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3430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先說說我們家的情況吧。起先我生孩子前跟公婆在一個屋簷下相處的挺好的。懷孕期間,也一直是婆婆照顧。但是孩子出生後,由於大家不同的育兒觀念也產生了一些矛盾。
還好,我的婆婆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經常在頭條上翻看育兒文章。在護理方面也是很精細的。但是畢竟隔輩親嘛,在教育方面,還是有些分歧。所以在我家寶寶九個月的時候,我就完全自己帶了。婆婆也是週末才過來。
個人感覺還是自己帶孩子比較好,可以增加親子感情,對孩子教育也好。但是老人偶爾幫忙帶,自己也會空閒一些,不會那麼累。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寶寶能健康 愉快的成長啊!
暖暖小毛豆
張風琰
出高價,請住家保姆。
我也為人媳婦,我也曾不想和公婆同住,我也沒有人帶孩子,最關鍵是,我還沒有錢請住家保姆。
最後,我還是向現實低頭。把公婆請來,跟我們同住,幫我們帶孩子(外婆帶到三歲,我們搬家了,外婆沒法搬來再帶)。
然後,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公婆一直跟我們同住了。我也曾因為一家三代同住,各種焦慮、內傷。
現在無所謂了,公公離開人世了,孩子出去讀大學了,婆婆老了,我和先生也老了。三個人守在一起過日子。
說了這麼多廢話,想跟你分享一點個人體會:
要不你就有錢,請保姆;
要不你就有人,比如孃家爹媽肯給你帶孩子;
要不你就在你家隔壁租房子或買房子,給你婆婆住,就能實現既幫你帶孩子,又不跟你同住的目的;
你總不能既沒有錢或不想出錢,既需要你婆婆帶孩子,又希望不想看到她的時候她會自動消失啊?
將心比心啊!
她是人啊,活生生的人啊。不是個物件,用的時候拎過來,不用的時候扔開(還得自動消失)啊。
再好的保姆,可能都抵不過血脈相連的親人的看顧。
所以,你要不就傷錢(出錢請保姆,或給婆婆搞定房子),要不就傷感情(強迫接受與婆婆同住)。
我想不出其他更兩全的法子。
(回覆的親們,一徑都是罵我的。
就服你們這些回覆我的。你們真的看清楚了,這是悟空問答?
是別人提問,我在回答!
我不是提問者啊,我是回答問題的人!
難道我的中文寫作這麼爛?
我是怎麼就讓你們看不懂,我是在反駁提問者的?!
拜託你們別理我啦,別手動回覆我。)
雲是鶴家鄉680
一個才生完的寶媽的建議。。
我跟老公房子沒有下來 所以結婚以後跟公公婆婆住一起。。結婚頭一年就懷孕了 然後生了寶寶 。。因為我跟我老公原生態家庭根本就不一樣。。與其說不一樣 不如說是反著呢。。
在我家是我爸爸幹活 我媽啥都不幹從小到大都這樣。。到他家剛好是反的 我婆婆啥都幹 我公公啥都不幹。。
剛開始懷孕的時候矛盾還沒出來。。生完孩紙以後全部就出來了。。
我自己承認我是挺懶的 因為可能是獨生子女在家基本啥活都不幹 可是攤上個勤快婆婆就事大了。。看不慣我老公給我洗衣服看不慣我在家啥活都不幹的樣子。。明著暗著說我。。
我算是一個脾氣好的人 但是在生完孩子以後差點沒得抑鬱症。。我本來沒打算那麼快要孩子。。就因為生之前婆婆也說幫我看 所以結婚後立馬要的。。生完以後就變成你自己的小孩你不看誰看。。
ok我自己看。。我自己看 她跟我公公也是一堆講究一堆事我婆婆公公農村的 在這我沒有瞧不起農村的意思。。就是感覺農村的講究比城市的多了去了。。
心很煩 但是沒辦法因為住在一起。。
我跟我婆婆沒有正面衝突過。。但是她老拿話扎我。。我敬她是長輩 所以我忍。。
我跟婆婆之間的矛盾剛開始會跟老公學但是老公是二十四孝子 所以老認為他媽可憐。。
所以我也就妥協了。。在家能幹的活我幹。。不能幹的你也別老逼著我幹。。
