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老汉30年前花1000元买千亩山场,如今和老伴在山里活成了神仙


这是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幸福村南,马鬐山南麓。30年前村民王同福和村里其它3户人家,花了1000元承包了这座山上的千亩山场。如今已经69岁的王同福依然还坚守在这里,自费在山上植树育林,甘心过清苦的日子。在山上的日子老王每天都有事干,这是王同福在清明节前后采摘的艾草,他说晒干的艾草夏天点燃可以驱除蚊虫。


这是王同福在山上看山时修建的小房子,30年了,现在他还住在这里。他说,他们村子原是库区移民村,1958年建水库时,他们村几十户人家统一搬迁到了高处,就是现在的幸福村。后来自己在山上打石头的时候意外崩瞎了左眼,也不能再继续打石头卖,打工也没人要,就上山做了护林员。
再后来,村里的山场对外承包,那时承包费是1000元。王同福就和村里其他三户人家一起平摊费用承包了山场。老人说,过去人们没有护林意识,就是随意砍伐后卖掉,不知道管理。他承包后,不但住到了山上,而且不砍树卖,而是自己掏钱买了树苗栽植。十年里,王同福已经和老伴栽了1000多棵栗子树,还有柿子、银杏、石榴、木瓜、杜仲等几十种果实药材树。王同福老人坐在石头凳子边择菜,边讲述,仿佛这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沟边的枯树茅草搭的凉亭是王同福休憩的地方。他还在山上割了不少的茅草,说搭在亭子顶上遮荫蔽日,夏天在这里喝茶很凉快。看得出老人对生活一点都不马虎。如今周围青山绿水,瓜果飘香。王同福老人种的栗子已经可以收获,再加上果子和自己种的粮食,每年也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地上是王同福老人收拾在一起的栗子皮,他说用这个烧火做饭非常好。他说,栗子树是他和老伴一棵棵种的,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那么有成就感。今年收成也不错,不过最可气的是栗子成熟的季节,总有人开着车来山上偷栗子。自己和老伴上了年纪,挡又挡不住,前段时间还被偷栗子的人打了一拳,无奈之下,只好报警处理。老人说,其实如果想吃就和我说,还能不让你吃?是别人的劳动果实,偷的话就能心安理得吗?
火红的炉子上煨着新鲜的红薯和板栗,这也是山里纯天然的东西。这段时间不忙,老伴去儿子家了,王同福一个人在山上吃着新鲜蔬菜和山里的果子。炉子里的柴火是松树枝子,燃烧后松树油脂的香味溢满屋子。中午饭也是从菜园里刚拔出来的萝卜,王同福说,菜园里浇的也是山泉水,不用农药,也不用化肥,绝对纯天然。鸡蛋也是自己养的鸡下的,很新鲜。

老人手上的是自己采的野山茶,王同福说,这山茶被称为“神仙茶”,几片茶叶能泡上一天茶汤仍然浓郁。没事的时候,王同福常坐在凉棚下,和来山里的游人一起喝茶、聊天。老人还养了猫、狗和几十只笨鸡,,鸡都是自己上山打野食,吃虫子、吃山果草药,肉质很好。王同福说,隔三岔五的用山里的草药炖个鸡汤,山里的日子像神仙般自在。
王同福说,30年前上山的时候就是一锅一车一铺盖,如今还是这样的生活着。这片青山绿水的大山就是“金山银山”,山上的树木是他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他说给多少钱都不卖。这些年,王同福老人每天推着独轮车在山上干点农活,就当是锻炼身体了。现在上了年龄,也由于常年的劳动,王同福老人腰间盘突出,疼得时候得吃点止痛药。
这是王同福老人从山上挖的桔梗,他说用来炖肉吃很好,也是一味中药,有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山上野生的中药有很多,老人闲时就会去刨些。

门前的两棵银杏树是王同福刚上山的时候栽的,已经有30多年了,现在每年能结1000多斤银杏果。银杏果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老人靠着这些果子也能有不少收入。
王同福老人在山上找到一棵“降龙木”,是为了给他手里的铜烟锅做个杆。就是那种抽旱烟的用的长烟杆,有一米多长,曾有人想给5000元买走,他没有卖。王同福说,这山上的一草一木就像是自己的老伙计,不是用金钱就能够换取的。
如今老人虽然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干劲十足,可依然选择留在山里。看山的屋子后面,为了进出方便,老人用几根木头搭建了一条“木栈道”。周围的一个栅栏、一个石堆、一段围墙、一座亭子,每一样都是老人亲手打造。他似乎已经和这片山林融为一体,成了它的一部分,他们相处的是那么和谐那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