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導演你們都找黃軒演男一吧,他值得

今年的影視作品裡,誰的哭戲讓人印象深刻?

我想大部分人會想到《鶴唳華亭》裡的羅晉。

曾經因為一集哭七次上了熱搜。

如果算上大銀幕,一定少不了這個長在淚點上的男人,《只有芸知道》裡的——

黃軒

在這部電影裡,黃軒飾演的隋東風人到中年失去愛妻羅芸(楊採鈺 飾),之後他帶著亡妻的骨灰上路,替她完成她生前沒有完成的心願。

隋東風這個角色,黃軒從青年演到中年。


青年時期的隋東風,長髮飄飄,吹得一手好笛,有點話癆有點自來熟。

對羅芸,他是一見鍾情。

給羅芸塗護手霜的情節,動作是輕輕的,眼神是溫柔的。

兩人結婚,他在餐桌前對羅芸說的那番誓言,讓人發笑之餘覺得窩心。

到了婚後經營餐館,隋東風的臉上褪去青澀,增添了幾分成熟。

為了給羅芸足夠安全感,他放下了笛子,一頭扎進了柴米油鹽當中。

之後經歷羅芸離世,他的臉上寫滿了疲憊和滄桑。

黃軒對角色投入了最大限度的共情,精準地拿捏住角色不同時期的狀態。

尤其是那幾場哭戲。

第一場是狗狗布魯要去做安樂死,隋東風從沉默到努力壓抑,再到和布魯分離後失聲痛哭。

第二場是羅芸手術前夜,羅芸希望他可以陪自己聊會天。

這個時候隋東風即便心裡十分難過,他也得表現出堅強,不能讓羅芸看見自己的軟弱。

聽著羅芸說話,眼淚不自覺地留下來,但他不能讓羅芸看見,所以故意側過臉。

前期情緒的積攢,終於在最後一場撒骨灰的戲中等到釋放。

隋東風大聲喊叫著,大聲哭著,夾雜著對羅芸的思念和看見鯨魚完成羅芸心願的驚喜。

這三個階段的哭戲是層層遞進的,黃軒沒有用千篇一律的技巧演。

而是真的把自己當成是隋東風。

病床上那段戲據說沒有對過臺詞,直接上去演。是表演還是真情流露,已經分不成清了。

40多歲亡妻之後的隋東風,臺詞真實細膩,表情動作到位,讓許多上了年紀的阿姨們看完電影以為黃軒也是這個歲數的人。

有觀眾看了《只有芸知道》發微博稱:各位大導演你們都找黃軒演男一吧,他值得。

從《芳華》到《只有芸知道》,黃軒已經是馮小剛電影的御用男主候選。

馮小剛選他,是因為他有其他演員身上所沒有的氣質:乾淨

《芳華》裡的劉峰,鼓起勇氣摟著林丁丁那一幕,感情真摯熱烈,但不會給人一種猥瑣和油膩感。

陳凱歌則看中了他身上“瘋魔”的一面,所以讓他出演《妖貓傳》裡的詩人白居易。

因為寫不成《長恨歌》,白居易的瘋狂和執迷被謊言演繹得入木三分。

黃軒不是那種流量爆紅的明星。曾經有人統計過他三年來上熱搜的次數只有20多次,還不及一些明星一個月的量。

他是沉於演技的磨練,慢慢奉送作品的演員。

黃軒真正被大眾熟知的作品,是婁燁執導的《推拿》。

兩人不是第一次合作,《春風沉醉的夜晚》裡黃軒也有出演,只是後來出於時長的考慮,最終成片裡黃軒只有一個背影的鏡頭。

婁燁一直覺得自己對黃軒有所虧欠。

因此開拍《推拿》的時候他第一時間想到了黃軒。

黃軒飾演的小馬是電影裡最完整的角色。

小馬是一個盲人,但內心卻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外表沉默內心火熱。

因為是盲人不能依靠眼神來表演,所以黃軒通過面部表情和細微的肢體動作演活了小馬。

最後突然復明那場戲,那個瘋狂且扭曲的面部表情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那一年的柏林電影節,《推拿》入圍,評委之一的梁朝偉曾告訴他“直到最後時刻,你都在評審選擇範圍內”

除了《推拿》,他有份參演的《黃金時代》和《藍色骨頭》在同一年相繼上映。

《黃金時代》讓我們第一次見識到黃軒的哭戲。

他走在街頭上,一邊吃糖一邊哭。

他哭蕭紅的離世,哭那個黯然的時代。

哭到五官全擰在一起,給人一種絕望的情緒,猶如黑雲壓頂。

黃軒的長相自帶古代書生氣質,溫潤如玉,天然適合文藝片。

但他沒有將自己侷限在文藝片當中。

在小熒幕上,他的表現同樣出彩。

他可以是《紅高粱》裡乾淨純粹的張俊傑,也可以是《羋月傳》裡博學多才,對羋月一往情深的黃歇。

你很少會覺得黃軒在重複自己,在他的演藝履歷上,你很難找到兩個相似的角色。

就算是同一場戲,用他的話來講“也可以有五六種不同的演法。”

2017年,黃軒用《非凡任務》、《芳華》、《妖貓傳》三部電影外加一部《九州·海上牧雲記》霸屏。

不再只是文藝片裡的一個客串,也不是戲份被刪光可有可無的角色,而是實打實大投資並且是主演的大製作。

短短三年時間,黃軒幾乎集齊了業界各種類型的大導演。

按理說,他應該爆紅了,但給人感覺他好像又一直不紅。

因為他不像其他常規意義上走紅的明星,火了之後一個綜藝接著一個綜藝上,通告一個接一個。給人一種“哪哪都有他”的感覺。

黃軒一直有意和喧鬧的娛樂圈保持疏離。

沒戲拍的時候他會像他的偶像丹尼爾·戴·劉易斯,演完電影去偏遠郊區過安靜的生活。

作為演員需要豐富的人生閱歷,才能遊刃有餘地扮演不同的角色。

但一個人的閱歷終究是有限,黃軒的解決辦法是看書和旅行。

他規定自己每天無論多忙,都要讀書,哪怕只翻一兩頁他也覺得滿足。

他最理想的生活,是一年拍一部戲,一年去一個國家旅行。


讀書和旅行,可以讓他感受不同層面的人與人性;去讀戲劇裡才能見到的情節、命運與遭遇,通過想象把他們整合到表演的內心資源裡,有機會的時候再去用。

他的這種淡定耿直和浮躁的娛樂圈脾氣不合,而他的演技和態度卻是演藝圈所需要的那種迴歸本真。

如今人人都喊影視寒冬。

寒冬也並不一定是壞事。

流量迅速降溫,摳圖、軋戲、不背臺詞的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

演技、角色、作品等慢慢重新成為觀眾的關注點。

這就像大自然法則,優勝劣汰。

真正有實力的演員從來都不需要慌。

黃軒選擇了一條最接近表演真相的道路,一條走長線的演員之路。

對於那些關於“黃軒什麼時候能拿到一座‘三金’影帝?”的提問。

我想,只是時間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