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拍摄任务


疫情不解,继续宅家,闲着无事,翻看昔日的老照片和资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许多的往事……。


那是2008年7月的一天,一个熟悉的电话号码打进了我的手机:“向东,我是王老师,你来我这里一下,有事情商量一下”。王老师——王修筑,时任山西省长城保护学会副秘书长,它精通摄影、摄像,喜爱书法微刻,著有《山西古村落》、《中国二十四节气》等专著,对茶艺、音乐、诗词、朗颂也颇有研究。说实话,我身边的朋友不少,但像他如此多才多艺的却为数不多,实在让我敬佩,所以去他那里喝茶、聊天也就成为了工作之余的一大乐趣。
抽出时间,我又一次踏进了他的办公室。在这里,我得知了是另一个王老师,交给了我一项特殊的任务,让我协同王修筑老师,组织一批摄影师共同参加并完成一项宏伟的拍摄任务——用接片的形式完成山西境内明长城的全景拍摄任务。图为王修筑老师在山西省图书馆做中国二十四节气讲座

而这个王老师,就是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职的王悦老师。说实话,我的摄影事业能走到今天并有所收获,可以说是得益于王老师多年的关心、支持和培养,而面对如此重大的拍摄活动,又给予我如此重任,这不能不让我感动。图为王悦老师在广武长城下向观众介绍山阴长城接片。
全景照片的拍摄工作,首先在山阴县境内展开。山阴县地处雁门关外,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老祖先不但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新、旧广武两座古城,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汉代墓群及山西境内目前保存最为完好、最为壮观的明代长城。
明代长城在山阴县境内的大致走向为:由代县入境,经新广武城向东北,经水峪口、沙家寺至胡峪口出境进入应县,全长约30公里,其中东起新广武,西至代县猴儿岭上的长城,高8米至10米,上宽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处建有砖包敌楼一座,其与新、旧广武城和雁门关,组成一座规模宏大、纵横交错的古代战争防御体系,至今仍不失当年古战场壁垒森严的气势。

面对着这样一个重任,选择合适的人员,成为了工作当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经过再三考虑,并结合在临汾市多次组织和参与重大活动拍摄的经验,技术精、器材好、能吃苦、乐奉献这四个条件成为了我们当时选人的标准,对此,我从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影友中加以考虑,最后和王老师一起,分别从临汾、太原、北京、朔州等地召集了近30名摄影师,于2008 年8月30日,相聚到了大运高速公路新广武的出口。图为旧广武城一角
初次的相见,不论是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大家对这次特殊的活动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信心。在新广武城的村口,王修筑老师对这次拍摄的任务、方法、时间、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拍摄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一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景长城拍摄工程在山阴境内拉开了帷幕。
大家按着不同的地段 ,相同的拍摄方法和要求,用一天的时间对山阴县现存的11120米长城进行了紧张的拍摄。随后,王修筑老师又精心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用了20多个日日夜夜,将3000多张照片制成了一幅长达153米的山阴长城全景摄影长卷。

2008年9月28日,在山西省山阴县新广武村旁的一座烽火台前,“中国山阴广武——山西长城全景万米长卷摄影启动仪式”在这里拉开了帷幕,当150多米长的长城画卷在村民的帮助下,一米米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时,来自省内外的长城专家、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都不由的发出了一声声的赞叹。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在现场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对这一作品 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是山西长城的第一幅全景照片,它的完成为山西长城的全景拍摄开了一个好头,也为全景记录山西长城、展示山西长城打下了一个基础,作品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展出后,受到了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而我此时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和组织者,也感到了无比的激动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