黑幫火拼場面,也沒有血腥仇殺的暴力美學,甚至連偶爾的殺戮都極端剋制冷靜,但影片210分鐘的時長卻絲毫不覺得冗長沉悶。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在影片中展現了教科書級的剪輯調度和敘事功力,用三個半小時的,展現橫跨半個世紀的黑幫風雲史,黑幫價值觀、組織藍圖、美國曆史、人物命運等方方面面安排得明明白白。

電影的故事很容易讓人想起斯科塞斯在三十年前的名作《好傢伙》,都是以真實的黑幫故事和時代背景作為原型,就連兩部電影的主演都高度重合。

但是相比當年的激烈豪邁,《愛爾蘭人》多了幾分暮年時的從容和內省。

影片以娓娓道來的方式,將一個黑幫分子從意外入夥到泥足深陷,再到晚年經歷時代鉅變的心路歷程講述地異常動人。

當然,電影並不是要歌頌這些黑幫分子,而是——

試圖追溯人物的內心,挖掘這些角色背後人性的一面。

影片中的黑手黨教父羅素,他表面儒雅隨和,卻可以在談笑間致人於死地;

而政壇大佬霍法雖然野心勃勃利益燻心,但在弗蘭克的女兒面前,卻展現了一個近乎父親般的慈祥和藹。

尤其是主人公法蘭克·希蘭,這個角色的內心其實充滿著矛盾感。

儘管他依靠一系列犯罪活動,而成為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呼風喚雨大人物。

但與此同時卻失去了家庭,甚至直到晚年都沒能得到女兒的原諒。

當晚年的他到女兒的單位,祈求原諒的時候,鏡頭裡的弗蘭克身形佝僂,只留下一個垂垂老矣的孤獨老人的背影,讓人唏噓。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影片中的幾位主要角色都年事已高,電影為了還原他們中年時代的樣貌,採用了大量的特效對角色人臉就行“減齡”。

這也是導致影片預算如此高昂的原因所在。

看著影片中的幾位老戲骨,從中年時代一路演到衰老之後,表姐才真正明白了影片導演的意圖——

這部電影更像是這群好萊塢老炮兒們對於自己職業生涯的緬懷與告白。

所以——

影片真正的主角是時間。

這是電影中的所有角色,乃至導演本人都最終無法抗拒的力量。

就像影片的結尾,垂垂老矣的弗蘭克接受FBI的調查,讓他說出當年霍法失蹤的真相。

但弗蘭克卻仍舊是一幅堅持保密的態度,還堅持要求律師在場,年輕的警察告訴他:

「他死了。

弗蘭克卻下意識地問:

「誰幹的?

這句反問的背後透著無限的傷感與悲涼。

那個曾經喋血一生的黑道分子,早已習慣了這種殺戮與恩怨交織的生活,這似乎成為了他的“職業病”。

可當一切逝去之後,他才恍然醒悟,原來所有的人和記憶都已不在。

最悲哀的是——

時代的車輪依舊滾滾向前,這個江湖早已不是他們的了……

PS:回覆關鍵詞:愛爾蘭人 獲取資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