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县,均与境内湖泊同名,都为历史悠久之地

山东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北端,地处黄河下游,渤海、黄海之滨,自古为华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是儒家文化的诞生地,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古为“古九州”之青州、兖州、徐州之地,春秋战国属齐、鲁两国,因地处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山东”,明初正式设省,又被称为“齐鲁大地”,简称“鲁”。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历史上饱受黄河水患影响,境内河流、湖泊也因此变化频繁,其中今黄河在山东境内部分就为夺大清河(古济水)河道入海,而现在山东省排名第一、第二的湖泊南四湖、东平湖的形成也均与黄河有关,山东也现有这两个湖泊的同名县微山县(南四湖又称微山湖)、东平县。

南四湖是南阳湖、独山湖、邵阳湖、微山湖这四个相连的湖泊的合称,微山湖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习惯上将南四湖称为微山湖。微山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而微山县为建国后为统一管理微山湖而新设的一个县。

微山县,位于山东省南端,是山东的“南大门”,其为济宁市所辖,是建国后为更好管理微山湖所设,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其中微山湖面积1266 平方公里,有“鲁南明珠”“齐鲁灵秀”之称。微山县虽然建县时间很短,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伏羲文化、秦汉文化、运河文化、梁祝文化、微山湖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微山岛上有微子之墓,微山岛、微山湖、微山县均因此而得名。

先秦时期,微山县大部仍为陆地,境内分属数国,秦统一六国后今县境曾有广戚、任城、留等县,明朝及清初微山湖形成,今微山县域分属济宁州、鱼台、滕县、峄县、邹县、沛县、铜山等数个州县。抗日战争时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沉重打击了当地日伪军。1949年,为统一管理微山湖设县级湖区办事处,1953年正式设微山县,隶属于济宁专区。1983年济宁地区撤销设地级济宁市,微山县属之至今。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其古称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安山湖等,由于黄河频繁泛滥、改道,历史上“东平湖”湖区多变,现在的东平湖形成于民国末期,是古代大野泽、梁山泊的遗存。由于黄河改道、泥沙堆积等原因,大野泽上游逐渐淤积,湖面由南向北推移,宋金时期为环绕梁山的梁山泊,元朝时由于黄河改道而逐渐干涸,仅余几个小湖,如安山湖。清末黄河又改由山东入海,今东平湖大致形成,由于大部为东平所属而称东平湖。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东平湖失去水源而逐渐干涸,1947年花园口复堵后黄河由故道入海,今东平湖形成。

东平湖因东平县而得名,东平为“东原底平”之意,秦朝时就已置须昌、无盐、张等县,其中须昌县延续至今为今东平县。东平,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为泰安市所辖,秦朝、两汉及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为须昌县,唐朝时曾有东平县,与须昌同为郓州州治,后并入须昌县。五代后唐时,须昌县改称须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郓州改称东平府,须城县为府治。

金改京东东、西路为山东东、西路,此为山东作为行政区名之始,而东平府为山东西路“路治”,与青州并为当时山东中心。元朝时改东平府为东平路,须城为路治,明初降东平府为东平州,并省须城县入州,东平州为兖州府所辖散州。清初袭明制,1730年(清雍正八年),东平州升为直隶州,仅五年后又降为散州。

民国初废州为县,东平州废为东平县。建国初,东平县隶属于泰西专区,1950年属泰安专区,1958年平阴县并入东平县。1959年,东平县改属聊城专区,同年10月改东平县为平阴县,1962年恢复东平县建制,复属泰安专区。1985年泰安地区撤销设地级泰安市,东平县属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