我拿親身經歷告訴你 我寧願自己累死自己看孩子 都不願意讓婆婆給我看。。真的
自己看就是身體累。。婆婆在幫你看了 就是身體累精神也累。。
到最後還撈人家的話把。。你別管我給你看多久 反正我給你看孩子了吧。。
以前我也天真過。。想著跟公公婆婆住一起還能跟像爸爸媽媽住一起一樣。。
現在真的特別排斥。。
自己帶吧 有經濟條件找個人幫 沒有就自己帶。。這樣自己雖然累但是心情不壓抑。。
真的。。
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我的真實經歷,我生下大寶之後,我爸媽幫我帶到四歲讀幼兒園送回來的。之後婆婆一直給我帶小孩,現在我們家二寶都已經六歲。與婆婆住一起已經有12年了。我挺感謝我的婆婆的。家裡沒有一個老人帶孩子的話,自己簡直沒辦法工作。我婆婆任勞任怨,非常的能幹。做菜很好吃。 當然,衛生方面差一點,畢竟是鄉下來的老太太。但我從來沒有為此而發生糾紛。 因為你不可能享受一個人所有的優點而沒有缺點。我呢比較懶,幾乎不幹家務活。但我嘴巴甜,花錢大方。給我婆婆買東西從來都很大方。給我婆婆娘家出人情也不小氣。當然我婆婆也會對我有意見,但我老公對她說的:你何德何能娶到一個兒媳婦,又漂亮又能幹又勤快又賺錢又孝順,嘴巴又甜,對你言聽計從。我家裡小事都是我婆婆做主。大事我做主,老公聽我的。我自己是挺願意跟婆婆住在一起的。
大小姐與二老闆
說說我的真實經歷。公婆有些霸道自私,沒想著幫忙帶孩子,母親也話裡話外很勉強,所以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因為自己家樓房外牆翻新怕汙染,在寶寶兩個多月的時候,我們搬到婆婆家暫住兩週,臨走的時候婆婆流眼淚了,希望我們留下來多住些日子,可無論是我還是老公都不想留下。
我們在公婆家居住期間,日用必需品全擺在一張桌子上,我和寶寶每天在15平的臥室待著,我只在吃飯的時候去餐廳,不是因為公婆家太小條件不具備,實際上公婆經濟條件比我們好多了,房子大概150平,三室兩廳兩衛,可是家裡全被婆婆擺的滿滿當當,我們暫住的臥室15平,竟然有四個衣櫥,我們只能整理出床頭的一張桌子擺放必須的日用品。陽臺很大很寬,可是堆滿了雜物,連寶寶的衣服都涼不開。婆婆喜歡購物,又不準扔不用的東西,被雜物堆滿的陽臺一點陽光也進不來,我去的前幾天,還以為是陰天呢,後來帶寶寶出去放風才知道一直陽光明媚啊!
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婆婆家的狗狗身上不乾淨還到處跑,沙發上床上,有時候還往身上撲,已經咬過公公和老公,但是婆婆並沒有因為寶寶的到來,對狗狗進行限制,為了安全起見,我和寶寶只能縮在小臥室不出門了。我們吃飯的時候,婆婆用勺子把菜肉攪拌了給狗狗,中間還在狗盆裡攪拌一下,我真的無法接受,但是在她家,我沒有發言權,連老公都是象徵性的說一句不敢多說話。
我們待了半個月,婆婆除了每天早上買菜多一點之外,生活沒有因為我們的到來有任何讓步,每天早上買菜,吃早飯,看電視,吃午飯,午睡,遛彎,吃晚飯,看電視,睡覺,每天看寶寶大概一兩次,每次控制在五到十分鐘內。做飯是公公和老公,老公上班離公婆家很近,中午回來做飯,沒法午休,晚上下班回來做飯,洗碗,收拾好一切都八點多了,又累還沒什麼時間看寶寶。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老公上班離公婆家這麼近,中午寧願吃食堂也不回來吃飯了,根本沒有時間午休一會,馬不停蹄啊,婆婆一點不會幫忙,意見還很多,只買自己喜歡的菜,比如我哺乳期應該少吃筍和豆角,她幾乎每天都買,寶寶有溼疹,我忌口海鮮類,她經常買魚蝦海帶,還埋怨老公不及時給她做。太多太多吐槽的地方了,那天我們終於搬回家了,我和老公都感覺輕鬆了,老公不用再做一大桌子菜,中午可以午休,我也不用在小屋裡憋著,終於能享受陽臺上陽光!
