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深圳:保安色彩浓厚,热火朝天修水利,深圳河里赛游泳


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直到1979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这期间的深圳,保安色彩浓厚,和内地大多数地地方差别不大。图为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宝安县汽车站。


1952年,2号界碑一带的中英街。
20世纪50年代,罗湖桥排队等待查验的入境人员。
罗湖桥至九龙段由英方修建,也是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通道。香港回归后,深港两地重建新罗湖桥,原百年老桥整体移至香港一侧,作为文物永久安置。
建于五十年代的岗厦大队公共饭堂。
1958年,南头、石岩、西乡、蛇口联合建立超英人民公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宝安县文化馆。
1959年,深圳水库工地。
1960年,两万多村民和解放军一个团的兵力齐心协力修建深圳水库。
1960年,深圳河里的游泳比赛。
1965,深圳街头冰档。
1965年举行的马思聪深圳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罗湖桥。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深圳水库红楼。
深圳解放路与建设路口原貌。 【如果您喜欢摄影、行游、历史、国学及传统文化,欢迎关注“行摄驿站”!】