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到了,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美好的未来值得憧憬;昔日的生活似陈酿老酒,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请大家随着笔者23年前拍的照片,看看山西永济某厂职工们怎样迎接元旦。该厂属于1969年兴建的三线铁路工厂,虽然年轻职工居多,但在1976年之前是不可能跳交谊舞的,只能跳忠字舞或充满战斗气息的舞蹈。80年代开始人们的思想大解放,跳舞的群众越来越到,90年代形成高潮。图为我厂举办的交谊舞比赛。
交谊舞起源于欧洲,在上个世纪20年代之后传遍世界,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活动,故也称国标舞。1924年我国的几座大城市就已有了舞厅,上海有上千以此为生的舞女。50年代在中国,由于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全国的机关、学校、工厂的交谊舞风靡一时:国家领导人带头,青年人踊跃参加,连很艰苦朴素的雷锋也破例买了时装在业余时间跳舞,当时跳舞的妇女以穿布拉吉为时尚。图为我厂1997年元旦的舞会。
跳舞是美好的,它能使舞者身心愉悦而起到健身的目的,但在10年动乱期间,这种高雅的社会活动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被禁止。1976年之后,爱跳舞的时尚青年们跃跃欲试,但许多思想僵化的老人们还一时转不过弯来,对跳舞这项活动颇有微词,所以许多舞者只能在家里举办舞会,这就更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说三道四。笔者工厂在80年代后,专门在工厂球场上举办舞会,满足了舞者们的要求,使大家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线工厂的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各种人才应有尽有。当时的舞者中许多年龄较大者在50年代跳过舞,个别大城市的老人甚至在解放前就跳过舞,所以教练很是不缺。他们采用传帮带的教学方式,很快就在工厂形成了燎原之火。许多年龄大的职工跳舞曾经上瘾,10年动乱期间剥夺了他们跳舞的权利,此时他们怎么能不尽情地跳起来享受生活的美好。笔者的父母50年代就喜欢跳舞,80年代又接着跳,到我这里却没有跳舞的细胞,只能是望洋兴叹。
笔者曾不服气悄悄在宿舍里练过一阵子;领导也曾告诫我陪客人跳舞是一种礼节和工作需要;1995年到哥哥工作的3531工厂玩耍时,他听说我不会跳舞,专门到舞厅里请了一位女士为我扫盲。各种努力之后,我在跳舞时仍好像在推磨,笨拙的脚动不动就踩到舞伴的脚上,最后知难而退在旁边看热闹了。虽然我没学会跳舞,但仍时常出入一些舞会,当然大部分时候是来照相的,能拍到舞者飘逸潇洒的姿态,我也感到很是惬意。
80年代前期跳舞者主要在球场上跳,后期就开始在舞厅里跳了。那时的会议室、单身食堂挂上一些纸花和彩带就可以秒变舞厅了。工厂业余文工团的管弦乐队也派上了用场,他们常到现场表演助兴。后来工厂还建了考究的舞厅,但红火了若干年后也慢慢地不景气了,因为工厂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中条山脚下,流动人口有限,不算贵的门票让许多舞迷望而却步,大家毕竟都要养家糊口,光消费到精神层面上时间长了是不行的。图为翩翩起舞的职工们。
当时我厂举办各种比赛,大都要找一个基层单位赞助,这次比赛奖品就是线圈车间提供的。该车间女工居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根本不愁女舞伴,所以搞这个活动很是得心应手。时过境迁,现在工厂的舞厅已没有昔日热闹,小舞厅也早就消失了;图中的许多跳舞者现在已经加入到广场舞的队伍中,有的老人已经离世了。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组照片时,充分感觉到岁月的无情,回忆的美好。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参与者,他们使我们的生活多了些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