如果能遇到明事理,尤其又出錢出力的公婆,作為兒媳真的應該感恩,平時多體諒體貼他們,生日節日送些禮物,哄他們開心,感謝他們的辛苦付出,別寒了老人的心。如果遇到不明事理,冷漠自私的公婆,就早點敬而遠之,儘量別想著以心換心去感化,老實抓住老公的心,讓他多為小家操心,互相體諒,彼此扶持,也能共築幸福生活。
FighitingGirl
婆媳關係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著矛盾。更有很多人和題主所說的那樣,由於觀念不同或者存在著摩擦,不願意和婆婆住在一起,直到有了小孩兒沒人帶,也不想去“麻煩”婆婆。
記得我之前的一位女同事家裡就是這種情況,她的婆婆之前住在鄉下,剛開始打算讓婆婆過來照顧孩子,可是剛來不久問題便產生了。
比如生活觀念方面,年輕人對生活品質更加有追求,因此買的東西相對來說會貴一些,而這在她的婆婆平日裡節儉慣了,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浪費的行為,有時候還會數落幾句。
最嚴重的是在育兒觀念方面,兩代人也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在春夏交替之際,天氣比較熱,可是婆婆依然堅持給寶寶穿小棉襖,說熱一點兒才長得好;等到孩子已經能夠走路了,婆婆又經常阻止他們帶著孩子出去散步,認為外面風大,病菌多,在家裡玩兒才最安全;餵飯的時候,大人們像訓練孩子自己吃飯,而婆婆看了之後也不開心,總是揹著大人不在家自己追著小孩兒屁股喂等等。
這對婆媳總是在平日裡針鋒相對,矛盾越來越大,最終有一天婆婆找了一個理由,說自己身體不好想回家休息休息,收拾了行李回了老家。
相信很多兒媳和婆婆之間都會存在這種類似的問題,因此如果實在和婆婆相處不好,嚐盡了各種方式依然不奏效,那麼彼此拉開點兒距離也未嘗不是一個這種的選擇。
如果孩子姥姥方便也可以讓老人家過來,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容許也可以找個保姆,現在很多家庭都採取這種方式。
夜泊痕
我想知道題主為什麼不想和婆婆住一起?既然沒有人帶小孩,婆婆顯然又願意幫忙,為什麼不說服自己和婆婆住在一起,讓婆婆幫忙帶小孩呢?結合我自身經歷,給題主三個建議:
一、努力修復和婆婆的關係,一個婆婆=三個保姆
在我懷孕期間,單位幾個要好的姐姐在不同時刻跟我說過同一句話,“一定要跟你婆婆搞好關係”。彼時,我剛剛結婚兩年,又常年不與公婆同住,婆媳關係不尷不尬,勉強過得去。
可是,當我生完女兒,母親伺候完月子,幫我把女兒帶到三個月歸家後,我瞬間成了無頭的蒼蠅。此時,風塵僕僕趕來的婆婆猶如神降。她做飯、照娃兩把抓,還絲毫不見慌亂,我除了餵奶,只需要幫忙做一些不費力的活,真的是省了極大的心力。
當時,我才理解了同事給我的建言。說句真心話,一個婆婆抵得上三個保姆。別的不說,保姆是看在錢的份上,婆婆則是看在人的份上,用心程度都不一樣。雖然婆婆可能做不到像親生母親那樣瞭解兒媳婦的心,可她單單奔著要讓兒子順心的份上,也會對兒媳和孫子百般呵護。
並且,天下99%的婆婆都是別人的母親,感同身受這件事,丈夫可能都理解得不透徹,可婆婆是100%理解的。所以,只要你用真心對待婆婆,她也會還你一顆真心的。
二、倘若不幸遇到“惡婆婆”,辭職或者請個保姆
當然,事有例外,雖說大部分的婆婆都比較好相處,但還是有那麼一些婆婆,是世上少見的惡婆婆。
初中同學小莉是跨省遠嫁,結婚前與公婆一次都沒見過。可是,婚後不久,她就懷孕了。為了安心待產,她只會隨著丈夫回了丈夫老家。此時,小莉才發現自己與婆婆三觀不合。在婆婆眼裡,她是家裡最大的功臣,最委屈的人,所以,她可以無緣無故打罵任何人,包括小莉。
小莉的丈夫自小便看慣了母親的做派,已經見怪不怪,好在,他會在母親故意刁難小莉時替小莉出頭。可是,丈夫不出聲還好,他一出聲,婆婆就鬧得更厲害了,彷彿自己遭到了兒子與兒媳共同的虐待。小莉起初還想著忍忍,可當她生完孩子,婆婆仍不見收斂,數次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無理取鬧時,她忍不了了。
於是,小莉便和丈夫離開了家,在距離婆婆家幾十公里之外買了房子,重新安了家。這下,小莉家徹底安寧了。雖然孩子沒人帶,小莉只能暫時辭職,但是,比起孩子在婆婆的耳濡目染下成為一個“熊孩子”,小莉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真心換真心,家和萬事興
