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薩姆導彈,意外甩路溝,劉亞樓:娶洋媳婦,鬧鬧才過門

1958年農曆大年初一,蔣軍派RB-57A竄入我領空,我軍因當時的防空裝備水平所限,未能讓敵人有來無回。同年,美蔣派遣共計6個架次的U-2偵察機侵入我福建、廣東等地,進行偵察活動,嚴重威脅我國防安全,形勢已然十分危急,急需一批防空利器。

而在當時,放眼全球能夠對付2萬米以上高空偵察機的武器,就是地對空導彈,但新中國卻恰恰沒有。

囂張一時的U-2高空偵察機

早在RB-57A侵入我領空之前,副總長楊成武曾率團參觀蘇聯在遠東的軍事演習,被蘇軍的新式防空武器深深吸引,頗為羨慕。這種武器,就是當時蘇聯防空部隊裝備的最先進的薩姆-2型地對空導彈。它不僅打得高,可以直接打擊24000米以下的飛行目標,還打得準,在雷達控制下命中率可達98%以上!

楊成武

這位在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吃盡敵機空襲苦頭的開國上將,深知防空武器對於國防的重要性。

1957年9月10日,聶榮臻與陳賡、宋任窮率領一個龐大的國防工業代表團赴蘇訪問,採購蘇聯先進武器,而薩姆-2防空導彈就是這次採購中最重要的一項。聶帥等人經過與蘇方的艱難談判,終於在1957年10月15日,達成購買薩姆-2導彈的協議:蘇聯同意對華出口薩姆-2型導彈,

第一批次共5套裝備,36發導彈,並規定3套裝備部隊,一套用於科研,一套用於訓練。

根據協議規定的交貨時間,我軍1958年6月決定抽調空軍骨幹組建地空導彈部隊。當年10月8日,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在成立大會上正式宣佈:地空導彈第一營正式成立,營長張建華、政委張思聰。驚天一雷!這意味著我地空導彈部隊正式誕生!

劉亞樓

一營成立不久,人們期盼已久的薩姆-2導彈終於來了。可是,“洋傢伙”的到來也讓大家頗為“煩惱”,因為從南苑將裝備運回高米店,安全是頭等大事!經過專業人員對運輸路線條件仔細勘察,發現最大的安全隱患主要是司機沒開過運載二級火箭這種又長又重的特種裝備車,缺乏駕駛這種車輛的經驗,而且道路非常窄,轉彎曲率不夠。在運輸途中轉彎時,因裝備車過長,如果司機把握不好分寸,後輪掉在路溝裡翻車,就可能造成重大損失。

有困難就有辦法,對於第一個問題。辦法就是一個字——練!部隊選出最優秀的司機,然後苦練駕駛功夫,來回在這條運輸路線上跑,練到司機能夠清楚記得這裡的每一個彎,每一道拐。

即便這樣,接裝備的時候還是出了問題。因為隨導彈一道運來的還有導彈運輸車,這回戰士們可算是上了回“洋當”,不知怎樣將導彈固定到導彈運輸車上。當戰士們將這些專門用來運輸二級火箭的運輸車開下列車的時候,所有在場的人都懵了,因為看不懂上面寫的俄文,誰也不知道怎麼將二級火箭裝到運輸車上去,又不敢隨意裝載,

這些火箭可是寶貝中的寶貝,一發導彈價值百萬元,可換一架米格-15戰機,出不得半點意外。

米格-15戰機

思來想去,誰也不敢貿然將導彈裝到運輸車上去。最後只好找來當地運輸部門,支援超長平板拖車。這些平日裡用來拉鋼筋水泥的平板車,這回要拉的是“大寶貝”。車找來了,可怎麼固定還是犯難,平板車上也沒有專用的固定設備。怎麼辦?只好用土辦法。戰士們先是找來鐵絲和粗麻布,將所有導彈上上下下用粗麻布裹了個結結實實,再放到平板車上去,最後再用鐵絲固定。

蘇聯薩姆-2防空導彈

一路平安順利,眼看要到高米店了。這些“洋媳婦”終於要進門了,但又出了點問題。車隊快進營區的時候,司機稍微心急了一點,打彎早了一些,車上的導彈一頭甩到路旁邊的溝裡,幸好溝淺,下滑速度慢,沒摔疼“洋媳婦”。事後,劉亞樓聽了此事,還笑道:“娶洋媳婦還得用土辦法,總要鬧一鬧才肯過門嘛!”

當時,與地空導彈同時引進的還有地地導彈,岸艦導彈,空空導彈。為了加強保密、方便聯繫,國防科委下發通知,規定了各種型號的代號,供軍內使用:P-2地地導彈代號為541;C-2岸艦導彈代號為542;C-75地空導彈代號為543;K-5M空空導彈代號為545。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