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白银在行动】靖远县“四力齐发”构筑疫情防控最强一线战斗堡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靖远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筑牢疫情防控红色战斗堡垒,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五级联动,构建最严领导责任体系。县委常委会认真落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要求,坚决落实最严格的主体责任制,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一线督战。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常委和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县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八组”,由县党政分管领导共同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5个督查督办组,采取“四不两直”方法,每两天开展一轮全方位督查,及时反馈问题,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各包乡县级领导切实担起包抓责任,带头深入所包乡镇指导、调度防疫工作,确保联防联控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单位及时成立工作机构,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组建应急值守队伍,制定工作预案,进入战时状态,采取战时方法,实行日报告、日调度制度。镇、村两级按照“谁包抓、谁摸排、谁负责”的要求,实行属地乡镇科级干部包村、包村干部包户、村社干部和医护人员包重点人员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党员带头,组织最强一线防控力量。各基层党组织坚决落实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措施,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承担任务,坚持冲在前、做先锋,扎实开展全方位、地毯式的排查管控。公安、卫健等有关部门形成合力,镇村两级干部全力配合,在刘寨柯、吴家川等高速路口和大芦、银三角等重要路口设置一级监测点6个,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置监测点3个,在乡镇、村组主要路口设置二、三级监测点69个,在县直各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置检测点178个;对人员较多、管控难度大的乌兰镇144个住宅小区,由61个县直部门单位划区域网格化包抓,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带头做好人员劝导和登记检测工作,推动防控措施落实到最末梢。各监测点悬挂党旗、设置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先锋队,一线党员佩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表决心,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各级监测点组建党员先锋队159支,成立临时党支部13个,设立党员示范岗134个,2639名党员冲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线。



线上线下,发挥最大宣传动员能力。突出政治功能,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优势,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全覆盖开展宣传引导工作。线上依托靖远电视台,县政府网站、“靖远党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媒介,及时推送《致武汉来靖、返靖人员的一封信》《致全县人员的一封信》《一封关于过年不聚会不串亲戚的倡议书》《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一封倡议书》、中央和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及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引导党员及时传达学习,广泛宣传发动,自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线下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电子屏、流动宣传车、应急广播等方式,呼吁群众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少聚会、少出门、少拜年,全覆盖、无死角宣传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截至2月1日,累计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新闻媒体发布信息1006条,其中今日头条121条、新甘肃客户端58条。启动325个村应急广播,每天播放时长4小时的防疫知识和相关防疫措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分别编发公益短信70万条、16.76万条、31.5万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良好氛围。



整合力量,畅通最优物资供给渠道。各级党组织立足部门职能,全力做好人、财、物的保障,组织好药品、医疗器械、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和居民日常生活物资的市场储备,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充足保障。县委组织部从县管党费中下拨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县卫健局及时组建医疗团队,增加传染病病房,调配好救护车辆,全方位开展疫情防控各项专业工作。县医保局向县人民医院拨付防控专项资金230万元,县财政局拨付防控保障经费180万元。县应急管理局紧急向各监测点、检测点调运帐篷100座、棉被褥100套。县工信局当天采购到位一次性防护口罩20000个、84消毒液315桶6300公斤。县红十字会、县卫健局发出《呼吁接收社会捐赠的公告》,靖远振宪建材有限公司、白银靖兴热力有限公司分别捐款20万元、10万元,白银海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118名职工捐款4万元,截至目前,靖远县红十字会接收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资金54.02万元、物资总价值4.1万余元。(中共靖远县委组织部 马沛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