不知道題主是因為什麼不想跟婆婆住在一起,但作為兒媳婦,我想我都能夠理解。只是,我們都將為人婆婆或者丈母孃,將心比心,我認為還是對婆婆好一些,多遷就一些,以真心換真心,才能家和萬事興。
像我婆婆,剛剛來幫我帶孩子時,因為我剛生完孩子,比較敏感,兩人也鬧了不少的矛盾。可好在,婆婆是個明事理的人,有問題咱放桌面上來解決。於是,就孩子到底該多穿一件還是少穿一件,飯菜的鹹淡,給孩子餵飯儘量不要用嘴吹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漸漸形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
隨著與婆婆關係的改善,神奇的是,與丈夫的關係也日益融洽起來。偶爾出差,婆婆發微信說照顧好自己時,也會淚目,有種親生母親近在眼前的感覺。並且,人的心是越靠越近的,越遠就越遠。這些年,我發現婆婆少了許多執拗的想法,而我自己也變了許多,很多事能過就過,也不再過多糾結。
所以,就像夫妻關係一樣,維護婆媳關係的過程也是一種修行。
南貝葉
俗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些時候必須有取捨。
題主如果還想上班,又想孩子得到來自親人的照顧,至少在孩子上幼兒園前的3年,能忍則忍,請婆婆幫忙帶孩子;不然就是自己辭職帶,或者請保姆帶,算來算去,還是請婆婆帶最放心最划算。
從安全上來講,自己親人,奶奶和孫子,天然的血濃於水,至少安全上沒有後顧之憂。媽媽就算偶爾出差不回家,也不必過於糾結孩子的飲食和出行,大可放心。
從經濟上來講,給奶奶一些照顧費用,老人家有收入,左口袋右口袋,來去都是用在自己親人身上,多一點少一點都無妨,最緊要一家人在一起,老人孝順了,孩子親近了,說不定,家庭開銷可能更節省。
但如果真的不想和婆婆住一起,怎麼解決照顧小孩的問題?
1、早託班
市面上有一種早託班,有些照顧半天,可選擇上午或下午,也有的拖全天。
如果媽媽臨近上班,在上班前就必須將家和公司附近的早託班早早打聽清楚,包括價格,師資情況,市場口碑,以及是否安全可靠等都必須提早做好規劃,以免臨時抱佛腳,自亂陣腳。
2、幼兒園小小班
當孩子到了2歲多一點的時候,可以交由附近的幼兒園小小班。很多小小班的名額都非常緊張,需要提前報名,預約和麵試,孩子父母如有小小班打算,也需要至少提前半年物色附近幼兒園的名額和價格。
3、回老家
如果經濟不允許,或者家庭條件實在無法顧及,那麼最後的一條就只有把孩子送回奶奶家,請奶奶幫忙帶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之一,端看題主自己如何抉擇。
最後,所有的建議也只是旁人的建議,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快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安全和健康第一。
其實,婆婆和媳婦的關係,再緊張也可以想辦法緩和,辦法總比困難多。
至少在孩子成長的頭幾年,在正是需要家人費盡心思的時候,婆婆和媳婦間儘量減少摩擦,求同存異,放下偏見和個人的生活習慣的不同等,以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為第一要務。
媳婦能擔待的多擔待,婆婆能少說的就少說,如此,多溝通多交流,是為對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
遇見懶茶
本人的真實情況,我生下孩子,婆婆在月子裡照顧我母子倆是實,實際上每天夜晚陪陪我,沖牛奶,拿尿布都喊我自已拿,她不做的,後來我自已帶孩子,孩子生病她也不問不管,我曾經為她的行為感到傷心,憤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從一個不太成熟的女孩逐漸成長起來了,慢慢地理解婆婆了,她們為了自已的子孫會全心全意你付出,媳婦雖然是外人,但進入這個家,便是家裡的一份子,從兩個陌生人變成一家人,從陌生到熟悉,到理解,這是一個過程,但只要真心對待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關係會越來越容恰的,世界上沒有幾個人不愛自已的家人,多理解,多包容,家和萬事興,如果你不接受婆婆來,又請不起保姆,就自巳帶,今後也不能怨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